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说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的帐殿夜警事件,这个事件的影响非常之深远。
宫廷里面的这样一些变故,这样一些情况,不仅是影响到宫廷本身,影响到皇族本身,也影响到整个朝野,特别是官僚集团,影响到上上下下各级官员,也包括曹家。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曹家跟康熙、跟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他们也无法把康熙和太子的关系择开。康熙在那么多年里面都这么信任太子,都培养他,大家已经习惯了;往往是康熙主持朝政的时候,太子就坐在他旁边,康熙问话,太子也问话,康熙发指示,太子表示同意,甚至还补充点什么;当然最后拍板的是康熙,但太子你能不尊重、不服从吗?如果康熙和太子没有在一起,那么往往是官员见了康熙以后,还要再去见太子,起码要去请安。当时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想的:我要是对康熙好的话,对他效忠的话,我就得同时效忠太子,是不是啊?我效忠太子,也就意味着我效忠康熙,这俩人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必要两说的,我不能对他们采取两种态度。曹雪芹祖上,直到他父亲一辈,就是这么对待康熙和太子的。
康熙几次南巡,都带着太子一块儿到南方去。到了南京,到了江宁以后,不住在别的官员安排的行宫,就住在他的发小曹寅他们家。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的发小,发小是一句北京话,意思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小伙伴、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跟曹家的历史有关系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母之一,而且是保母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这个保母姓孙,孙氏。大家知道,康熙小的时候是没有母爱的。首先没有父爱,因为康熙生出来以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根本就不在意他。顺治皇帝当时忙什么呢?忙着跟董鄂妃谈恋爱呢,是不是啊?他就盼着董鄂妃给他生儿子,董鄂妃后来真给他生了一个,他当时就当着群臣说,这个是我的第一个儿子。如果这个儿子一天天长大的话,这个皇位就传不到康熙那儿,明白了吧?就一定会传给这个儿子。可是后来这个儿子夭折了,没养大,即使这样,顺治在他得病、身体不行的时候,还曾经想把他的皇位传给他的一个兄弟,都没想传给康熙。这个时候,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她经过一番斡旋,最终落实了由康熙来继承顺治的皇位。所以康熙从小没有父爱,而且,也没有母爱。
为什么没有母爱?这倒不是因为他母亲不爱他,而是因为在清朝立下一个规矩,就是皇后也好,其他的妃嫔也好,生了孩子以后,一律是把孩子搁在另外的地方,甚至是紫禁城以外去养;一年里面孩子跟母亲见面的机会也就是逢年过节或一些大典的时候,他们平常根本就不是在母亲跟前长大,是在保母跟前长大。孙氏就是康熙的保母。
当时又由于清朝有一种最可怕的流行病就是天花,也就是出痘,这是当时不可抗拒的一个病魔,一出现痘情,出现痘疹,就一大片许多人都得,然后死一大堆,特别是婴幼儿,死得特别多。皇宫也不例外,皇宫里面死去的那些皇子、公主,很多都是得天花死的,就是顺治皇帝本身以及后来的同治皇帝,据说也都是得天花死的。所以天花病在当时是非常不得了的,让人一听就害怕。红楼梦里面对这个情况也有反映,记不记得啊?谁出痘了?正面描写?巧姐。巧姐出痘,你看王熙凤跟贾琏多着急啊!当然贾琏是假着急,后来他利用那个机会干别的去了,咱们不多说了,凤姐是真着急。康熙他在身体方面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很早就得了痘疹,得了痘疹他没死。天花这种病属于什么病呢?属于你得了没死,你就一辈子不会再得了的那种,就是你获得了终身免疫力了。所以康熙就成为顺治所有的儿子里面,一个生命最有保障的人。这也是后来孝庄太皇太后做主,让康熙能成为皇帝的一张王牌,就是他出过痘了。因此现在你看康熙的画像,你得看仔细,看仔细据说也没用,你拿放大镜看脸也没用,因为不敢画。据说康熙脸上是有麻坑的,因为痘退了以后留下疤痕,不是很多,浅麻子,康熙整个的形象还是英俊的,有点浅麻子,可能就更是像水中浮萍一样,不但无损他的英武,还使他的相貌更有特点。