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篇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外篇 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ps:这章是关于小说中可能出现的人物的,篇目繁多。如果不愿意看的,请等笔者下一篇正文,谢谢。

    (找资料,花了偶几天啊,555)

    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举凡先天真圣,后天仙真,及地方社稷神灵,各

    依人民的钦仰崇拜,而自由祀奉之。拜先天真圣者,得兼祭后天神灵﹔祀后天先

    真者,亦可兼奉先天真圣,并无限制。

    无极始祖─元始天王

    云笈七籤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託体虚

    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空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

    气清,二晖缠络,玄紫盖映其首,元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形

    灵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如上所举,可知由无极而成太极的情形。元始天王

    生于虚无自然即〔太易〕之世,第一化为无形天尊〔天宝尊〕,是为〔太初〕之

    时﹔再化为无始天尊〔灵宝君〕,是再〔太始〕之时。 第三化为梵行天尊〔神宝

    君〕是为〔太素〕之世,皆〔无极界〕也。而至阴阳判分,天地肇定后,则成为

    〔太极界〕,盖即由〔太素〕而成〔太极〕的也。元始天王以气化道,以道成身,

    而后始有天地ˋ人黄,于以生万物也。允为无上之高,时即掌道之祖。

    万天道元─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

    道祖-道的祖气。

    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传云:<<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时之一元精气,

    在大罗天上,化身于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天宝尊又称元始天尊),常住于

    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无始天尊(今称灵宝尊又称灵宝天尊),常住于禹余

    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常住于大赤天之太清

    境>>。

    三清是玉清ˋ上清ˋ太清的合称,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所居之处,故

    这三位最高尊神合称为三清。三清各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统御诸天神,为神

    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造。三清乃天地人之祖气,也尊称

    圣号为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圣号为: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 。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

    位 。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道德天尊神像常作一白鬚

    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

    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灵

    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 。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

    日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天地始气─五方五老

    道的原理由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阴阳变化而生五行。因而云笈七籤以

    :元始天王化身成三清之后,继又以大钧之元气,大渊之至精,化为五方五老。

    ─青灵始老君─木公老。亦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

    ─丹灵真老君─赤精老。亦称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

    ─中央黄老君─元黄老。亦称中央混元玄灵黄老君。

    ─皓灵皇老君─金母老。亦称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

    ─五灵玄老君─水精老。亦称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

    五行之气─五方五帝

    五老受天王之教,体天地之德,共赞化育天地万物群品。又因五老性情与天

    王同,只想静养怡神,不喜调御作为,于是五老又按五行,化为五方五帝。五老

    是五行之精,乃五行之体,五帝是五行之气,为五行之用也。

    ─青灵始老君─木公老。化为东方青帝,主木ˋ司春,其名曰灵威仰。

    ─丹灵真老君─赤精老。化为南方赤帝,主火ˋ司夏,其名曰赤熛怒。

    ─中央黄老君─元黄老。化为中央黄帝,主土ˋ司四季,其名曰含枢纽。

    ─皓灵皇老君─金母老。化为西方白帝,主金ˋ司秋,其名曰白招拒。

    ─五灵玄老君─水精老。化为北方黑帝,主水ˋ司冬,其名口十光纪。

    万天帝主─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为太极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

    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

    天。行天之道,佈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

    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

    道教太乙真莲宗开宗祖师郭道师曰:“一气化三清,三清合一体,就是玉皇

    大天尊”言简易赅,无极ˋ太极一体两面。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

    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

    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 。道教宫观要举行金籙醮仪,称“玉皇会”

    。 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 福建和台湾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 。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

    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 。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

    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 。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

    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

    尊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头戴冕旒,身着朝服," 妙道真身,紫金瑞相"

    ,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色莲花宝座,周围有九头青狮子口吐焰,簇拥宝座。

    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

    玉女侍卫身旁。

    超度地狱鬼魂的尊贵天神从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三个空

    间,即天间。 人间和阳间。 天间是玉皇大帝和佛租为首的神佛们的乐园,人间世

    俗中成仙得道、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但世俗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福气,

    死后都得去阴间报到。人一旦堕人了阴间地狱,尤其是十八层地狱,永世都不得

    超生。为了救度地狱中受苦受难的众生,佛道两教专门配置了两位尊神主管教化。

    使之脱离苦海。佛门中有地藏王菩萨,而在道教里,则是太乙救苦天尊。

    据称,不仅是被打入血池地狱的女性,凡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只要他们的亲

    族或遗族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向神祈祷,下地狱的亲人便一定能得救。

    换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难之人,超度地狱鬼魂的最尊贵的天神。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名词“太一”演变而来的。“太一”本

