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起中国的历史,有三个朝代会让所有中国人记忆深刻,这个三个朝代便是唐代、汉代和明代。
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只有这三个朝代开疆扩土,留下了无数辉煌的印记。
大唐时代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万邦来贺,西域丝绸之路延绵几万里,
大汉则雄赳赳气昂昂,恢复旧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
至于明朝,也丝毫不差,永乐大帝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北上征服女真。
所以要让国人重温一下历史的曾经的辉煌和伟大就只能从这三个时代里选。
而戈文前世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历史读本正是《明朝的那些事儿》!
前世当年明月的这套《明朝的那些事儿》,自问世以来就是最畅销的史学读本。曾被评为“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
这套书之所以能够如此多的荣誉,是因为作者当年明月并没有像其他历史书一样干巴巴的叙述史实,而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的笔法,将整个明朝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让历史变成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最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以史料为基础,并无太多的瞎编乱造。
可以,《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的草根作品。
它不高大上,不望而生畏,亲民,有趣,便是那些不喜欢读历史书的人都会看的津津有味。
如今,戈文想要让国人重温历史的光辉,所以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乐于去阅读自己所写的历史书。如果仅仅是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那就和他的目的南辕北辙了。
而这部《明朝的那些事儿》以风趣诙谐的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正可以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明了历史的辉煌和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他们的道路。
所谓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正是如此。
回忆着明朝建国、靖难之役、永乐大典、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
想起白手起家的朱元璋、七下西洋的郑和、嚣张跋扈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历史名臣于谦、改革宰相张居正、民族英雄袁崇焕……
没错,就是它了!
一把拍在后海湖边的栏杆上,戈文脸上泛起了一阵激动的红晕。
兴冲冲的返回四合院,戈文顾不得别人对他的问候,也顾不上和他人打招呼便冲进了书房。
他喘了喘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在书桌前坐下来,摊开稿纸,拿起钢笔。
稿纸的最上一行,龙飞凤舞的写下明朝的那些事儿。
然后钢笔的笔尖就停滞在了稿纸第二行。
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稿纸上除了“明朝那些事儿”六个字外,再没有其他字迹。
钢笔笔尖因为被戈文右手压的厉害,笔尖的分叉处流淌下来一团墨汁,摊晕了稿纸,黑漆漆的一团。
戈文有些无奈的放下了笔。
往身后的椅背上一靠,戈文的心里有些灰心起来。
明明脑海里有那么多的故事,可是他却落不了笔!
因为很多故事他也不确定是否和史实一样。
前世看过的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大体故事依然有印象,可是具体的语言、词句他却记不清楚。
话,当年明月当初是怎么写的呢?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起来那么轻松愉悦,前世戈文还觉得当年明月的成功是撞了大运,有着非常大的偶然性。他认为随便换个人,只要笔力不要太差劲,只要有当年明月那种历史读本的创新思路,就都有可能复制当年明月的成功。那时的他却忘了一,具有当年明月那样的史学知识的人本就不多。
论文笔和写作水平,经过这么久的学习和锻炼,戈文相信现在的自己一定比当年明月要强。
论创新,戈文看过整套《明朝的那些事儿》,自然也能模仿出当年明月的风趣诙谐的风格,甚至还要强上许多。
可是,他对明史的研究差了当年明月不知几何。
达不到当年明月那样熟稔的掌握明朝历史的程度,哪怕自己文笔再好,想法再多,都不可能写出《明朝的那些事儿》!
强行写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创作出一本似是而非的历史,不是史学读本,不具有史学价值。
看来,自己还需要多多研究一下明朝的历史了!
戈文离开了书房,心中默念道。
今天四合院里来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是些年轻的学者和老师,正在讨论先锋派的得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