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温酒不知道该说什么。
史书上短短的一句‘岁大旱,人相食。’
没有比这一刻更真切的,在她面前缓缓的展开了它残酷的前奏。
古代历史上,只要发生灾害,就会有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的事情发生。
这种残绝人伦的事情,她真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许温酒低头迅速吃完了中饭,然后带着柿子和炸柿子团,再次去了村长家。
这会儿,已经是半下午了。
秋风习习,带来一丝凉意。
村里人也三三两两的下了山,等着吃今天的第二顿饭,晚饭。
太阳还没落,李老头就带着儿孙们下了山,弯弯绕绕的转了一大圈,才避开人群,有惊无险的回到老李家院子。
一群人累的瘫在椅子上,胳膊酸的抬都抬不动。
老太太赶紧给孩子们加餐,一人多给了半碗野菜湖湖。
待吃饱喝足后,一群人才终于活了过来。
老头子吸了一口旱烟,站起身道:
“我去找村长。”
老太太没好气的骂道:“都累成啥样了,不能明个再去吗?”
三赖朝媳妇使了个眼色,孙氏立马笑着开口:
“是啊,爹,好好休息一晚,明个再去也不耽误什么。”
老头子摇了摇头:“我心里不安,必须要去说清楚。”
他穿上草鞋,推开院门,迎着西坠的夕阳朝村长家走去。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院子里隐隐响起的说话声。
“今个早上我在山上,发现了的,随手一摘就摘了一大箩筐,黄橙橙的,果肉伴着荞面或者米糠煮或者炸了蒸了,都是可以的,好歹能算一样辅粮。”
许温酒有条不紊道:“这是我中午做的,裹了荞面,在锅里炸了一下,省了不少主粮,香甜的很,不知有多香。”
村长目光惊疑。
“月娥娘,这东西哪里来的?”
“山上有很多,五六亩的柿子林,看着野生的。”
许温酒浅笑开口:
“估摸能有七八千斤的果子,而且这东西还能晒成柿饼子,晒成柿饼子,也能当半个主粮吃,虽然这玩意有些寒凉,可这节骨眼上,只要能填肚子不都是好东西嘛!”
村长老伴眼睛放光:“七八千斤?那每家每户岂不是都能分个两百多斤,虽然比不上糙米和米糠,也起码不会饿死啊。”
村长尝了一个丸子,油放得多,比肉还想吃,外酥里嫩。
这东西要是真有几千斤,大峪沟村还愁啥?
他目光有些疑虑:“咱大峪沟村有这东西,咋以前没人见过?”
“这是北方柿子!”
李老头迈步就走了进去。
村长和李老头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老头子略长几岁,目光坚定:
“我十几年前见过,北方有很多柿子,晒成柿子干,能填肚子,新鲜的果子都是送到京城去的,不晓得为啥咱大峪沟村竟然有。”
许温酒惊讶极了,没想到李老头竟然见过这东西。
赵铁山知道,还是因为祖上以前在北方当过兵。
原来在这个时代,柿子也没改过名。
这玩意富含维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