康熙是这么一个人,因为他得过了这个天花,而且好了,所以后来就不让他在宫里住,就把他安排在紫禁城外,就是现在的东华门外北长街,现在那个地方叫福佑寺,他就是在那个福佑寺里面长大的。他整天眼前所见到的是他的保母,有人说那就是喂奶的奶妈子是吧?不是。奶妈是喂奶的时候才来,这个保母的“母”没有“女”字边,不是现在的劳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介绍的那个保姆,不是那个字,是“母亲”的“母”意思就是替代母亲的一种女性。负责什么呢?负责全面培养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进行素质教育,从小教你你要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你见人应该怎么样地行礼、请安,你社交活动当中要怎么样地坐有坐像、站有站像,你怎么和人对话的时候和蔼可亲、言辞得当,怎么懂得善良,懂得爱惜东西是负责全面培养他这个人的。所以这个康熙打小就跟孙氏关系非常好——懂得他们这个关系了吧?我讲半天康熙,讲半天太子,都是和曹雪芹他自己的家族有关系的。
康熙和曹寅的关系,和曹雪芹他爷爷的关系,太不平常了,为什么说他们是发小呢?大家知道读书经常要有读伴,没有读伴的话,一个人太寂寞了,所以就有所谓“陪太子读书”的话;康熙那个时候当然没有被立为太子,那就是陪皇子读书,谁来陪呢?往往就从保母的儿子里面来选合适的少年。当时曹寅就被选来陪着康熙一块儿读书,是一个陪读。康熙当了皇帝以后,曹寅就成为他近身的侍卫,禁卫军当中的小头目。那当然太可靠了,是不是啊?一块儿玩儿大的,这个人来保卫他多合适啊!而且后来康熙除掉鳌拜,这些近身的侍卫也起了很大作用。鳌拜是一个擅权的权臣,康熙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法除掉他。你通过正式的手续逮捕他的话吧,早有人通风报信了,而且他还可能反抗,可能干脆举兵造反呢。最后康熙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就是他身边的一些侍卫包括曹寅都会摔跤,鳌拜进来见皇帝的时候,康熙是少年天子,就好像闹着玩儿似的“把他给抓起来”鳌拜就没怎么太反抗,因为抓他的都是些小孩儿,禁卫兵、侍卫、少年人、摔跤的,他觉得拉拉扯扯,好玩,没想到真给抓起来了。鳌拜身边也没有别的人,让谁来救他?没治了,就这么把鳌拜给除掉了。所以你想,曹寅的作用大不大啊?他们关系好不好啊?关系非常铁。
因此,康熙皇帝后来带着太子到南方去南巡的时候,几次就都住在曹寅家,住在江宁织造家。说实在话,这有点荒唐,因为江宁那边很多大官按官阶、按地位都比曹寅重要,更何况皇帝住的地方应该不是任何官员的官邸,应该是一个单独的行宫。但康熙他就都没兴趣,你哪儿都别跟我说,我就只奔哪儿?我就奔曹寅家,就奔江宁织造那儿,我就住那儿。你看他们关系怎么样啊?住那儿以后,这是据正式的史料记载,孙氏当时还活着,曹寅的母亲还活着,康熙的保母孙氏还活着,当然,皇帝来了,孙氏就要过去谒见;见了皇帝,就要跪下了,因为那是皇帝嘛。康熙立刻把她搀起来,不让她跪,而且满脸喜色,叫做“见之色喜”满脸高兴,还说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他跟周围大臣说“此吾家老人也”厉害不厉害?情不自禁,按说不应该这么说,你再喜欢她,她只是一个保母而已,她是一个高级奴才罢了,但是他感情太深了,他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啊!这可是我们家的老辈子啊,他这么跟周围人说,所以被记录下来了。而且他当时兴致非常高,正好萱草开花——萱花,萱草那个花在中国是象征孝顺母亲的,所以他就写了一个大匾,叫“萱瑞堂”萱草正在开花,非常美丽;“萱瑞堂”这里面凝结着曹家和康熙关系里最甜蜜的东西。
那么曹家和太子的关系怎么样呢?也非常好。不过太子跟曹家的关系,说起来就没有这么多温馨的色彩了,就比较粗鄙。太子后来是一个很不像样子的人,到处掠取财物,多少钱他也不够用,多少银子在他手里也像流水一样花掉,太子是这么个人。他经常找曹家干什么啊?让他的奶公到曹家去取银子,取多少?摇摇摆摆一去,两万,开口就是两万啊,曹家就立刻想办法给他两万,给两万不就完了吗?过几天又来了,又要两万。就在太子被废之前的短短几年里面,太子的奶公凌普,光是这一个人,就从曹家和李家——李家大家知道吧?就是曹寅的妻子的娘家,她娘家哥哥叫李煦,当时一直当着苏州织造,是康熙的另外一个宠信的人;凌普就到这两家,张口要银子——短短的几年之间,总共就取了八万五六千两银子。八万五六千两啊,你想想多大一个数目,所以他们的经济关系背后,也就反映出来他们的权力关系。当然曹家希望胤,希望皇太子能够顺利接班,对不对啊?甭说别的,你要不接班的话,这银子不就白填了吗?他们是这么一种关系。
