俄罗斯歌曲夜莺那哀婉、凄清的曲调令人声声颤抖,尤其是田维英如泣如诉的演唱令人声声荡肠:
“下弦月如冰,寒了心的星星,茫然眨着眼睛。玫瑰园,好冷清。孤独的夜莺,歌声划破寂静,叹息破碎恋情。无休止,到天明。这世上的缘分就像是宿命--”夜莺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潘特柔斯之女埃冬是底比斯国王泽托斯的妻子。他们有一个女儿叫埃苔露丝,有一次埃冬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埃苔露丝,从此埃冬陷入了无尽的悲哀和自责中。神祗出于怜悯就把她变成了夜莺,从此夜莺每个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
在我国有人认为夜莺应为夜鹰,只因它的歌声动听如莺,又在夜间鸣叫,故人们称它为夜莺。唐代李肇作的唐国史补上记述:“江东有蚊母鸟,夏则夜鸣,吐蚊于丛草间”来,可见古代人们对它已有所观察和了解。夜鹰,它是白日休息而夜间活动的鸟类,喜欢吃蚊虫和金龟子等昆虫。由于人们欣赏夜鹰的歌声,在想象中留下了美丽的形象。
夜莺这首歌产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游击队在敌后英勇抗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也涌现出了许多动听的歌曲,夜莺是其中一首。我们曾几何时对西欧音乐钟爱的情何以堪,作为世界优秀音乐一部分的俄罗斯音乐也是很动听的。夜莺是否实有其鸟,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它的歌声,世界地域之大之广,自然环境不同,夜莺的存在绝对不是杜撰,英国诗人济慈写的夜莺颂一诗,据介绍就是在一个夜莺啼鸣的夜晚写的。
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比喻:文学是苦恼的夜莺。文学的小字辈们更深知此话的蕴涵,过去握着苦恼的笔,现在敲着苦恼的键盘,书写着苦恼的文字,不为什么荣誉名号,只为一浇心中的块垒。背听一些冷言嘲语是难免不过了,不必为此苦恼却绕不开苦恼。也许对别人一片天的光明,对我们却是一片黑夜,我们面对着这样的黑夜,总会在夜莺的歌声中寄托光明。也许我就是一只苦恼的夜莺,但我的初衷并不想作这样的选择,也许应了夜莺歌中的一句话:“这世上的缘分就象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