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告急!
这几乎是自从科斯佳洛夫的大败以来,奥军最高统帅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前线收到的坏消息。与显现出“暴风雨前的平静”的西线(这句形容词出自驻扎在那儿的奥军官兵们)相比,东方的情况更让奥军高层担心不已。现在在路德尼亚,奥军优势不再,连守护自己的防线,也出现了左右为难、应付不暇的局面。南方集团军群自“城堡”计划失利后,便将剩下的残部整编进中央集团军群之中,所以说,如今能够在那里抵挡住路军大规模反攻的,也只有中央集团军群了。
相形之下,来到西边曼尼亚境内海岸防线的奥军部队,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怀念起了路德尼亚。至少,那儿有仗可打;而这里,他们既无法作战,也看不到敌人,甚至连海峡防线上的防御工事,他们也不能插手。在这样的等待中,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不耐烦。
在曼尼亚海岸上负责建立防线任务的,当然是奥军。不过说到有干那些真正的体力活:例如在水下和沙滩上布满反登陆的铁蒺藜、在敌军可以进行空降的地区竖立起整片整片的桩砦障碍物(这些被军中称为“克米特芦笋”),这些就落到了奥军的俘虏身上。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从战俘营中找出来的,既有曼尼亚人,也有乌里尼亚人,甚至还有路德尼亚人。他们不管原先是怎样勇猛的战士,如今都只能在奥军军士或军官的枪口和监视下,拼命地工作,好为自己争取多一天的生命。
虽然对现状感到不满——会有这种感觉的,大部分都是驻扎在“后方之前、前线之后”的那些装甲兵们——但该做的事情,官兵们还是会一件不落地按照命令去办好。在曼尼亚驻扎期间,如果问那些从路德尼亚战场返回米德加尔德大陆的装甲部队成员们,有什么好处时,他们多半会说:部队的编制和人员得到了应有的补充和增强。这一点,或许是他们唯一不感到抱怨的。在路德尼亚的作战,已经让奥登尼亚的装甲兵们感到身心疲惫。而且这些原本攻无不克的奥军装甲部队,在路德尼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装甲部队面前,遭受到很大的打击。能够回来进行补充和整改,也是一件好事。
除了东边的情况日益令人担忧外,如今让这些前线将士们感到害怕的,就是他们的家乡也开始遭受来自敌国的空袭。路德尼亚人的战机,由于当地战况激烈和路程遥远等原因,还没法威胁到奥登尼亚。不过在西边,海峡对岸的昂尼亚就不同了。在那个国家上,不仅拥有它本身就十分突出的空中战斗力,同时还包括那些在数年前就陆续驻扎进来的艾尼亚军。于是,在米德加尔德大陆的上方——尤其是奥登尼亚神圣帝国的上方——总会出现那些形如鬼魅般的敌机身影。而每次它们的到来,也总是会让它们下面的土地遭受爆炸与硝烟的折磨。昂尼亚也好,艾尼亚也好,它们的敌机倾巢而出,目的地就是针对那些隐蔽在田野、山间、城市中的各种各样为前线生产武器装备的兵工厂。那些工厂自然是首要目标,而与它们相隔不远的一些非军事目标,也往往遭殃。为此奥登尼亚不得不加强它的防空力度,在空中组织起一张防护网,但往往也是漏洞不少,导致处处哀鸿遍野。
不仅是奥登尼亚的平民们对空袭感到越来越担心,连那些身在前线的奥军官兵也不例外。就好比是曼尼亚海岸防线上的奥登尼亚禁卫军装甲部队的驻地,每个星期中,总有几天可以在头顶上听到那些令人发怵的战机轰鸣声。为此,他们必须将坦克隐藏起来,不让人在空中发现它们。早在他们刚来到此地的时候,曼尼亚战区的禁卫军总司令艾尔文.克米特上将就曾下达过命令,要部队尽可能将装甲车辆隐蔽起来。奥军官兵居住的地点之所以选择在平民家中,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因为敌机的战机原则上是不会对平民的住宅进行轰炸,所以奥军的人住在里面,也可以减少被空袭的可能性。对于敌军那强大的空中优势,他们的总司令可谓有着深刻的体验。在南方沙漠作战时,原本占有很大优势的奥军之所以在最后关头仍然败下阵来,被敌军夺去了空中优势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由于十分忌讳这方面,所以克米特不同意将装甲部队送到海岸防线上,他是不希望将自己一方的王牌部队,白白暴露在敌军的轰炸机下头,尽量避免未开战就已经连地面上的优势也会失去这一后果。就算是步兵师的调动,也是在夜幕的掩护下进行的。
这一天,在从海岸防线回总司令部的途中,艾尔文.克米特上将与他的副官坐在车上,他们又从天空中听到那可怕的声音。总司令的司机对此已经很有经验了,他马上扭转方向盘,将车子驶到路旁的树林里,然后他与总司令的副官一起,赶紧让上将躲起来。克米特是下了车,只是他没有躲起来,而是径直站在他那辆黑色的斯德塞梅轿车旁,凝望着空中。他的副官挡在他身前。
“阁下!”
“别慌,赫尔,那只是侦察机。”
过了一会儿,那架在空中的小黑点开始变大,并且朝着地面俯冲而来。但是它没有进行扫射或是投下炸弹,而是顺着公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