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解密名单
因为,他上了解密名单。
后来我知道,他曾经是陈二湖的徒弟,名叫施国光。
更令我振奋的是,我在他那天领取的解密件中,发现了不少与陈二湖直接相关的书信和日记。
由此,我们不难设想,老陈的解密日,也许已指日可待。
不过,在指日可待的"这一天"尚未真实降临之前,我们只能凭借这些恰巧涉及陈二湖事情的解密文档,来间接地认识陈二湖。
不用说,由此我们看到的肯定不是全部和真实的陈二湖,也许只是他的一个飘忽的影子而已。
本章标题——陈二湖的影子,指的也是这意思。
这几乎是我"拣来"的一章,在此,我特别感谢陈二湖徒弟施国光的慷慨支持,并衷心祝愿他早日康复。
下面就是施国光提供的解密文档,请看——一几则日记3月25日1宿舍。
夜。
雨。
今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师傅的儿子打来的。
开始我听电话里声音幽幽的,以为是个女的,问是谁,他说是陈思兵。
我想了一圈也没想起陈思兵是谁,他才说是陈二湖儿子。
陈二湖就是我师傅。
师傅儿子的来电,多少有些令我吃惊。
一是这电话本身,来得唐突,去得也唐突,只说他给我寄了一封信,问我收到没有。
我说没有,他就想挂电话了。
我以为是他那边打长话不方便,就问他电话号码,说我给他打过去。
他说不用了,明天再跟我联系,就挂了电话。
二是听他电话里的声音,我感觉他好像情绪很不对头似的,加上他又说给我来了一封信,就更叫我觉得蹊跷,有种不知深浅的隐隐虚弱的感觉。
说真的,虽然我同他父亲包括跟他家里的关系一度是很亲密的,但跟他本人却一向不太熟悉。
他是在城里外婆家长大的,很少到山谷里(一号山谷)来,直到上大学后,在寒暑假里,我有时会在排球场上看到他。
他个子有点高,弹跳又好,球场上特别引人注目。
因为他父亲的关系,我们见面时总是客客气气的,有时间也站下来聊聊天。
他非常健谈,而且说话喜欢一边比划动作,一会儿耸肩,一会儿摊手的,跟个老外似的,而站立的姿态总是那么稍稍倾斜的,重心落在一只脚跟上,让人感到他是那么自在,满不在乎。
我很容易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跟他父亲的不同,这是一个热情、乐观、身上集合了诸多现代人气息的年轻人,而他父亲则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又冷又硬的孤独老头。
父子俩表面上的不同曾经令我感到惊讶,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父子相异就跟父子相似一样其实都是正常的。
不过,总的来说我对他是不熟悉的,我以前连他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只记得那时我们都喊他阿兵。
这自然是小名儿,今天我才知道他大名叫陈思兵。
他来信要跟我说什么事?我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它,等明天看信吧。
3月26日办公室。
夜。
还在下雨。
难道是因为连续的下雨影响信的正常传递了?今天还是没收到信,阿兵的电话倒是又来了。
他一定是有很急的事要问我,但我没收到信又似乎无法问。
听声音,今天他情绪要比昨天好,说的也比昨天多,包括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都跟我说了。
现在我知道,他已读完研究生,分在南方x市的出版社工作,想必是当编辑。
我不清楚,他在电话里没说起。
不过,从出版社的工作性质和他学的专业看,我想很可能是在当编辑。
他是研究欧洲当代文学的,让他去出版社工作,不当编辑又能当什么呢?我想不出来。
那个城市我去过一次,是一个很美的城市,街上种满了花,很抒情的。
花以优雅素白的樱花居多,城市的几条主干道两侧几乎都排列着或大或小、或土或洋的樱花树。
眼下,春意飘飘,正是樱花盛开之际,我可以想像现在那个城市的基本姿态:满街的樱花灿烂如霞,像雪花凌空,像白云悠悠,空气里弥漫着樱花绽放出来的袭人的香气。
此刻,我甚至都闻见了樱花缥缈的香气。
关于那个城市,我还有一点认识,是从历史书上捞来的。
据说,一个世纪前,那城市曾闹过一次大地震,死者不计其数,也许有好几十万。
而50年前,又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在那里打得不可开交,阵亡者书上又说是"不计其数"。
因此,我常常想,那儿地底下埋葬的尸骨一定有好几吨。
这和樱花本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可我不知怎么就将它们想到了一块。
