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暑假,我接受了正式的美术训练:素描和色彩。当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对色彩斑斓涂鸦的兴趣大过黑白分明的素描。终日僵坐在生硬的石膏几何形体前,抱着画夹,捏着铅笔,像被困的幼兽,不得要领。别人要花三天时间可以完成的作品,我两天就可以将画面涂地光可鉴人,无处再下笔,老师也无可奈何。那时大师兄们忙着苦练考学,全班只有两个小学生,老师要求我们每天下午下课前都要将当日作品摆在一起,逐一点评排名。于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两个小孩儿都在时,她是倒数第一名,若是她请假的话,我是最后一名。不过这种成绩我们小师兄妹并不以为然。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素描的理解渐深,我渐渐爱上了这门功课。其实素描就是单色画,不一定要用铅笔的。如果愿意的话,徐文长的水墨画也可以看作是素描作品。对于考生来说,素描可以敲开艺术学院的大门,但对于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来说,素描才是绘画之殿的大门。我敲开了大门,也领略了这门造型艺术的魅力。国内外的艺术造型大师们都对素描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在墓志铭上都刻着: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素描。德国艺术巨匠门采尔,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达芬奇,俄国“森林歌手”希什金和油画巨匠列宾,法国的鲁本斯和伦勃朗,荷兰的凡高,包括我国的国画大师徐悲鸿都是素描艺术的狂热门徒。临摹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之后,人的视野极大地开阔,心智迅速成熟,功力日渐深厚,我从素描中发现了人生。
素描讲究科学严谨,自成一体。即使是视觉的欺骗,但要在白纸上表现三维空间还真是不易。画久了,便培养出一种超强的自信。面对一张白纸,就可以在构图之初想象到最后成品的模样,对每一笔都胸有成竹,就像一位做手术的大夫,他了解自己的每一刀,这才是素描的魅力。徐悲鸿总结了素描理论的精髓,告诫我们说,宁方勿圆,宁脏勿净,宁繁勿简,宁拙勿巧。圆、净、简、巧原本是我们信奉的真理,但在素描中却不是。这些金玉良言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素描的精髓就是了解物体的结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练就一双透视慧眼。记得老师曾说过,如果我们把太阳关掉,没有了光线,就只剩下结构——没有色彩的本质。
我曾旁观一位教授作画,老师边画边说,本质结构决定外在形体,我可以透过模特的衣服和肉体,看到肌肉和骨头。我想,这种穿透万物的能力给“尽精微”提供了“致广大”的前提。本质是真理的骨头和肌肉,可我们往往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无法克服感官的无知和偏见,不得要领。素描关注本质,在构图之初便掌握全局,宁方勿圆,宁脏勿净,宁繁勿简,宁拙勿巧,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实践中始终重视整体。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便曾说过:“除了色彩,素描包含一切。”在我看来,素描的魅力在于它朴素、单纯,拥有犀利的洞察力,整体始终统一和谐,并且具有强烈说服力的美,这就是素描,竟打败了人类拒绝深入思考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