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吧。
刘病已慨然道:“朕其实今天来这里,也不算什么大事要做,只是对于我私人来说很重要。我原来做平民时贴身携带的宝剑落在尚冠里了,现在带的这把剑感觉没有原来用的顺手,要不你们帮朕找找那把宝剑?”
原来汉朝前承秦朝,武风十分强悍,佩剑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从王侯到身处社会底层的人,都喜爱佩剑的记载。
那时候,文人也不是后来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书生,他们饮酒做诗,跨马仗剑,筋骨有力,杀人也不见得眨眼,他们本质上也是武士,都很有阳刚之气,抱负和目光同样远大,打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就是他们中”弃文习武“的一个杰出代表。
尚冠里负责人长出了一口气道:“原来就是这件事情……皇上下旨我们大家一起找就是了。”
刘病已道:“你说的朕何尝不知呵,真的下圣旨,这事的影响就大了,如果你们没找着,那是犯了抗旨罪的!大家辛苦下,赶快帮忙找吧。”
于是皇上一声令下,大队人马开始行动起来,大家一起“翻箱倒柜”地给皇上寻找宝剑,几百人一起找,那顿乱呵,搞得是“鸡飞狗跳”,可是,“翻来覆去”就差把尚冠里踩平了——也没有发现皇帝用过的宝剑。
看到没有找到宝剑,刘病已又奇怪的说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没有了?”
毕竟是万恶的旧社会,皇帝“金口玉言”这么一说,底下人就慌神了——
皇上说东西丢了,即使没丢,那也是丢了,皇帝用过的宝剑丢在尚冠里这里,找不着了,这罪过也是可大可小啊!
尚冠里的负责人惊出一阵冷汗,可是也没办法,今天的事情看来他搞不定。
从开始找剑,又过了大半天的时间,这件事终于惊动了掖庭令。如今在任的是张贺生前的心腹之人。这人为人还算“聪明伶俐”,知道皇上跟张贺的关系非常铁,于是立刻提到了张贺生前的一些情况。
果然,皇上“不看僧面看佛面”,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尚冠里这看来是真没有,可能是被谁带走了。朕也不强迫大家,也不去别的地方找找?”刘病已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宝剑的大小和形状,“找着的人重重有赏啊!”
于是搜索工作从尚冠扩大到掖庭,宫廷里面的职员加上东西卫尉,最后连羽林卫都跑来找剑了,平日里“冷冷清清”的皇宫里,很少看见这么热闹的情景。
大伙都在猜测皇帝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找什么剑呵,皇帝“富有四海”,要什么样的剑没有,突然发神经找一把用过的剑,是什么意思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些心眼灵活的人当然也曾经设想过,随便找一把差不多的剑把皇帝糊弄过去,但万一皇帝说不是,那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再说皇上也没有说是谁拿走的,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扛呗。
这么多人找了大半天,结果还是没有找到。皇上叹了口气说:“既然没找到,朕也就不为难大家了,帮忙找剑的人多补助一天报酬,人人有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