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炮弹速度相对较快,很有可能在与海水撞击之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弹起来,最终砸中敌舰的舰体。即便炮弹钻到了海面下,也有可能击中敌舰舰体水线以下部位。
相对而言,如果能够集中敌舰舰体水线以下部位,就能对敌舰造成最严重的损伤。
这也是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为什么会延伸到吃水线以下数米处,而不是仅仅只保护战舰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的主要原因。
到此“科罗拉多”号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从零点三十五分到零点五十分,在这十五分钟的时间内“科罗拉多”号被击中了二十三次,其中有十七枚穿甲弹直接击中了该舰的舰体,且都在水线附近。
不得不承认“科罗拉多”级的防护与生存能力确实远远超过了“复仇”级。
作为美国在上次世界大战末期设计,并且在战后才建成服役,美军最后一种前条约型战列舰“科罗拉多”级除了是美军中第一种采用口径为十六英寸的主炮的战列舰之外。还是美军所有老式战列舰中最注重防御与生存能力的战列舰。另外,它地设计时间比“复仇”级晚了七年,服役时间则比“复仇”级晚了五年。
如同所有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美国海军战列舰一样。“科罗拉多”几是通过牺牲速度来获得了更好的防护性能与更强地火力。不然的话,当初美国援助西班牙,为西班牙设计“快速战列舰”的时候,也不会大量参考“科罗拉多”级的设计成果了。
在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之后“科罗拉多”号才瘫在了海面上。
虽然在郑恩博下令转移目标之前,又有数枚穿甲弹落在了“科罗拉多”号的舰体上。但是后面这几枚穿甲弹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意义。
当时“科罗拉多”号地左舷舱室几乎全部被摧毁。舰长已经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零点五十分刚过,在确定战舰的进水量已经超过了亢余排水量(一般在战列舰标准排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且无法阻止海水继续涌入,抽水速度远远慢于进水速度之后。“科罗拉多”号的代理舰长(当时该舰的舰长,大副,二副,航海长与枪炮长都已阵亡,由轮机长代理指挥)下达了弃舰令。
也就是说,即便在零点五十分地时候停止向其开火“科罗拉多”号都必沉无疑。
“科罗拉多”号战沉是必然的结果,而它的牺牲也不是没有任何意义。
威利斯-李在零点四十分之前登上了前来接应他的轻巡洋舰,随即就通过舰队内部的通信频道。命令紧随在“科罗拉多”号后面的“加利福尼亚”号向右转向。也就是命令“加利福尼亚”号离开战场。
显然,在无法拯救“科罗拉多”号的情况下。威利斯-李只能保全“加利福尼亚”号。
问题是,这道命令只有“加利福尼亚”号能够收到。
当时。轻巡洋舰上没有与英国太平洋舰队通信的能力,而且也没有与第51舰队通信的能力。
零点五十五分地时候。“加利福尼亚”号已经转向到了二百一十度,并且将航速提高到了二十节。这也是该舰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直到五分钟之后,跟在后面地“皇权”号的舰长才猛然反应了过来。
随即“皇权”号也转向到了二百一十度,只是其速度却达不到二十节。“复仇”号也跟着转到了同样地航向上,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了十七节。
因为晚了五分钟转向,结果当郑恩博选择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暴露在其炮口之下地不是“加利福尼亚”号,而是倒霉的“皇权”号,以及已经追了上来,距离“皇权”号不到二千米地“复仇”号。
也就在这个时候,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
郑恩博打得太兴奋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所在的“河北”号战列舰距离美军第51舰队的一号主力舰已经不到二万米了。也就是说,第31舰队此时在第1舰队东南面,与斯普鲁恩斯的距离更近。
另外,郑恩博也没有意识到,第11舰队在遭到美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之后,不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还在进行战术规避的时候,与第51舰队的距离扩大到了三万米左右,基本上与第51舰队脱离了接触。
也就是说,就在郑恩博一心想干掉美英舰队里的第三艘战列舰的时候,他自己成为了斯普鲁恩斯炮口下的目标。换个角度来看,这却是白佑彬一直在等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