想就想吧,反正意识太多不算错误。
意识太多是一种病,但决不是错误。
既然不是错误,扯远一点也没关系吧,我想。
事实上,我知道,我想这些都是想为了摆脱一点什么,因为我觉得心里乱乱的,乱七八糟的。
3月27日宿舍。
夜。
晴。
今天终于收到阿兵的信了。
尽管这两天我一直在想阿兵信上可能要跟我说的事,但就没想到居然会是我师傅去世的噩耗!师傅是3月2日去世的,都快一个月了。
信上说,师傅临死前很想见我,老王局长给我单位挂电话,我却正回老家在休假,怎么联系也联系不上。
没办法,最后师傅给我留了遗言,并再三嘱咐他一定要转交给我。
他这回便是把父亲的遗书给我寄过来了。
遗言是师傅亲笔写在一张16开的信纸上的,字比个孩童写得还要差,歪歪扭扭的,大的大,小的小,横不平,竖不直的。
我是熟悉师傅的字体的,从这些变得不成样的字中,我可以想像他当时有多么虚弱,手握不住笔,气喘不上来——看着这些歪歪斜斜的字,我仿佛见了师傅奄奄一息的样子,心情陡然变得沉重,手忍不住地发抖我还是第一次接受死者的遗书,没想到它会如此震撼我的心灵。
看着这遗书,我简直感到害怕,一个个醒目的字,杀气腾腾的,犹如一把把直逼我心脏的刀子。
我就这样哭了,泪水滴落在遗书上。
遗书是这样写的:小施,看来我是要走了,走前我要再一次告诫你:那件事——你要相信它对我的重要,不管怎样都要替我保守这秘密,永不外传。
陈二湖。
1997年3月1日立言。
遗言中说的"那件事"是什么?这一定非常叫人寻思,一定也引起了阿兵的深思深想。
今天,他又打电话来了,知道我已收到信,就问我这是什么事。
第32节:保守秘密
他不停给我打电话,就是想问我这个。
他说既然父亲这么重视这事,作为他的儿子,他本能地想知道,希望我能告诉他。
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只是他也该理解我,因为白纸黑字的遗书清清楚楚叮嘱我,要我"保守秘密,永不外传"。
这里没有指明儿子或什么人可以除外。
没有人除外,所有的人都是我保密、缄口不语的对象。
这是死者对我的最后愿望,也是我对死者的最后承诺。
其实,即使没有死者遗嘱,我也是不可能跟他说的,因为这牵涉到国家机密。
作为一个特别单位,我们701可以说整个都是秘密的,秘密是它的形象,它的任务,它的生命,它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它所有的一切。
而我师傅——陈思兵父亲——陈二湖,他的工作是我们701的心脏,是秘密中的秘密,我怎么能跟一个外边人说呢?不行的。
儿子也不行,天皇老子都不行的。
事实上,我理解遗书上说的"不外传",指的不是像阿兵这样的外人,而是指我们破译局的内部人。
是的,是内部人,是指我老单位的同仁们。
没有人知道,只有我知道,"那件事"不是破译局的什么秘密,而是我师傅个人的秘密,是他对组织、对破译局、对701的秘密。
就是这样的。
师傅在701不是个平常人,而是响当当的,一生获得的荣誉也许比701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
这些荣誉把他披挂得光彩夺目的,即使死了701照样不会忘记他,照样会怀念他,崇敬他。
我相信,师傅的追悼会一定是隆重又隆重的,701人追悼他的泪也一定是流了又流的,而所有这一切,起码有一半是建立在人们不知道"那件事"的基础上的。
现在,我是"那件事"惟一的知情人,师傅为什么临死了还这么郑重地嘱咐我,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他曾以各种形式多次这样嘱咐过我。
这就是说,即使没这遗书,我照样不会跟任何人说的,包括他儿子。
老实说,陈思兵还没这资格——让我说的资格。
当然我想得到,我这样拒绝后阿兵心里一定会难受的,是硌一块异物似的难受。
也许从今以后,他,还有师傅的其他亲属,都将被我手头这神秘的遗书乱了心思,心存顾虑,耿耿于怀的。
遗言叫他们笼罩了一团雾气,一片阴影,他们不理解也不允许死者和他们相依为命一辈子,到头来却给一个外人留下这莫名其妙又似乎至关重要的遗言。
这中间藏着什么秘密,死者生前有什么不是之处,会不会给他们留下隐患,带来麻烦?等等,等等,有疑问,有担忧,有期待,有恐惧,我几乎肯定他们一定会这样那样地想不开的。
我想,虽然遗言只有寥寥几行字,但他们一定是反复咀嚼了又咀嚼的,他们一边咀嚼一边琢磨着里头的名堂,猜想着可能有的事情。
他们一定思想了很多,也很远;他们恨不得一口将这散布着神秘气息的遗书咬个血淋淋,咬出它深藏的秘密。
当一切都变得徒劳时,他们不免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