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陀佛,赵施主可是诚心归皈我佛?”悟道主持宣了个佛号,很虚伪地道。
众人听了他这句话,不禁在心里暗骂:这老秃驴,明明是他自己劝得人家出家的,却在此时说这种话,什么意思啊。难道说,他的脸皮已经厚到了传说中无已复加的地步,什么虚伪的话都说得出来?
然而,赵括的反应却大出众人的意料,他居然点点头道:“是的,大师,我诚心归皈佛门,从此遵守佛门清规,一心向道,绝不再沾染红尘之事。”
天,这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也太令人吃惊了吧?吴用还从来没见过态度像他转变得这么快的人,还在半个钟之前,他要死要活地嚷嚷着,要放开他,要去控告众人侵犯他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可没想,才这么一会儿,他竟然一百万个服从了,这全都赐跟悟道主持的密室交谈之功啊。真不知悟道说了些什么迷死人不赔钱的话,竟然让这个桀傲不群的家伙俯首贴耳地听从他的安排了。
然而,众人虽然深感意外,却并没有人阻止他出家的意思,相反,众人辛辛苦苦,冒着莫大的风险把他带到这里,为的就是要他出家,让他做回伏魔罗汉,如果他不做,众人怎么交差呢?可是有四条鲜活的生命紧系在他的身上啊。
“既然你没什么意见,那么剃度就开始吧。”悟道大师道。
旁边一名弟子听闻此言,立马念念有词地打开了度碟,在上面记录下了赵括剃度的信息,比如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籍贯、剃度时间、剃度人员等,也就是说,以后尘世间就没有赵括这个人了,而只有剃度后的,法号为伏魔的和尚,唯一还可以调查得出他以前是个什么人的,只有看这度碟的记载了。
等负责记录的小和尚完成度碟的制作后,悟道主持便拿起剃刀,在水盆里沾了些水,然后再把一些肥皂水抹到赵括施主的头上,接着又念念有词地往剃刀上吹了一口法气,在赵括施主的头上比划了一下,便专心地剃度起来。
可以说,如果悟道主持去当一名专门替人剃头的理发师,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他的生意恐怕也会相当的好。他在这深山老林里的灵隐寺里藏着,实在是明珠暗投、埋没人才了。不到十分钟的功夫,赵括脑袋上的头发便全部掉光了,露出一个油光锃亮的,带着强烈的佛教色彩的光头。
但剃光头只是剃度的一个环节而已,紧接下来,悟道主持还需要把法力加持在香上,然后在赵括头上弄出几个整齐而有型的戒疤来,这一步才是名副其实的受戒。其中有八戒是特别要注意的,分别为: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注:“《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用。 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葱、韭与渠(形似萝卜味如蒜)。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涌幢小品》)。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唐僧给八戒取得名字是有一定含义的。五戒是居士也就是信佛的不出家的人所受的戒,可以按照自己的执行能力受一个乃至五个.没有十戒的说法,出家人最开始受沙弥戒,一共十条.具足戒是出家人在符合条件之后可以受持的戒律,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非常严格.八戒是在家人可以受持的最严格的戒律,和沙弥戒比起来只有很小的差别.最短可以只受一天,最长也可以终生持守.作为严格的谈戒律来说,在家人的五戒之中没有不食肉的戒律,当然汉地佛教徒有食素的传统,这是提高了对佛弟子的要求,从一方面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无法执行的人来说,也有揠苗助长的效果.但是如果受了不杀生的戒律,那么不去杀生,这是应该的.让邻居帮助杀生,自己吃肉,这的确是一种虚伪的行为,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号称自己学佛的人实际上对于戒律本身并不能严格执行,如果这样的话,不如舍戒.另一方面,为他们授予戒律的出家人在对于戒律的解释说明和教育工作上面也做得不好,使戒律没有能够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当一个新入门的和尚,在完成了剃度和受戒之后,他才真正算得上是佛门中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