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见此笑了笑,也更加放心了,至少不是一个油嘴滑舌之人。“那些事我都知道,就不用说了。我就问你一句,剩下的人让你带,你能做好不能。”
杨奇刚刚张嘴,就被董卓打断道:“还有一件事,事先通知你。”董卓目光灼灼的望着杨奇“你最多只有三天的时间,三天后,军队就要开拔,投入战斗之中。你自己好好考虑考虑。”
杨奇低头思虑了一会,抬起头,斩钉截铁道:“属下,能!”
“好,好,”董卓大笑了起来,然后从座位上站起,扶起杨奇道:“有信心就好!不过只有三天的时间,我给你一千匹战马,三天后我要他们都在马上。”
“诺。”
在众人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之中,杨奇被任命为军侯。同时残存下来的这些人的着落也都有了,众人不论以前是县兵、曹掾吏、还是平民,从即日起都是军队,加入军籍。对于这种变化,还活着的人都不是很在意,自己的亲人在鲜卑人过后,逃的逃,死的死。继续留在咸阳城中也不过是徒增伤悲,离开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杨奇的上台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杨奇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也是明显。魔神的称号也不是白叫的,对下面的士卒的震慑力还是可以的。而且还是自己军中的人,也都是很高兴。不过对于胡锐还有朱贵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二人拼死拼活的争了无数天,最后便宜了杨奇这个以前的下属,二人的心中的感触可想而知。
不过二人还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在接到命令后也没有给杨奇找什么麻烦,很是平静的交接了一切,至少表面上很是平静。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汉朝有没有这一说就不知道了),杨奇的第一把火就是练骑术,杨奇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他们循序渐进了,除了四百多人早就会骑马射箭之外,还有近六百人不曾接触过战马。这还是边郡地区临近草原,容易接触战马的缘故,若是在内地人数只会更多。
杨奇对他们的办法就是,直接把士卒给捆在马背上,至于你掉不掉下来,会不会颠死。这就不是杨奇考虑的了,杨奇要的是成绩,三天后的成绩,不练会每个人都不能从战马上下来。至于杨奇的亲兵队长陈元,是一个标准的儒生,只是现在的儒生对君子六艺的要求,还不是后世被某个辫子民族毒害后的东西。君子六艺基本上是每个儒生必修的东西,其中就有“御”这一项。在春秋时不过是驾车而已,到汉朝之后中原战马增多,普通人家也能买上一匹,有加上了骑马一项。从小就开始练习的陈元,比杨奇这个半吊子还要强上许多。
至于刘二,不会,那没啥说的,捆上。刘二也没有推辞,因为他实在是受不了了,骑上战马就直不起腰了,一直都是趴在马背上。捆上反而是解脱了。
三天三夜,吃在马上,睡在马上,让这些步兵终于可以经受住马上的颠簸,至少骑在马上奔驰个几十里没有一点问题。但是让他们在马上射箭,或者挥舞武器,那就有些强人所难了。杨奇也没有那种打算,杨奇曾和陈元刘二讨论过自己升迁的事,按刘二的话就是“董老大,看上你了,要你当他的小弟”
陈元的话虽然文雅一些,但是意思都是一样。不过三人都是对董卓从哪里认识到杨奇的能力感到好奇,最后实在想不出来。最后杨奇就说:“既然刺史大人看的起我,那自然要做出一点事回报刺史大人,证明大人没有看错。”
杨奇本就是知恩图报的人,刺史大人的任命对于杨奇来说,却是大恩了,再加上对杨奇毫不掩饰的欣赏。有句话不是士为知己者死,杨奇虽然没听过,但是那种感觉还是有的。而且对方又给了自己报仇的机会,按三人的推算,刺史大人来这里,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刺史大人打算绕过鲜卑人的主力,进入草原,袭扰鲜卑人的后方,而这个时侯杨奇能够领一千士卒,这不是大恩是什么。
而杨奇的这种观念却正好很对古人的胃口,陈元和刘二都表示了对杨奇的支持。杀鲜卑人于公于私都是要做的,于公报咸阳城中数千百姓的大仇,和保卫更多的百姓。于私报杨奇的家仇,报刺史大人的大恩,无论哪一样都由不得杨奇不努力,刘二陈元不奋斗。要不然之前练习骑马没有两里地就再也不上马的刘二,为什么要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