    指形成天地方物的元气“太一”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

    乃气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称为“太一”的元气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宇宙本

    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 道"。因此,也可以说“太一”即" 道"。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们将" 道" 的别称“太一”尊为天神,并用太一神名

    命名星辰。太一星属紫微垣,在紫微宫门外,天乙星南,今天龙座内,是一颗恆

    挂中天,永远闪烁的亮星。古人认为,有其星必有其神。居住在太一星的神灵自

    然是太一神。这样,由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元

    气" 道" 演化而来的至大、至空、至虚、至玄,概念抽象,形象模糊的元气之神

    “太一”神便成了直观的、易于想象的、便于供奉的太一星神。故而,早在战国

    时楚国已有祀奉太一神的祠庙。 汉武帝时,在长安东郊建太一坛,并建五帝坛于

    其周围,以五帝为太一之佐,礼祀太一。" 天神贵者太一"。道教创立后,太一信

    仰即被道教吸收,并尊称其为" 太乙救苦天尊"。将其纳入道界诸神体系,他都在

    玉清境,得策名学道,号令群真。

    中国古代称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为六合" ,亦称" 六极"。道教将"

    六合、六极" 作为教名称之一,称六极各有一位天神统御,称" 六御" ,亦称"

    昊天六御宸尊"。这六位大帝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统御万天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统御万雷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统御万星

    东极青华大帝 -统御万类

    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灵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统御万地六御中的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

    尊住在" 青华常乐界。东极妙严宫" ,东极青华大帝因此而得名。

    十方救苦天尊太一是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元气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在谷

    满谷,在坑满坑,弥满八极,无往不在,因而" 遍满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

    一神演变过来的。因而他积气成神,聚则成形,散则为气,也像元气一样,无处

    不有,无往不在,遍满十方,无所不能。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 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

    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十方化号" 即指太乙救苦

    天尊方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这" 十方化号" 是: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好

    生度命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

    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济度人鬼,救苦救难

    ,化身无数,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

    为圣人、帝君,或为真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魔王,或为道士、

    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

    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 神通无量,功行无穷,

    寻声救苦,应物随机"。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

    ,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镇邪时称为狮子明王,在水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

    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

    遭疾疫,重病缠身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

    而奸佞妄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迁凡人乘船渡江海,

    被波浪惊吓,受到鱼龙威胁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到达彼岸,不受伤害;

    凡人碰到雷声霹雳,风雨交加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爽,魂魄不动,

    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凡身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

    尤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

    凡人被邪精、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

    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禽虫自退,不敢近前

    ;凡女子怀胎受孕而难产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头痛,并

    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团圆。 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

    家出家,养性修身,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

    九先、弟子、同学、夫妻、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脱

    离阴间,得以生天;凡人被对头苦缠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化解恩怨,

    握手言和。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

    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超度孤魂脱离苦海太乙救苦天尊还是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天神。所

    以。过去道士打醮、做道场、办丧事,都请太乙救苦大天尊降临,施食众鬼,超

    度亡魂。这时,太乙救苦大天尊由九头狮子推车,十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

    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环锡杖,挚玉明宝扇,有金睛独眼鬼跟随,亲自下到鬼

    城丰都地狱。 丰都大帝、十殿阎罗王即刻虔诚恭迎。天尊用玉明扇煽三下,九环

    锡杖顿三顿,扇开丰都门,让金睛独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类鬼魂出离地狱,同

    赴道场。天尊为地狱鬼众及各方孤魂野鬼讲经说法,用杨柳枝蘸金钵盂中的甘露

    水,施食鬼众,超度十类孤魂脱离地狱苦海,或升临天界,或转生人世。

    这里有两则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

    多才而善辩的道士张仁表与人交往甚少,因他常常说谎而受到人们的鄙弃。

    一次,他病了,被带地狱,正在危难之间,他记起平时常听人说,呼唤太乙救苦

    天尊可以得救,于是他高喊十数遍,拉他进地狱的判官小鬼们都笑了。他再呼唤

    十数遍,只见红光闪烁被簇拥着的天尊突然出现。 天尊对他说,乘人之危,落井

    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本来你的寿数已尽,不得再回人间,现在再给你七年,

    让你返回人世。不过,在此期间你要为我画像,广示天下,还要尽行善道。张道

    士听到这里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他遵循天尊之言,从此遍游四方,凡有道观

    他必定为天尊画像。如此过了七年,果然死去。

    又有一男人乘船,突遇大风大浪,眼看就要翻船。这时,他大呼天尊,结果

    得救。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男子遇见已死多年的妻子。妻子生

    前犯了罪孽。死后被打入地狱,受到应有的惩罚。 妻子见到丈夫后请求相救,这

    男子便呼唤天尊,结果救了妻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诸神中仅次于三清的' 六御' 之一,后来为了符合道

