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第41舰队到达了伊斯肯德伦湾,随后选择了一处背风水域抛锚停泊。
维修工作在当日就开始了,首先就是修复受损地舰体。
这项工作地难度也很大,虽然快速战斗支援舰上有备用的装甲板,以及用来吊装装甲地吊车,但是在不进船坞的情况下对舰体进行修理,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得减轻战舰地重量,即把战舰内的燃油,淡水,食物,弹葯,乃至一切可以搬运的物品转移到其他战舰上,尽量减少战舰的吃水深度。随后,如果修复右侧舰体,就要向左侧的舱室注水,使战舰左倾,从而暴露出右侧舰体水线以下部位。为了避免使战舰倾覆,必须控制好倾斜的角度,并且在战舰的左侧水下架设支承点。随后,拆下受损变形的装甲。清除掉舰体内受损的零部件,重新架设承力构件,修复舱室,最后才修复舰体,将新的装甲板焊接到舰体上。
毫无疑问。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定,这样地修复工作必须在船坞内进行。
如果让建造这些战舰的工人看到海军官兵如此野蛮的修理方法,肯定会痛心疾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修复工作进行到了一半,麻烦就出来了。
随同第四舰队行动地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没有携带足够多的备用装甲板!修理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随后蓝凌波联系上了严国荣,要求紧急调运一批装甲板。万幸的是。严国荣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让那二艘维修船运送了一批装甲板过来。
相对而言,舰体内的小损伤是最容易修复的。
当时,为了将一些受损零部件运出去,官兵们不得不将那些在返厂修理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切割成好几块。也许,这也算得上是浪费吧。
最麻烦的还是炮塔地修理工作。
“广州”号甲炮塔的转动机构必须更换“江苏”号的乙炮塔也出了问题。需要更换几个关键设备。当然。这些修复工作只能等到维修船带来之后才进行。
八月七日,蓝凌波就收到了马耳他发来的电报。
调查已经有了结果,确实是提供给第42舰队的主炮发射葯出了问题。
战列舰主炮的发射葯都是定量装填的,每一包发射葯地重量,以及发射葯地成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发射葯释放出的能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从而保证炮弹的初速在规定范围之内。
因为储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中海的炎热潮湿气候。所以这些发射葯都受了潮。
按理说。所有受潮的发射葯都必须报废,不能提供给战焦用。可是当时没有其他地储备发射葯了。最终只能提供给第42舰队。
负责此事地后勤军官已经被逮捕,并且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为了满足作战需要。白佑彬不得不让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前往亚丁,去运送一批弹葯过来。八月十日“台湾”号与“吉林”号首先修复。
此时,在直布罗陀进行维修地第42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也全部恢复了战斗力。相对而言,这四艘战列舰并没有受到多大地损伤。按照白佑彬的安排,杨定方没有急着结束修理工作,仍然让负责维修作业的工程人员呆在战舰上,并且继续装着维修战舰的样子。另外,第42舰队的官兵也全部禁止上岸。
十五日夜间,维修船到达了伊斯肯德伦湾。
次日上午,白佑彬收到了姜瑞麟从塞得港发来的消息。
美国第21舰队在扑茨茅斯港完成了维护工作之后,已经于十五日夜间离开了港口,进入英吉利海峡,去向不明。
随后,钟长生也发来了电报。
德国海军已经答应在近期展开第二次行动,以吸引英国海军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的注意力,减轻第四舰队的压力。当然,德国人并不知道第四舰队将于近期展开新的作战行动,只认为第四舰队需要喘气的时间。
下午的时候,海军总参谋部发来了电报。
这是卫延年亲自发的电报。按照海军情报局的判断,如果第四舰队没有任何表示,美军第2舰队很有可能被调入太平洋。如果第21舰队顺利到达太平洋,美军将于九月底,最迟不过十月初发动一次战略反击。因此,第四舰队务必阻止第21舰队进入太平洋。
十七日“海豹”号破交舰队返回了直布罗陀港。
到此时,第41舰队还爬在伊斯肯德伦湾里面,维修工作仍然在紧张的进行着,白佑彬仍然在思考着该怎么对付第21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