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滚滚,铁甲铿锵,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除了在天坛周围不断环绕的数万骁骑以外,其余兵士来到这里后,全部都是笔直的站立在两侧,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
同一时间,紫禁皇城的承天、奉天等们相继开启,王争这次没有穿着那副亮闪闪的盔甲,却是身着专门为他自己定制的黄色衮服走出正门。
这黄色衮服沿袭明制,虽然有齐军自己的特色,但主流还是汉家的服装精髓,上面天龙纹饰栩栩如生,好像崛起的华夏巨龙一般,与关外满清那龙袍有着天壤之别。
周边那些禁军兵士手中举着红黄色高招旗在两侧走过,他们也没有穿着一般禁军的甲胄,而是换上了仪式专门配备的银色铁甲,端的是亮闪闪一片。
王争身上这件衮服,每一层都有着严格的制作规矩,针对于此,幕僚府甚至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是登基大典当日出了任何差错,负责的大大小小官员可都是要杀头掉脑袋。
这种规矩虽然严苛,但却保证了做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最为精良。
现下王争身上这件祭天衮服,剪裁得体,靓丽华贵,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东方帝国天子的九五至尊威仪。
早就等在各门前的官员都身着崭新的朝服,在前朝“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经过金水桥走出,跟在禁军队列的后面。
他们来到早就是人山人海的天坛处,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两侧,恭恭敬敬的等待新朝皇帝走上天坛和各路神仙沟通完成仪式。
到了天坛最下面,所有人都停住动作,蒙古骑兵为表对中原皇帝的尊敬,翻身下马,右手在空中画了个圈,将腰弯到了地上。
荷兰骑兵也差不多,下马之后,代表荷兰将礼品献给负责官员,表示和即将兴起的东方帝国建交之意。
这个时候,王争既不能乘坐各种车驾,也不能骑马,唯有步行。
这天坛不是现代留存下来的清代天坛,而是为了节省时间,将原本明代的永乐皇帝祭天郊坛,改建为专门给大齐皇帝登极祭天的天坛。
天坛周围铺设百级阶梯,象征着王争一步步登天的路途。
天坛顶部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神幄,上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
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上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单是在祝案上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就多达七百余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不是王争单人意愿所能改观。
王争的祭位设于上、中两层平台的正南方,天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
仆人们身穿各式礼服,将其排列整齐后,就和下面那些文武臣工还有十几万兵将一样静待王争登顶,入眼皆是肃穆壮观。
在这天坛的阶梯上,每走一步,王争心中就从愈发的平静下来,下面虽然乱哄哄的,但同时却又显得非常寂静。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