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弘一法师受戒灵隐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持戒谨严,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钉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真正做到一物不遗,一丝不弃。他手书“门联”曰:“草籍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以上这段文字说的就是弘一法师。

    人们很难把出家前的李叔同与上面这段文字联系起来,那简直是两幅画面!一个曾经是风流倜傥的富家才子,而一个却是一介安贫乐道的苦行僧。两者之间,似乎缺少一种必然的联系,但仔细想来,却又是非常自然的一种结果。初始时读他的词曲,觉得词意悲凉,寒意袭人。人世间的无奈被他像墨水瓶倒翻了一般,泼在纸上,淋淋漓漓,透出满纸的叹息与落寞。从词曲中依稀能够找到一些李叔同淡淡泊泊失失意意的影子。譬如那首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又譬如那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读着这样的词句,是颇叫人伤感的,但伤感之中又夹杂着温暖。这股暖意就是由弘一法师双手捧着传送给我们,一直到如今。

    弘一法师(公元1880—1942年),俗姓李,幼名文涛,改名岸,号息霜,改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父亲李筱楼为清道光甲辰(公元1844年)进士,官吏部尚书,初期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家财颇巨。母亲王太夫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善诗文,对李叔同关爱有加。五岁丧父,于兄长文熙处受启蒙教育。六七岁时,即可朗读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譬。十七岁时,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习诗文骈文,又随唐敬之学习书法及篆刻。十九岁时,正逢“维新变法”运动,他认为“非变法无以图存”自刻一联云:“南海康君是吾师。”表明了他的志向。变法失败后,京津当局疑他与康梁有关,他为避窝,举家移居上海。1905年,他的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并更名李哀,字哀公。同年7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学习音乐与绘画,与欧阳予倩等创办话剧组织“春柳社”在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雪蓑衣中扮演主角,可以说,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11年回国,得知祖宗留下的“义善源钱庄”破产,百万家财荡然无存,使他感到了人生的苦空与无常。之后,他任教于天津、上海、杭州,从事音乐与美术的教学工作,并与柳亚子等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弘一法师第一次到杭州来,是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七月。这一次来,只在杭州住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到寺院去过,也没想着要出家,只在涌金门外吃过一回茶,看了一回西湖的风景。第二次到杭州来,是在民国元年的七月,这一来,在杭州住了十年!十年不长,但也不短了。在这十年里,他经常独自一人去西湖边的景春园茶楼吃茶,静想。那时候的茶楼清静,没什么人。他就坐在临窗的位置,静静地看着西湖的风景。然后就到附近的昭庆寺去走走。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弘一法师在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当然是住在香客住的楼上——痘神祠楼上,并不在僧人居住的楼内住。那时的他怀有好奇心,常到僧人住的地方去看看,觉得僧人的生活很有意思。

    弘一法师对当时外界来的所谓的名流是颇有些反感的,他们常会到学校里来演讲,说一些不着边际不关痛痒的话,他就觉着很没劲。有一次,又有人要到学校来演讲,他便和夏丐尊跑到湖心亭去喝茶聊天,图个清静。当时,夏丐尊对他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弘一法师听到这话,觉着非常受用。他后来说这是他出家的一个“远因”

    我们都知道,弘一法师曾有一段时间在虎跑寺“断食”大家均以为这是法师为出家作的准备,其实不是。他的断食是有原因的。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夏,他看到日本杂志中提到“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那时,他正患着神经衰弱症,非常苦恼,便也想通过断食来治疗这种病,并希望能够治好。断食一般宜在寒冷季节,所以他就定在十一月断食。

    断食须选择一个幽静之处,没有人来打扰的。他平时的朋友很多,经常会来找他。故他找来西湖印社的叶品三先生商量,叶说虎跑寺比较好,并说那里的大护法丁辅之可以代他去说介绍。事情定下来之后,便于同年十一月底,他去了虎跑寺,住在方丈弘详禅师楼下的屋子里。不多久,他与方丈弘详熟络起来,跟着他念经拜佛,颇觉有趣。他们李家,曾经鸡鸣鼎食,排场很大,凡有红白喜事,都会请一些和尚来念经和拜忏。但同僧人真正地住在一起,还是头一回。断食期一过,他就与僧人同吃同住,对那种生活产生了留恋。回到学校后,他请佣人依照寺院里的菜煮来吃。可以说,这一次去虎跑寺断食,就是他出家的“近因”了。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他就发心吃素了。这年冬天,他去请了许多的经,如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及普贤行愿品等,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