    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此神及' 长生大帝' ,成为'

    四御'。在神灵信仰中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些神信仰逐渐衰落,一些神信仰又产生

    兴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无数,无处不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比佛门

    中大慈大悲、法力元边、观其声音、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产生还早。但到了近代,

    天尊名讳却只保留在道经中和道士诵唱的经韵中,他在民间的影响已远远不及观

    音。原因何在呢?

    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

    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 。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 。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

    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 。传称,

    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

    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 。对于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

    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昇仙 。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 。道教徒通

    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籙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

    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 。例如:太乙救苦

    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 。在此类科仪中,太

    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

    狱拔度罪魂等等 。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亦太极界之神。在玄黄判分,天地肇定后,乃有天官、地官、水官

    三帝出,而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过,而司众生祸福之神。又称为

    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录以:“张道陵于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

    所以人间祀奉三官,系自汉张道陵始。至元魏时,乃以三官配为三元节:正月十

    五日为上元节,定为天官大帝诞辰;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定为地官大帝诞辰;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定为水官大帝诞辰。魏书释老志云:“张道陵受道于鹄鸣,

    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火行!斋祠跪拜,各成道法。有三元

    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按三官大帝,设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

    曹,计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应感天尊。世人合三官简称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

    (按三官之号曰赐福,曰赦罪,曰解厄,皆为天圣度世之德心也。故世俗乃有:

    “尧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为地官所降生,大禹系水官所降生”的传说。 )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 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不

    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

    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其一上之

    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 。谓之三官手书” 。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

    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

    天官赐福天官大帝

    道书以:上元天官,为玄都元阳一品,居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

    善恶之籍,致诸仙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气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

    君。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 。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

    成,总主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 。故称天官赐福

    。

    地官赦罪 地官大帝

    中元地官,为青灵洞阳二品,居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

    掌理八极四维五嶽,考众生祸福之机,核男女善恶之籍。号曰:中元七气赦罪地

    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 。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

    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嶽诸地神仙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

    福,为人赦罪 。

    水官解厄 水官大帝

    下元水官,为暘谷洞元三品,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

    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 号曰: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洞阴

    大帝,暘谷帝君。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

    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

    消灾 。

    先天尊神 -四御

    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

    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只 。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 。中天

    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万星之宗主 。勾陈上宫天

    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 。后土皇

    地只,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 。宋真宗潘皇后

    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宋徽宗政和七年( 1 1 1 7年)上地只徽

    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 。其后,后土皆作女像 。宋代以后,由于玉皇

    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玉皇大帝排列在

    “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

    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 。当今中国道教已经恢复了宋

    代以前的对“四御”的说法 。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

    之上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

    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

    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

    地只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至于宋代以后以四极大帝作为四

    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

    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

    度众生 。北京白云观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 。在大型斋醮仪

    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别设有四御之神位 。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

    尊” 。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极大帝

    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只为三月十八日 。

    天地人三皇

    按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系元始天王于盘古氏分天地后所生也。据抱

    朴子枕中书云:“昔二仪始分,玄黄肇判,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

    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有太玄玉女,生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

    言,号曰太玄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 当此之时,二

    气絪縕,覆载气息,阴阳调和。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玄母,生天皇十三头,

    治三万六千岁。 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

    西王母。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 地皇生人皇,人皇九头,各

    治三万六千岁”此言天皇由元始君与太玄母所生,后递生地皇及人皇也。

    所云头者,盖谓人数也。如天皇十三头,系化兄弟十三人;地皇十一头,乃

    也兄弟十一人;人皇九头,谓化兄弟九人也。至所云各治三万六千岁,则与补三

    皇本纪所说,亦有出入。考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三头,

    澹泊无所施为,而遂自化,兄弟十三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十一头,兄弟十

    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 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

