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位于阿斯加尔德大陆西南部的路德尼亚境内,雨季比往年都要漫长,所以奥登尼亚前线方面的会战准备,又再受到阻碍。装甲部队的会合缓慢,这并不是由于坦克或是驾驶员以及基层指挥官搞不清方向,而是道路实在太过烂溶溶,所以迫使连坦克这样的装甲车辆也行进缓慢。
在“城堡”计划得到首相的首肯后,南方集团军群在其副总司令的调动下,开始朝路军所在的罗亭等地区前进。虽然进攻并不是马上进行,但在进攻之前,他们要太多的方面要准备,丝毫也不能大意。
在南方集团军群内,虽然施泰因只是副总司令,但他实际上的职权,却已经取代了总司令埃塞尔里德元帅,成为该集团军群的第一指挥官。自从科斯佳洛夫一役惨败后,埃塞尔里德主动请辞虽没被首相接纳,但他终日如坐针毡,还是以身体不适为由从前线回到大后方,进行调理。而南方集团军群,已经归施泰因所有了。
曾经有的军官觉得奇怪,为什么首相没有责怪埃塞尔里德,可他自己却非得辞职离开前线不可?事实上,这位元帅原先也并不打算辞职或是交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不过当他听说投降的南第一集团军司令保罗·瓦尔斯特与其他将领一起,都向路德尼亚方面表示忠诚后,便主动向大后方的最高统帅部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毫不留恋地离开了前线。身为军人,他当然心系着自己的部队,又怎会如此绝情?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埃塞尔里德已经明白到,首相对于保罗·瓦尔斯特等叛徒的怒火,终有一天会烧到前线来。到时波及的人数与范围之广,可就不是几十名军官了。那样做,只会使前线这儿的用人更加捉襟见肘,难以应付战事。为了降低首相的怒气,埃塞尔里德元帅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牺牲自己,来换取首相对前线军官团的信任。果然,在埃塞尔里德离开前线、将职权交给施泰因后,前线——尤其是南方集团军群内——的人事调动相比起去年要少了很多,大部分将领和基层指挥官也得以留任。所以埃塞尔里德这一着,也真是下对了路。他十分清楚,首相不仅是出于对叛徒的震怒,同时也日益不信任他们这些“外人”继续担任军方的重要位置。既然要被换走,还不如自己先提出,这样反而更好。所以与之前那些被罢免、撤职的陆军传统将领们相比,埃塞尔里德元帅的离去不仅不显得失落,相反还颇得大后方最高统帅部的好评。
与此同时,路军的动作也从未停止过。他们在罗亭地区布署了大量的兵力,力求保住这个显眼的突出部。当身在前线的中央集团军群第一装甲军司令——即接替加勒特上将之职的——曼弗雷德上将将一份前线的情报与照片送回后方时,又引起一番争议。因为在航拍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见到路军在阵线上设置了大量的碉堡,阵线工事十分坚固。而且据情报显示,位于东方的路军增援部队,会陆续来到西面前线,准备阻击奥军。看到这些照片,令反对城堡计划的将领更加有了理由不支持该计划,他们向首相提出意见,希望取消此次进攻。
由于最近接连生病,所以首相有好一段时日没有见军方的人。此时他虽然仍然算是在静养,不过也不能对此事不闻不问。在看到那些照片时,卡尔·海因茨皱起眉头,看向总参谋部部长索罗尔德。
“敌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就将防线弄得如此稳固?我军的推进速度如何?”
在谨慎地回答前线部队已经进行有力整合后,总参谋部部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虽然路军最近动作频频,不过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稳固防线的工事,就算有一部分是进行了巩固,但如果说到是全体防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相信,这只是路德尼亚人使出来的障眼法!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些虚有其表的工事来吓退我军的进攻。”
在平常看来,他的看法也有其道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