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想过科举的种种问题,因此,刘病已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种种细节与方面早已经过无数次推敲。
首先会设置一个初试,先考应考者的识字水平,能默写出任意一篇先贤文章,并能写下一篇自己见解的,就算通过!
这题是语文考试,基本上能默写出一篇先贤文章,并且还能有所阐发的,肯定属于知识分子了。
接下来是复试,会出三道题来考应考者的算术水平,答对者进入下一轮……连个算术都不会的人,刘病已肯定不会要,数学是一切的根基,连数学都不会,要你何用?三道题中第一题,基本会是送分题,可以在《九章算术》中找到类似的内容,第二题是前世小学六年级的一般内容,对这时代的人来说,可就有些难度;至于第三题,刘病已打算采用前世小学奥赛的难度,来黑这些侯选者一把。
最后朕会亲自接见,所有通过前两轮的应考者,通过交谈,提问的方式从中选出二十人……
刘病已是第一个吃河豚的,因此只能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就算证实河豚有毒,也能果断吐出来不是?
实际上,刘病已也清楚,他搞出来的这个考举,一开始肯定是轮不到,那些真正流连长安的寒门子弟染指的!想一步到位,将后世的科举复制到这西元前的时代,开什么玩笑?
隋唐的科举,开始也是权贵的盛宴。没有门路的士子,再怎么有才华,也休想考中。像李白、杜甫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彻侯勋贵们,虽然就剩下半口气了,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地位尊崇,门下子女又多,能有一个亲近皇室的机会,肯定不会放过。所以,这种事情想都不用想,只要传出风声,刘病已就得做好各种说情的人,踏破门槛的准备。
而刘病已呢,也准备借着这个机会,筛选出一批支持者。所以最后面试能通过的,绝大多数肯定是勋贵的子侄,只有那些真正“鹤立鸡群”,才能出众的寒门子弟,才能有机会被刘病已选中。至于勋贵子侄们是草包这种事情,刘病已并不担心,能通过前二道程序的,可不是简单的角色。
长安城最近流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这次天子打破常规,准备启用一个名为科举的制度,来选拔太子舍人,换句话说,这次的太子舍人名单,不再由少府来考核,向皇帝推荐,而是直接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里面录取。
而更惊人的是,科举考试在原则上面向所有人开放(工商从业者除外),任何人只要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就可以“怀牒自投”,报考不需要经过地方官察举。
这个考举,简直是韦贤从来没有听过的事情。
“陛下此举大善,或许以后的地方官,再也用不着举荐什么的了,这考举若是能实行开来,命天下读书人,都来考这考举,那么,自然可以做到‘野无遗贤’!”丞相韦贤心里想着,若这考举真的推行开来,那些真正有才华,或者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都会来参加。
他颇有“自知之明”,皇帝陛下乃是开拓创新之主,自己已经老迈,是时侯考虑把丞相之位让给年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