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的加工是一个技术活儿。
天明在网上查到的加工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一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斜片,晒干或烘干。
兄弟俩不搞切片加工,成品就是个子,完成去杂质、洗净、晒干或烘干三个环节就行了。
说着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这批货的加工苦了天明。
鲜货清洗是问题。
天明要么在大舅家用水冲,要么干脆开车倒进大河里洗,很费工夫,没有效率,但最起码还好办,还能办。
剪根除杂也是问题。
全员齐上阵效率有了,人工成本却增加得厉害,而且因为这个工序不好干,累还不赚钱,很多农户并不愿意干,好说歹说,才算是把所有的货加工完。
晾晒是最大的问题。
场地只是一个方面,更多地是需要老天照顾。遇到阴雨连绵,就有长毛的风险,一旦变成废品,那损失可就大了,弄得兄弟俩很闹心。
怕什么来什么。
一连几天下雨,让天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虽然买苫布遮盖了,可是因为不透风,再加上湿度大,有的升麻开始有变白的迹象,不是好兆头,任由下去,问题就大了。
在兄弟俩的思想里,还没有烘干的意识,他们一直以为药材是晒干的,烘干只是辅助手段,现在到了不得不寻求烘干来解决问题的时候。
当地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
近几年,香菇种植成为了老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至少有几百万吨的产量,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人来此从事收购加工相关的业务。
天明了解到,全县的香菇烘干基本上都被外地人把持着,当地人做得并不多。一般都是当地人出场地,外地人出设备、出人员搞加工,房东从成品中每斤扒走一两块钱,配合得挺好。
大舅家附近也有几家烘干的,规模都不小,干了好几年了,也都是南方人。
天明东奔西跑联系了几个地方,当时正处于香菇烘干的旺季,炉子几乎没有闲着的,找几个中间人协调也不行,外地人不想自己的加工受一点儿影响。
中间人好说歹说,才给腾出来一天的功夫,装进炉子几千斤鲜货。
天明心里清楚,中间人也不愿意自己用炉子。他们都种香菇,炉子停下来,外地人收货就停了,耽误收入,这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到最后没法,天明每天挨个苫布通风翻面,他在等那几个可以让他翻过来的大晴天。
兄弟俩每天盯着天气预报,满心期待着几个好天,极其渴盼。
高利贷逾期的时候,他们在努力,希望可以跑赢罚金和利息;阴雨连绵的时候,他们在急盼,希望能够跑赢白毛的生长速度,迎来太阳天。
自助者天助。
两个人还是把好天盼来了,足足一个星期。
天明在现场抓紧协调晾晒,总算把所有的鲜货加工出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天光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跑市场,很快就把货全出清了。
这批升麻,让兄弟俩心有余悸。
“还是要好好总结一下,咱们在这次升麻加工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天光回顾整个过程,心里有不少的想法,他知道,这一次,天明受了不少的累,也挨了很多埋怨,但结果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咱们得有一个自己的滚筒,这样加工能省不少劲。这次加工都是用别人家的,东搬西搬,还得看脸色,心里特别不舒服。”天明说得是这样,中间有一段,因为没有及时支付流动贩子家的货款,对方连滚筒都不让用,即便是后来给了,用的时候也跟做贼一样。
“那就买一个,得多少钱?”
“自己做需要三千多块钱儿吧,我正好可以把咱们前期用的那种滚筒改良一下。”
凑出三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