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鲁肃辞别刘备、刘琦,与徐庶登舟,到达柴桑郡的时候,吴王孙权升堂议事。左边文官以张昭为首有三十余人,右边武官程普、黄盖等亦有三十余人。各个衣冠整齐,腰胯佩剑,威风凛凛,分列两旁。
当众人为是战是降争论不休的时候,外面的护卫来报,周瑜周公瑾求见。吴王孙权大喜,急宣周瑜周公瑾觐见。
原来是吴王孙权听闻大宋皇帝宋师道率水路大军五十万直奔三江口而来,整天愁眉不展。吴国太见孙权整天心事重重,愁云密布。于是对孙权道:“先姊曾经有遗言说:‘伯符临终有命: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为何不请公瑾前来,问一问周公瑾,看他有什么办法呢?”孙权大喜,立即派人前往鄱阳请周瑜来柴桑郡议事。
而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得知大宋皇帝宋师道率领水路大军至汉水,便星夜回柴桑郡找吴王孙权商议军机。孙权的使者还未到鄱阳湖,周瑜就已经动身。等周瑜风尘仆仆的赶到柴桑,求见吴王孙权时,正好赶上孙权召集众文武议事。
周瑜进来见礼完毕,对吴王孙权道:“陛下。我近日听闻大宋的宋师道率领大军屯兵于汉水,便星夜赶来,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吴王孙权苦笑一声道:“我现在正和众文武商议此事呢,在座的诸位有劝我降者,有劝我战者。我一时之间还没有拿定主意,所以才派人请公瑾来计议决定。”
周瑜问道:“那么,陛下,都是谁劝主公降呢?”
孙权道:“张子布等人皆是此意。”周瑜转身问张昭道:“先生为什么有主降之意。”
张昭道:“那大宋的宋师道近日得了荆州,威势一时无两。我们江东之所以能抗拒宋军,凭借的是长江天险。如今宋军艨艟战舰,何止千百?水陆并进,我们拿什么抵挡?不如暂且投降。”
周瑜怒道:“此乃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怎么能说弃就弃?”
吴王孙权道:“若是如此,计将安出?”
周瑜道:“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何要降那宋师道?况且宋军此来,多犯兵家之忌。一忌;北军不熟水战,宋军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驱中原士卒,远涉江河湖水,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多生疾病。三忌:大宋虽然得了荆州,但荆州军新附,军心不稳,无心接战。四忌:宋军犯此数忌,虽然人数众多但必败。将军擒那大宋皇帝宋师道,就在今日。瑜请精兵数万,进屯夏口,为将军破那宋军!”
吴王孙矍然起身道:“宋贼所惧二袁、曹操、刘表与孤。如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宋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
周瑜深施一礼大义凛然道:“臣愿为陛下与那宋贼决一血战,万死不辞。不过只怕陛下狐疑不定,三心二意。”
孙权立即拔出佩剑砍下面前奏案的一角道:“诸官将有再言降宋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并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果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周瑜周公瑾双手接过宝剑,对殿内一众文武百官道:“我周公瑾奉主公之命,率兵破宋。诸将官吏来日俱于江畔行营听令。如有迟误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斩施行。”言罢,辞了孙权,起身出府。
众文武无言而散。周瑜回到住处,鲁肃领着徐庶前来拜见,周瑜迎二人进来,礼毕。周瑜对鲁肃和徐元直道:“今日吴王已经决定抗击宋军。”
徐庶道:“只怕吴王的心尚未稳啊!”
周瑜眉头微皱不悦道:“你为何说我王心不稳呢?”
徐元直手捋胡须笑道:“心怯宋兵之多,害怕寡不敌众。将军如果能以双方大军数量对比,使吴王心中了然无疑,才能大事可成。”
周瑜拱手道:“先生言之有理,甚善。”于是周瑜又回头求见孙权。
吴王孙权道:“公瑾你现在这个时候来,必有要事。”
周瑜道:“明日调拨军马,陛下心有疑问否?”
孙权叹息道:“只是有点担忧宋军兵多,害怕我们寡不敌众啊。其他的倒没有什么。”
周瑜笑道:“瑜特为此而来,开解主公。主公听说宋军水陆大军五十余万,才心怀疑惧,不和道宋军的虚实。现在我给陛下说说,宋军其实不过十五六万,且早己疲惫不堪,所得荆州之兵,也不过七八万而已,并且他们心中必定不服宋军的统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