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好办,我马上落实。”鲁雪华一口应承。
很快,士兵们就把扣留的相机交了上來,清一色美国“柯达”相机,配以德国“莱卡”长焦镜头,标准的战地记者装备。
相机回到了记者手中。“瘦高个”还是一脸的不悦,显然,他对刚才被中国哨兵扣留一事还在耿耿于怀。
“请问各位记者要具有采访些什么内容?我好做安排。”鲁雪华谦和地问道。
“no,no!”廋高个晃动着左手食指,一脸不屑“不需要安排!我们需要的,就是真实!真实,就是记者的生命,也就是新闻的价值。”
“那就请各位记者自便,随便走随便看,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我们将全力予以配合。”鲁雪华尽量显示对记者的尊重。
记者们分头下去了,有的去了工地,有的去了营房,还有的去了伙房“廋高个”显得特别活跃,拿着豪华相机,对着正在烈日下施工的日本战俘和周围警戒的士兵一通狂拍,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时而蹲下,时而立起,和鬼子战俘谈笑风生,忙得不亦乐乎。
周围担任警戒的中国士兵看到“廋高个”和鬼子战俘那么热络,不免心里都犯嘀咕:这位到底是我方记者还是日方记者?
鲁雪华就站在指挥所门口,默默地看着记者们忙碌着。
一个小时以后,记者们三三两两回到了指挥部。
“大家采访辛苦了!要不先进指挥部休息一下,用点便饭?”鲁雪华客气地说。
“不用!我们现场采访完毕,现在对你个人进行采访”“瘦高个”用不容质疑的语气说道。
“我会全力配合各位采访,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鲁雪华满口答应。
然而,接下去的采访内容,却让鲁雪华无论如何都沒想到~
2
四个记者围成一圈,鲁雪华坐在中央。
“瘦高个”首先提问:“你们这里有多少日本战俘?有多少是中**队俘获的,有多少是盟军俘获的?”
“1037名。其中,221名是我军从密支那战场俘获的,816名是澳大利亚军队转交过來的。”
鲁雪华如实回答。
“这么说,你们主要是替盟军履行看押战俘的任务,而不是管理自己抓获的战俘,对吧?”
“瘦高个”阴阳怪气地说。
鲁雪华眉头微微一皱,还是面带微笑地回答:“可以这么理解。”
“那日本战俘每日做些什么工作?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來自澳大利亚的记者问道,
“鬼子战俘主要从事墓穴开挖工作,每天早上7点出工,12点休息,下午2点出工,6点休息,中间避开高温时间。”鲁雪华脱口而出。
“ok!考虑得很周到”澳大利亚记者称赞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