    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据

    此则知所云头者,系指自化人数无疑也。

    斗姥天尊

    斗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阴神也。因其形相象徵道体。 故又称先天道姥,谓为

    象道之母也。其妙相紫光圆融,禀一气玄元之象,应无极生太极也。秉持日月二

    轮,应阴阳二气,象太极也。四头磊落,应四象也。八臂垂雄,应八卦也。道经

    以:斗姥居大梵天宫,综日月星辰,为斗极之母。梵气妙文,敷成九章,应化九

    皇:一曰贪狼,二曰巨门,三曰禄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贞,六曰武曲,七曰破

    军,八曰左辅,九曰右粥,居于斗垣。斗姥天尊常沐浴于九曲华池,涌出白玉龟

    台,神獬宝座。登宝座以救度众生,持宝杵以降魔禦患,执弧矢以救劫消灾,振

    法铃以济人度鬼,为道家之法主也。宋史以:高宗为金兵所困时,闻空中有辇豕

    声,仰见斗姥天尊,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

    。 斗姥自是灵显神通之后,乃为世人祀奉日隆,崇为斗极至尊之神,以能消灾解

    厄,保命延生也。号曰:紫金妙相皇君,圣德巨光天后,圆明道姥天尊。

    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全称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称中

    天梵气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满月光王、东华

    慈救皇君天医大圣 。简称斗姆或斗姆元君 。斗姆在天主治天宝阁“生诸天众目

    之明,为北斗星之母 。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

    君本命延生心经,斗姆“以大药医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 ,

    破暗除邪 。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 。安全胎育,治疗病痾,职重天医” 。延

    生心经又称“斗姆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精魄,沖然摄气,气入玄玄

    。 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 。化生金莲

    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 。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

    所大宝楼阁” 。宝楼阁中,混凝九真,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

    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由

    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 。云笈七籤称“夫九星者,寔九

    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 。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

    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 ,

    五嶽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 。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母,当主天地万物之生 。

    道教的一些主要宫观,也有设有斗姆殿的 。其斗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

    。 斗姆神诞之日,一说是六月二十日,一说是九月初九日 。道教徒多于道观内斗

    姆殿举行祈嗣或延生道场,祈祷健康长寿,子孙平安 。

    四极大帝

    五方五帝其作用,系按五行,佈序于四方,运行于四时,而化育万物。然道

    书以元始开闢天地,奚止五亿之多?因虚空无尽,广无边际,故须按立四极,而

    为统制。乃有北曰北极,以紫微大帝主之,综御万星,南曰南极,以长生大帝主

    之,综御万灵。 西曰太极,以天皇大帝主之,综御万神。东曰东极,以青华大帝

    主之,综御万类。按此四极大帝,系辅佐昊天玉皇上帝,以统御万天也。此皆先

    天“太极界”之神,为“天道”与“神道”组织系统之纲维也。

    北极大帝

    北极紫微一曰紫微垣。据晋书天文志云:“北极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座

    也,天子之常居也。”又尔雅释天云:“北极谓之北辰”观象玩占云:“北极

    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

    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是,北极紫微大帝为万星帝主

    也。北极紫微大帝万星之主,掌理人间祸福善恶,前因后果富贵贫贱,生死时间,

    无不由之而予夺焉。凡一切星球人民,皆归其总治,即中界之主宰也,然犹仰承

    玉帝之命令施行,不敢自尊。

    紫微大帝的生日为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众多百姓都要向紫微大帝焚香祷告,

    祈求除灾招福。

    南极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即俗称南极星君也。史记天官书:“狼比有大星,曰南极老

    人”又观象玩占云:“南极老人星主寿考”正义云:“角亢在辰为寿星,三月

    之时,万物始生,建于春气,布养各尽其性,不罹灾天,故寿”俗以为寿星明

    现,天下理安。若备醴祭告,可得福享寿,故南极曰长生大帝,而总御万灵也。

    天皇大帝

    西方曰太极,由天皇大帝主之。接晋书天文志云:“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

    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故天皇大帝综御万神也。

    青华大帝

    青华大帝居于东极,即道称: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盖系东华帝君之化

    身,故有称为东王公,或曰东王父,亦曰东皇太乙皆是也。按汉书郊祀志曰:“

    天神贵者太乙”楚辞九歌以: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

    因青华大帝誓愿救度众生,故名救苦而综御万类也。

    盘古真人

    元始天王不但一气化成三清,且又化为盘古真人。据葛洪枕中书云“昔二仪

    未分,溟涬鸿濛,未有形成。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

    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又太平御览引三五历记云:“天地

    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闢,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

    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氏极长”此谓天地由盘古氏所分成,

    而盘古氏又亦元始天王所化。所以说天地亦是元始天王所开闢也。

    土皇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

    土皇是道教的地神 。中国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职掌阴阳造化、山河秀丽

    。 道教以后土为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

    。 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宇宙创世理论有很大发展,对于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区分

