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你知道,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向公司或者向管理者提建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条建议是否符合人情、是否照顾到所有人的情面、是否理顺了各种人际关系;如果不符合人情,再好的建议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比如说关于减员增效的建议,如果有员工敢提出来,他肯定会受到身边同事攻击的:你让别的同事多干活了甚至有可能让某此同事失业了,别人能不恨你吗?还没有正式向公司提出建议,这个员工本人可能早已疑虑丛丛了,所以我认为广大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可能不高。”
“焦工,毫无疑问你说的这些一定会发生。有专家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广大员工在正式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很少或者不提意见,却经常在私底下有很多建议或者牢骚满腹,在特定的中国国情下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合理化建议提了也白提,员工所提的建议没有下文。某些公司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过过场子的,‘活动’成了‘运动’;人微言轻的员工所提的建议不受领导重视,甚至被歪曲;由于这些建议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或者只发现问题没找到对策,无法有效地落实,时间长了就不了了之了;若要实施如购买新设备、暂停作业、调换岗位、打乱生产秩序等建议,可能会牺牲某些同事的利益,大家又不接受了。”
“是啊,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再怎么提建议也没有用啊。”
“可不是吗?第二个原因,员工在提建议时有畏惧情绪,不敢提建议。比如
说,大多数员工都不相信管理者会替他们保密,提了好的建议却怕被报复;在两人之间关系不够良好时,对方会倾向于把别人的建设性意见理解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如果所提建议是针对别的部门的,会被认为多管闲事或不怀好意;怕提的好建议被管理者接受之后,不得不自己提出来自己去完成‘能者多劳’;有些管理者不喜欢听批评性的建议,提出来就意味着挑战他们的权威……”
焦正良叹了一口气:“是啊,我们的员工也不容易啊!”
“还有第三个原因,如果某员工提了好的建议,每年为公司创造上百万的效益,却只得到几百元的奖励费甚至只得到一份荣誉证书。其它员工看在眼里,就算有好的建议却不愿意提出来了。最后一个原因,员工没有权力、能力或途径提建议:由于受岗位、知识、能力、阅历等条件的限制,员工发现不了问题,没有能力提建议;有好想法的员工,但是缺乏辩论和解释的能力;很多员工可能不知道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是什么,也不清楚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向谁提建议。”
“只要知道了原因就好办了,我们制定对应的有效措施,就可以提高广大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了。说到奖励问题,我认为可以建立合理化建议的激励机制,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两方面。物质奖励是提高合理化建议的奖励额度,加大奖励力度和覆盖的广度;而精神激励方面,可以设立合理化建议的金点子奖,对全年内非常突出的少数合理化建议给与‘金点子’的称号,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发文进行重点宣传,以激励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
“焦工你说得非常好,为了使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制度保障,公司层面必须制定实施细则,用以规范、明确合理化建议活动中的各项制度及内容。比如说,合理化建议的受理范围、提交的方法与途径、分类标准及评审程序、实施跟踪、意见反馈流程,还有你说的奖励问题等等。只有明确了合理化建议流程的权力责任、减少了相互推诿的现象、加大奖励力度、受理过程更加规范,员工们才乐意参与。”
“如果合理化建议的流程和制度都建立好了,员工们也乐意提出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合理化建议的质量却不高,怎么办?” 焦正良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只有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才会让合理化建议流程有意义。为了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我们应该设立几道质量关卡:首先,在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之后,先由提出人所在的生产领班对建议进行审核,由领班对其合理化建议的质量进行把关,防止部分滥竽充数的合理化建议流到下一程序;其次定期召开评审小组会议,对所有合理化建议进行一次细致的评审,以确保每一条被评为可行以上等级的合理化建议,都是切实可行、有积极建设意义的;最后,由部门主管联合其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一次复审,以验证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纠正以前可能存在的评审问题。万事开头难,焦工,我们要先动进来,遇到问题再一个一个地克服!”
“田主管,你说得很对!” 焦正良郑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