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果然,第三天就下起了小雨,气温陡降。我们要去的侗族宰荡寨在高高的山上,从榕江县城开车到达丰登之后,还要步行五公里。
刚上山像走进了原始森林,脚下是黄沙土,左右是高大的树木,找到探险的感觉了。不过很快就有零散的寨子,鸡鸣狗叫,人间烟火。在路上遇到一帮广州摄友,同样是7人,旅游路线几乎与我们相同,自然收编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沿着一条小溪曲折向上,不知不觉就走完了五公里山路。
走进宰荡村,只觉目不暇接——木楼、晒糯米、鼓楼、侗人样样新鲜。贵阳话和重庆话差不多,侗族话就完全听不懂了。但宰荡的人都纯朴而热情,交流起来也很愉快。特别是小孩,常常是看到相机上的照片就笑成一团,很可爱。
与苗族服装大不相同,侗族服装非常简洁。衣服由一种发着暗光的深紫色布料做成(他们自己编织染成,叫青布),领口或袖口有些绣片。腰间有色彩鲜艳的腰带,裙摆处也有彩色细边。女孩子的裙子多及膝,小腿上裹青布绑腿,绳子挽结在外侧。脚上则是非常精美的手工绣花鞋。最惹眼的是她们的脖子上挂着许多白铜或纯银制作的项圈、项链,据说是根据年龄来决定挂的圈数。真担心她们细小的脖子能否承受。每个女孩的头发都用木梳和白铜打制的头花高高盘起,梳成发髻,真正的花枝招展。奇怪的是,穿民族服装的几乎都只是女性,一直没见到男性的民族服装。
这里不少木楼的屋顶是用树皮盖成的,长着青苔,结着蛛网,仿佛回到远古。木楼往往是两层,楼上支出竹竿,晾晒着巨大的、刚染好的青布。在村里唯一的小店里,我花80元买了一双手工绣花鞋,精致漂亮极了。中午就在这家小店里吃饭,这餐正宗的侗族饭非常简陋,也不好吃,也许我们不适应他们的饮食习惯吧。
匆匆吃完,就该去鼓楼听著名的侗族大歌了。侗族的每个寨子都有一座鼓楼,像宝塔一般,是一个八角形的建筑,用于村里的集会或表演活动。据说侗族大歌是我国民间唯一的多声部合唱(有待考证)。我们去的时候,表演大歌的几代侗族姑娘已经准备就绪,从六七岁到四十岁左右,大约有二三十人,她们身着节日盛装,围成两圈。通常由一个领唱开头之后大家就分声部各司其职开始哼唱,声音清亮高吭,起伏连绵,好听极了。虽然听不懂,但看着她们的笑容,相信一定是表达了非常美好的情感。
表演完大歌,姑娘们又跳起舞来,大家高举着手向前舞动,大叫“噢噢”很感染人。后来游人们也加入进去,手拉手胡乱跟着跳(我们跳的只能算群魔乱舞),此情此景,永生难忘。
no。1 山路上的小野果,小时候常采来吃。
photo。pocosite/diary/images/20031102/4340620031102001803。jpg
no。2 沿着这条小溪往山上走,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