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朱棣处理完众臣所奏之事,宣布退朝,只留下太子高炽、资善大夫姚广孝及吏部管事议事,众人都知道皇上准备大封功臣了,于是朝廷上下喜气洋洋,大家三五成群,议论纷纷。有些心思细腻的人发现昨天风光无限的孟飞龙今天没有出现在金銮殿上,便四下打听,后来才听说他一早便到城外祭奠徐增寿去了。
朱棣是个有主见的人,况且所谓的功臣全都是自己的手下,一起与他出生入死的,谁在什么位置已是成竹在胸,把方案对几个近臣拿出来只是怕有遗漏的地方。时间到了下午,朱棣又传众大臣金銮殿议事,大家心中明白,期盼许久的那个时候终于要到来了,众人到了殿上既有欣喜又很紧张。
等到朱棣上朝,群臣参拜完毕,朱棣却似发现了什么,向一旁侍奉的总管太监问道:“飞龙怎么没来?不是告知他下午到朝的么?”
那太监忙道:“启奏万岁,早上是老奴亲自告诉孟少侠知道的。老奴也是刚才发现孟少侠没来,马上让人去请,他休息的地方没人,桌上给您留着封信。”说罢话将一封信递到龙书案上。
朝上众人听了这话,全都吃惊非小,只是心中嘀咕,却不敢胡乱发言,大家把目光全投到朱棣手中的信上,他们已经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虽然所有的一切只是在作戏,朱棣还是渴望着打开自己手里的这封信,他好奇、甚至于期待知道自己的这位兄弟会讲些什么。待朱棣将手中的信看完,他是勃然大怒,将信恨恨摔在地上,吼道:“岂有此理!”
众人皆是战战兢兢之际,太子朱高炽小心地道:“父皇,孟叔惹您生气了吗?”
朱棣怒气冲冲地指了地上的信,道:“居功自傲!藐视朝廷!他把这里当了什么?”
众臣没有想到朱棣会被气成这个样子,一时间恍然无策,最后还是朱高炽劝道:“孟叔对您一向忠心耿耿,就算他说了什么错话,我想我想也是无心之过。”
朱棣哼了一声,依旧怒火冲天,对朱高炽道:“把信给大家读了听听。”
朱高炽听命将信捡了起来,轻声念道:“吾皇万岁、万万岁:臣孟飞龙,出生商贾,却喜刀棒,自幼不学圣贤,终至胸无点墨。方成年之际,天降劫难,父母早亡,孤苦一身,蒙红颜不弃,相守相伴,同心同德,始能重修家业,立世扬名,皆非飞龙之功也。至昏君为政,奸宦挡道,不得不走它乡,晃晃然不可终日,几无心立足于世。幸喜天降圣主,力挽狂澜,飞龙得从之,终成大业,曲指算来,已四年矣,或有微劳,何足挂齿。”
朱高炽读到这里,抬起头望了自己的父亲一眼,又看了看殿下诸位大臣,朱棣仰头沉思,众人黯然无语,似乎都在回忆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朱高炽继续读道:“记得北平初会,曾对圣主挚言,待大业成就,当以逍遥为念,四年不远,声犹在耳。自古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却又有多少人梦断温柔乡?恰太平盛世,又丰衣足食,能携妻教子,飞龙之志也。或曰奇思怪想,却是肺腑之言,望圣主成全。孟飞龙沐手百拜。”
“孟少侠要走?”
“他居然把大好的前程就这么放弃了?”
朱高炽把信读完,殿下众人再也忍耐不住,一时间议论纷纷,一片嘈杂声。坐在龙椅上的朱棣默默地一言不发,呆呆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与他最为贴近的朱高炽与姚广孝等人都很担心,既害怕朱棣受不了孟飞龙离开的打击,又怕他动了雷霆之怒,对孟飞龙起下什么念头。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过去,大家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他们将目光全都集中在龙位上的朱棣身上。朱棣终于开口“昔日汉高祖刘帮得天下,论功行赏,与群臣讨论那个功高。有人说是张良,也有说韩信,还有人说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