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她跟郑品浩结婚已经两年了,他们该有孩子了,最后权衡再三,王天容决定牺牲自我,保全丈夫,或者说是为了保全丈夫的事业,毅然决定调往北京。
当时进北京比现在还难,如果不难,王天容就不会进社科院了,而是进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比如国家水利电力部等,但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的理由主要是当时的界限分得非常清楚。虽然同样都是国家干部,但是企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和事业单位的不一样,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与政府机关的也不一样,并且这种界限还有等级,政府机关的国家干部比事业单位高一级,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比企业单位的高一级,从高级往低级调动容易,从低级往高级调动不容易。比如王天容,她原来是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如果往企业调动,那么就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往国家机关调动,比如往国家水利电力部调动,那么就非常困难,难于上青天。
最后,王天容选择了对自己的事业作彻底的牺牲,同意调动到丈夫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事业单位往事业单位调动。
退一步天地宽。当王天容同意去社科院后,调动工作果然就进展顺利。因为此时国家十分注意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像郑品浩这样的专家,很多老婆是农村户口的,都被拖儿带女地“农转非”而王天容本来就是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加上社科院级别高,北京市政府卡不住,所以,第一个就调进来了。
但是,调来之后,还发生了一点小问题。
丈夫郑品浩在给王天容办理调动手续的时候,王天容还是一个助理工程师,所以,商调函的回执是助理工程师,等到正式调进社科院之后,才发现王天容已经是副科级了,如此,就等于是给社科院添了麻烦,因为按照当时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规矩,必须给她安排相应的行政职务,但是社科院哪里有什么行政职务给王天容安排呢?没办法,最后只好在基建办公室安排做副主任。
本来社科院安排王天容当基建办副主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没想到歪打正着,基建办的工作跟王天容以前在西南院的时候所做的施工服务工作基本上一样,算是对口了。王天容作为基建办副主任,主要工作正好就是跟施工单位打交道,而且那时候社科院正好有很多基本建设的事情做,使王天容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一下子发挥和体现出来了,终于,从一个小小的基建办副主任一步步做到机关事务局局长、局党委书记的位置,相当于地市级,跟原来西南院院长平级了。
至于王天容最后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社科院而来临港市,她从来都没有说过。她本来就不喜欢说七说八,当了领导之后,更加注意,对于这样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问题,她是不会说的。但是,外面还是有一些猜测。猜测之一是她到底不是学习社会科学的,所以在社科院的前途已经到顶了,或者说是没有前途了,而像王天容这样的人,才四十出头就前途到顶肯定是不甘心的。传说之二与夫妻感情有关,说王天容在夫妻分居时跟郑品浩感情非常好,真正到一起生活后,神秘感没有了,两人在性格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反倒暴露出来,关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行政职务的升高,王天容对玛雅文化的热情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因此,对丈夫事业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也就没有了,因此导致感情淡化。传说之三是她骨子里还是热爱自己的专业,而到临港市可以从事原来的专业。前面两条不敢说,但是这最后一点可能是真的,因为后来,她实际上是有机会做副市长的,但是她放弃了,仍然坚守在自己热爱的能源岗位上。
当然,这些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没有根据的猜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王天容来临港市之后,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并且,她“像男人”的性格也就更加明显了。所以,樊大章和姚秉诚背后说她像男人多少还有点褒奖的意思,并无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