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这大清效忠的,有能力的人,就是好的。李卫,田文镜因为大多在地方任职,我只和他们打过照面,却并没有深谈过,但据墨讲,这俩家伙若论私人品行,却是实实在在的小人。只是,他们对胤禛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论忠心,绝对可以排得上头几号,而且,难得的这两人都是有智慧,懂谋略的人。彻查贪官的法子,就是胤禛在他们的提议上想出来的。
别人查地方贪墨案,都是派钦差大臣,带着几个护送的侍卫而去,胤禛却让他信得过的钦差大臣,带着浩浩荡荡的候补知县,州员而去。一遇到贪赃枉法的,立即罢免,重则立刻处死,空下来的缺,自是由钦差带着的候补官员补上,真正是有点类似于‘绝户’ 之计,却也十分奏效。想到胤禛对那些贪官的憎恶由来已久,倒也可以理解他的决心。
只是墨难免就会感叹,今后谁还敢和他官商勾结啊?我笑他,你都和大清的皇帝勾搭上了,还有什么不满?那时候胤禛却总会对着我龇牙裂嘴一番,末了,原来只是不满我说的勾搭二字,等私下无人之时,他会暧昧地说,他即使要勾搭,也不会和墨勾搭,而是要和我这个人口相颂的绝色皇后勾搭。我总会告诉他:“我们之间,哪用得着勾搭,咱们是明搭来着。” 若是白天,倒也还好,若是晚上,胤禛和我就难免‘明搭’着到床上去。
这样的男人,做皇帝,是我眼中难得的好皇帝;做丈夫,也是千里挑一的好丈夫呢!我抚过每回想到他,便不可抑制地向上翘的嘴角,这十年,我虽然过得辛苦,可也确确实实幸福着,不是吗?
思绪恍然又飘到十年前,确切地说是九年半之前,我为了那个我这一生中唯一恨过的德太妃,拿出了康熙亲笔手书,为胤禛出气的场面。本来离开德太妃的寝宫后,我还做好了继续打硬仗的准备,也准备好,主动让墨加油添醋将此编成戏剧传到民间,免不得有几个卫道士在大多数百姓对戏中皇帝皇后同情的同时,站出来指责我的‘不孝’ ,‘逼母’ 之罪,但事实上,一切出乎意料地顺利。
在我的可以安排下,德太妃经常能听到她只认的那个‘亲生儿子’ 的恶行,比如,对皇上不敬,酗酒,无辜殴打属下,前些年送给先皇的海东青是他指使人做的,试图陷害允禩。(皇子将胤改为允在胤禛继位不久后,由皇三子胤祉提出),军中居然藏女子……若每每有重大错处,我也总会怂恿胤禛,到她面前问上一句:“以十四弟如此行径,额娘以为该如何处置?”
终于在两个月后,沉默了许久的德太妃自动妥协,只求胤禛莫真的严惩十四。只是她或许真是福薄之人,或是苍天真的开了回眼,没等她坐上皇太后位置一个月,好重新筹集势力,和我在宫中抗衡时,就因哮喘发作而薨了。
那时正是热夏,可怜的胤禛为了守孝,在这大暑天的,亲自守灵。因为早年中暑落下的根,导致一个不慎,就极易再次中暑的体质,短短几天内,胤禛就昏倒了三次!最后还是我忍无可忍,点了他的睡穴,让人抬了他下去休息。
因为德太妃的提早妥协,接受了皇太后的称号,她重病的时候,胤禛还是提前让十四进宫,见了最后一面。听说当时皇太后还劝了十四几句。
十四虽然依旧不忿,但经宗室大臣验证了康熙的亲笔手书,无疑是对唯一现身的那份遗诏的肯定,让人好笑的是,消失的三份遗诏也出现了两份,只有礼部尚书战战兢兢地来求死,说他手中应该也有一份遗诏,却早就莫名失踪了。对这个问题,胤禛没有再深究,而且,那礼部尚书手中的遗诏消失,也正好证明了,他并非那些人一伙。
这样一来,无人再对胤禛的继位提出异议。十四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对胤禛行君臣之礼。只是对着旁人,他却渐渐地走上了当初皇长子允禔的老路,以皇帝亲弟自居,显得骄纵拔扈,目中无人。只是从他身边的人传来的消息来看,那是他的表象,其实一直雄心万丈的他,如今守着那皇陵,已是真正的心灰意冷。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