    。 北周宇文邕撰无上秘要有“三界品”将天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

    界)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之上的四梵天,合为三十二天 。度人经也有三十

    二天之说,以东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 。北齐严东注称“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 。三天罗其上” 。唐代又有“大罗天弥覆三清之上”合为

    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各有天帝 。按天地感应之说,道教认为,上有三十六天,

    下有三十六地 。上有天帝,下有土皇 。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灵 。洞

    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称“依洞神之法,立墠设位象三十六天,烧

    香燃灯应三十六地” 。土皇分为九垒,垒各有名 。每垒分设四名土皇,共三十六

    名土皇 。据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第一垒色润地,第一土皇

    君姓秦讳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黄讳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讳玄文基;第四土

    皇君姓蜚讳忠阵皇 。第二垒刚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讳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

    讳黄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讳乾德维;第八土皇君姓长讳皇明 。第三垒石腊色泽

    地,第九土皇君姓张讳维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讳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讳明

    车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讳文敬士 。第四垒润泽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贾讳云子高

    ;第十四土皇君姓谢讳伯无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讳文泰阵;第十六土皇君姓行

    讳机正方 。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十七土皇君姓华讳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黄讳

    龄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云讳探无渊;第二十土皇君姓蒋讳通八光 。第六垒金刚

    铁泽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讳来力安;第二十

    三土皇君姓张讳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讳驷女容 。第七垒水制泽地,第二

    十五土皇君姓唐讳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吴讳正法图;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汉

    讳高文彻;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讳仲龙首 。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

    葛讳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华讳茂云长;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讳真洞玄;第三

    十二土皇君姓周讳尚敬原 。第九垒洞元无色刚维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极讳无上

    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讳灵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赵讳上伯玄;第三十六土

    皇君姓农讳勒无伯” 。南宋蒋叔舆编无上黄籙大斋立成仪在列举各土皇名号

    时,在各名号前加有“后土”两字,表明南宋道教视“土皇”为“后土”的下属

    神灵,其职能是职掌阴阳,化育大地,消释幽暗,抬引神明 。道教较大的宫观中 ,

    在四御殿里供奉有后土神像或神位,鲜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 。但在大型

    斋醮仪礼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 。唐代以来,随着风水之术

    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樑、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

    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

    天真皇人

    天真皇人乃先天的真圣,为元始天王所化身。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鑑云:“天

    真皇人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极道之人也。身长九尺,玄毛披体,皆长

    尺余。 黄帝时在峨嵋绝阴之下:苍玉为屋,黄金为座,张华罗幡,燃百和香。侍

    者仙童玉女,座宾三人,皆称太清仙王。黄帝再拜问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又

    在峨嵋山以太上灵宝度人经授黄帝;又授帝喾于牧德之台。一云蜀岷山江北有慈

    母山,天真皇人修炼之所。山有龙池,池中有金银铜铁鍚鱼各从其色,得食者味

    同乾薑,服之可以长生,谓之肉芝龙。池一在山中,一在空中,澄洁如镜,纤芥

    不汙。 或乾条槁叶飞堕其上,即有五色凡鹜啣去”此节所云,天真皇人住处,

    是即仙境也。

    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乃天界真仙也。据搜神记云:“东华帝君绝习在道气凝寂,湛体无

    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

    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王公焉。与西华金母皆挺质

    太元,毓神玄奥于东方溟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而成形,与西华王母共理二

    气,而育养天地,陶铸万物。凡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此云东华帝君之出处也。

    瑶池金母西王母

    瑶池金母乃九灵太妙,龟山西华金母,又称西王母也。据墉城集仙录云:“

    金母一号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启迪玄功,生化万物之初,

    先以东华至真之气,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以生阳和之气,理于东方,

    亦曰东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州伊川,生而飞

    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西王母,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所居宫阙,在龟山之舂山。

    崑崙玄圃,阆风之苑。元始天王授以万天统龟山九光之籙。 昔黄帝讨蚩尤之暴,

    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

    王母遣使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得之者胜,战则克矣!帝佩符既毕。王母乃命

    一妇人,披玄狐之衣,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官、五意、

    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罡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

    蚩尤,而天下大定,都于上谷之涿鹿。”是黄帝之有天下,得西王母之助也。又

    穆天子传云“周穆王好神仙,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称觞于瑶池之上”

    故西王母世又称为瑶池金母元君也。按搜神记以:西王母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

    界十方,男女登仙之籍,东王公掌男子籍,而西王母掌女子籍。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 。全名为白玉龟

    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西王

    母之名最初见于山海经 。“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 。西王母由混沌道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