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队,顾名思义:青少年训练篮球队。
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从有了全运会开始,国内篮球的主要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来自于各省体育局自建,球员人事关系属于体育局的篮球运动队,从青年队一直到成年队,这种靠编制吃饭的队伍是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篮球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多球迷直到现在都认为中国篮球青训还是靠着各省市体育局在撑场面。
而这种情况在2013年全运会之后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因为在从这一届全运会开始,国内大部分省市的体育局开始大规模放弃组建有编制名额的篮球运动队,转而和CBA球队或者各省市的体校进行合作,出钱邀请他们组建队伍或者邀请球员来参加全运会。
而国内青训领域只剩下了辽宁、山东、浙江3支与体育局有关系的球队,其中只有山东一队是体育局自建,辽宁、浙江是俱乐部与体育局共建的队伍。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之下,现在中国篮球青训工作的从业人员的结构已经不再是各体工大队+国青队这么简单了。
而是转变成了国青队、各职业俱乐部、各省市体校、篮校、普通院校、以及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
随着体育局队伍越来越少,篮协对于青少年球员培训的规范,青少年球员和青训队伍的关系已经变得比较的简单了。目前国内青训机构的关系分为两种。
其一、与青训单位签约培训协议,成为青训单位的培训球员。这种关系一般存在于俱乐部梯队,操作方法就是俱乐部青年队的教练去各个学校、体校走访,或者经人推荐,看中球员后球员和球员家长协商加盟,最后签订培训协议,并代表该俱乐部比赛。
而根据中国篮协规定,要想成为CBA俱乐部的青训球员,跟俱乐部签约还不够,他们还需要代表该俱乐部打两个年份、并且是由中国篮协组织的青少年赛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直升CBA球队的资格。
不过现在也不是只有俱乐部才会和青少年球员签协议了,像一些体校和社会私人的培训单位,也开始和青少年球员签订培训协议,以求最大程度的保证双方的利益。
其二、就是学生主动入学有资质的体校和学校,取得学籍,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各类高水平青训赛事。这种关系与普通学生入学没有两样,在以前甚至无法被国内认证为青训球员。不过随着CBA、U系列国青队与CUBA还有草根赛事打通了人员流动渠道,所以这一类球员已经成为了中国篮球又一股后备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两项基本关系之外,国内所有的青训球员都保留着他们的学籍。哪怕是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俱乐部也会为他们安排就读学校,避免球员为了篮球运动断了人生的后路。
杨傲他们就属于那种从体校直接被选入青训队的那些幸运儿,属于第一种的范畴,因为杨傲年纪现在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