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想来,我便张开眼睛,盯着阶下的李侍郎发问道:
“李侍郎,端王爷的这番话你觉得如何呢,礼部的众多官员之中众推你最晚谙熟典章体制,对于当年圣祖爷下的这道谕令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李侍郎一听太后对他有所质询,便上前一步启奏道:“回禀太后,臣以为端王爷的话说的很公允,当年圣祖爷下这道谕令确实有这样的意思在里头。”
“很好,圣祖爷当年的用心固然是这样,可是袁震东大将军对皇上有过拥立的大功,而且这些年来他不辞辛劳,带兵转战边关,使得外族几次进犯,非但无法奏功,反而是铩羽而归。如果不是袁震东大将军作为国之藩篱,在边疆苦苦的为朝廷守住疆土的话,哪里还有哀家和众位卿家的安乐日子。”
一听太后发话了,而且说的都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好话,袁震东大将军在朝中的那伙党羽立刻就乱哄哄的高声称颂道:
“皇太后娘娘圣明,袁震东大将军对于朝廷忠心不二的。”
“慈圣明见万里,是国家的洪福。”
“袁震东大将军是国家的柱石,中流砥柱。”
端王爷知道这些人都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所以他没好气的回头呵斥到。
“大殿之上,不得喧哗,你们这些人呢,不可在御前失礼。”
听了端王爷的告诫,这些人立刻就不做声了,虽然他们都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不过眼下袁震东大将军不在朝中,他们还没有那个胆量和朝廷的王爷去硬碰。这些人真在着急,准备推一个人出来说话的事情。
殿上想起了一个沉稳的声音,大家一听知道是当朝的宰辅崔文杰开口了。
崔文杰走出班次,开口说道:
“国家的名器固然是重要,祖宗的成例也应该遵守,不过太后,国家设立名器爵位所为何来,不就是为了激烈群臣为国报效呢,袁震东大将军于国于民都是有大功德的人,于皇上更是有拥立的功劳,这样的人如果不给名器的话那么还有国家设立名器做什么用呢。所以臣以为,袁震东大将军封一字并肩王的这个爵位并无不妥的地方,臣十分赞成。”
一听崔文杰大人居然赞成,而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那些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们立刻就喜出望外了,他们正发愁找不出一个勋业地位可以和端王爷比肩的人出来对刚才端王爷说的话提出异议。
我看了一眼崔文杰,知道这个崔文杰已然开始执行昨天我们商议的事情了,所以我对崔文杰心照不宣的使了一个眼色。
“崔文杰大人说的有理,端王爷,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端王爷一向口拙,刚才的那番说辞不过是高人的指点,如今崔文杰的这个道理,他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到如何反驳的,所以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不过太后的问话又不可不回答。所以端王爷有些口呐的说了句:
“这,这,崔大人说的是很有道理,不过,不过,臣没有其他意见。”
这下袁震东大将军在朝廷中那一帮党羽可高兴坏了,他们知道,端王爷如果不表示反对的话,起码这件事情已然成功了一半。其中有些修为不够的都流露出有些欢欣鼓舞,志得意满的神色来了。
我暗暗的看在心里,觉得袁震东大将军在朝中的势力果然是极其庞大,这么多的亲贵大臣中居然也有这么多人投靠与他。看来袁震东大将军的所图非小,这些人的样子和神态落入我的眼中,益发的坚定了我要铲除这个袁震东大将军的意思。
“臣有话要启奏。”
崔文杰对面的秦兰亭出列说道:“崔大人说得固然有理,可是朝廷的体制是立国之本,不能不慎重加以考虑,臣以为端王爷刚才的所奏也是很有道理。疆臣戍兵,是出镇方面的大员。历朝历代都要被封为王爵的疆臣结党营私,起兵作乱的的例子,所以臣以为,国之名器,乃国家至重的事体。一定谨慎行事,不可滥封。”
一听秦兰亭这么说,端王爷有些惊奇了,在外面的时候秦兰亭对于此事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自己本来想要邀他和自己一起在太后面前面争一番,然后在看如何。可是在宫门外面的时候,这个秦兰亭大人跟自己说他的意思是支持晋封这个袁震东大将军为一字并肩王的。可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