有人就说了,你说了半天这跟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清史了吗?你这是痛说清史啊!咱们不是红楼梦讲座吗?那么好,我就告诉你,曹家和康熙、和太子胤的这种亲密关系,被写进了红楼梦。写到哪儿了?不止一处,现在我仅举一处,就是第三回。第三回你读得细不细啊?第三回写林黛玉进府,你可能说,啊,林黛玉进府,我读得很细啊,说王熙凤怎么人没到声音先到,贾宝玉怎么一看林黛玉没有玉,一听这个话,就生气了,就把自己的玉取下来摔掉了,那不是很热闹吗?我都记得啊!可是你记不记得,林黛玉到了荣国府中轴线的那个大宅院的正堂,看见的匾和对联呢?那是很重要的一笔哟,你不能够错过。我们一起回忆,想起来了吧,你应该就在红楼梦第三回里面,看到了一个金匾、一副银联,请注意了,一个是金的,一个比它低一等,但是也不是很低,是银的。
金匾上面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皇帝的御笔,三个大字,叫做是“荣禧堂”刚才我讲过什么啊?康熙皇帝在曹寅的家里面写过一个什么匾呢?写过一个“萱瑞堂”“荣禧堂”的物件原型就是后来一直挂在江宁织造府的“萱瑞堂”你从这个字的含义上都可以看出它们互相的联系“萱瑞”跟“荣禧”都有一种吉祥的,预示着这个家族会越来越繁荣的含义在里面。所以,曹雪芹实际上是把他祖父家里面的金匾通过艺术升华,变化为了林黛玉到荣国府所看见的这个金匾了。这倒还罢了,这个金匾是赤金九龙青地大匾,盖着皇帝的戳子。写完金匾,曹雪芹又写林黛玉看见一副银联,而且曹雪芹用笔非常仔细,他不是马上接着写银联,他还隔了一些文字,再接着写银联。这个银联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就是把乌木上抠一些槽,然后把银子压进去。这个对联我们都记得,因为在红楼梦上写得清清楚楚,写的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样一副对联,有印象吧?现在我告诉你,这个胤,做太子的时候,他有一副对联是备受他的皇父康熙表扬,而且他到处把它写出来送人。史书上只是没有具体记载,他也写了送给了曹寅而已;他在江宁南巡的时候把它送给别的官员,都被记载在案。他没事就写自己这个名对,这是他很小的时候就对出的一个好对子,这个对子是什么呢?叫做“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你把这两副对子对比一下,结构相同:“座上”与“楼中”“堂前”和“江上”都是呼应的;对联最后一个字呢,干脆就一样,上联都是“月”下联都是“霞”我现在让你把林黛玉在荣国府所看到的那副银联,和真实生活当中胤在做太子的时候写的对联加以对比,你就会发现这两副对联是有血缘关系的,它们之间是有一个从生活真实升华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它们是从一个生活中的原型物件,演化为一个作品里,一个故事里面的物件,它们之间有这个关系。
胤这副对联的事儿,最早记载在康熙朝一个大官王士祯所写的一本书居易录里面,我看到起码有两本清史专家的著作里,都引用了王士祯居易录里的记载,说明这记载是可信的。但是最近有热心的红迷朋友告诉我“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是两句唐诗,是唐朝刘禹锡的一首题为送蕲州李郎中赴任的诗里的,经查,这确实是刘禹锡老早写下的诗句,那么,王士祯的所谓“太子名对”的记载,该怎么看待呢?王士祯行文比较简约,我想,他所说的情况,可能是当年太子还小,他的老师说了刘禹锡诗里的前半句,作为上联,让他对个下联,他当时并没有读过刘禹锡的这首诗,却敏捷地对出了下联,与刘禹锡的诗句不谋而合。这当然也就足以受到老师夸奖,康熙知道后当然也就非常高兴,一时传为了美谈。当时太子不但学对对子,也学书法,他一再地写这两句,因为书法好,经常写出来赏赐臣属,说这两句是他的“名对”也就不难理解了。没想到,这“太子名对”后来又演化为红楼梦贾府里,与皇帝御笔金匾额相对应的一副银的对联。
书上写这副银对联,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拜”这些字眼里,其实也都埋伏着意思,都是在暗示太子。真实生活里,曹寅跟康熙是一辈的,他转化到小说里,就是贾代善;而曹和曹跟太子是一辈的,他们转化到小说里,就是贾政这一辈。因此,写对联的人就称自己跟贾政是同辈的,他们祖上虽然是主奴关系,但是起初都在关外生活,又一起打进关内,因此谦称是“同乡世教弟”这位“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是谁?我们都还记得,红楼梦里后来写贾府为秦可卿大办丧事,来了四家王爷参与祭奠,他们是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北静郡王,并没有东安郡王,可见曹雪芹在对联落款上写出“东安郡王”是别有用意,是在影射“东宫”写对联的时候还安好,但是到后来,可能就坏了事,就消失了;曹雪芹给这个东安郡王取的名字也挺古怪的,叫穆莳,其实他也是有用意的,穆,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