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娘刚从角门出来就被等到门边的净云用一件大氅包裹了起来,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天刚蒙蒙亮,年节时候,大家都惫懒些,四处还没有人,芸娘看着净云有点儿羞涩地笑了。
这角门原是专为戏班开的。早先戏班人多,演出也多,五更出门三更回也是常事儿,行头繁复,人员嘈杂,要每天乱哄哄地在府里穿行进出,确实不方便,因此刘管事才请了太太的示下,在戏班附近开了这个角门,刘管事管着钥匙,平日里都锁着门,还安排了个看门的。角门开在西南角,离厨房不远,原本得绕一个大弯儿买菜送菜的大多都抄这条近道,久而久之,看门人一般都在卯时把这个门虚掩着,让他们进出,也免得一大早地老是起来开门关门,这些事儿自然都瞒着府里,大家留些小心,也都好方便些。
芸娘到底娇小些,裹着净云这件大氅象拖着一床棉被似的,下摆都拖到地下了,走起路来,实在有些蹒跚,净云在身后扶了一把费劲的芸娘,然后自己也登上了杨二派来的马车。
小全倒没有说谎,前天净云确实和杨二见了一面,借了一辆马车以备今日之用。他临走交待小全去回母亲说跟杨二有约,是因为谁都知道杨二公子在今儿这个日子那是断不会在家呆着的,他指定得聚着一帮人跑到老远胡天胡地,多早晚都不会让人起疑。
杨二是个妙人,在这京城里就算有人不识杨家,也识得杨二公子。杨二自然是行二,他上面还有一个兄长,杨家世代在朝为官,但杨二好读书,却不喜作官,闲时喜欢到山野学堂去教书,本朝尚佛,他偏不屑,本朝重农,他好经商,他嫌家里人取的名字不好听,逢人只说自己叫杨二,久而久之,世人也就只知杨家二公子叫杨二了。
杨二与净云投契,出乎人所意料,不知二人何时曾有交集,但柳老爷,柳夫人都乐见其成,甚至深感欣慰。柳氏今日之势固然正盛,但杨家亦是本朝世家,大公子如今仕途正顺,二公子虽不作官,经商却颇具才干,三教九流,交际甚广,本朝虽历来重农抑商,但近年来商业日益兴盛,抑商之事渐无人提起,杨家上至朝堂,下至江湖,皆扎根颇深。净云往后是必定要承继柳氏的,与杨二的交往自然大有裨益。
净云今日带芸娘去的是杨二在京城东郊附近置办的一处宅子。宅子不大,一方小院外有几亩薄田,院内西头有一口井,杨二买这宅子的由头就是为着这口井。这口井原是一汪地下活水,久旱之日也不枯竭,冬暖夏凉,味道甘甜,甚是喜人。井边长着一颗香樟古树,也不知年龄,许是常年有活水滋养,青枝绿叶,十分茂盛。这宅子只有一进一字排开的房屋,正中是堂屋,依次两边排开可作书房,卧房,左侧边有个小厨房,另一侧有一小屋由看屋子的一对夫妻住着。
今儿个那夫妻二人一早知道东家有朋友要来,按吩咐置办好了各色东西,便跟着杨二的马车各自避了出去,留了净云和芸娘二人在宅子里。
净云往常来过这宅院几次,杨二在各地四处置产,京城的净云也去过几处,唯有这个简朴院子特别入了他的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