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6章 战起蓟北辽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章武元年(公元195年)夏,陈到、陈禄击破轵关,与朱樟、张辽、庞德合兵,兵力达三万,顶住张合大军的攻势。

    臧霸、高顺、周泰三军又趁上党空虚,分两路挥军猛攻。

    张合担心后方有失,不得不向沮授求救。

    沮授见刘备以沸汤沃雪之势迅速扑灭甘宁、娄圭、张济之乱后率兵而来,袁军形势不利,遂与阎柔解濮阳之围,撤回黄河北岸。

    张合则退至济水以东,依济水与朱樟五军作战。朱樟等数次渡河,都被张合阻击,不能成功,只得攻取济水西岸的轵、河阳、波、温诸县。

    沮授守备严密,刘备大军无法渡过黄河。

    双方连战月余,刘备略占上风,但始终不能长驱直入,局势陷入对峙。

    河洛遂无战事。

    初秋,刘备命陈到撤回河东,臧霸、周泰撤回太原、西河,归建田豫的西部战区,以便其及时把握关中出现的战机。

    刘备留清平左军、清平右军驻河洛前线,划归关羽指挥,自率虎贲卫、飞骑军班师回京。

    八月,刘备回到中京。

    京,最开始为“高、大”之意,“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西周开始“京”逐渐引申成为王或天子居所的专用称呼。

    刘备定都彭城,便听从儒生建议,改名为“中京”,取其为四方之中的意思。

    尚书令华歆、司徒第五巡、司空张昭以及军政尚书贾诩等迎出城外十里,向刘备道贺。

    刘备平叛乱,定扬州,慑刘表,退袁绍,混一天下之态势越发明显。

    汉室必在刘备手中得以再兴,这点众人皆无怀疑。

    飞骑军驻在城外,刘备带着虎贲卫与众臣入城。

    铁骑铮铮,甲光曜日。

    军容严整,士气如虹。

    满城百姓皆呼万岁。

    刘备骑在马上,打量左右,或为名臣,或为猛士,脸容上皆是激越、肃穆、昂扬的神情,众百姓脸上则是敬仰、拥戴、欢喜之色。

    刘备不由心中感慨。

    自公元191年冬进入青州,如今接近四年时间,夙兴夜寐,南征北战,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创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基业。

    回首往事,恍如云烟,不计其数的将士倒在路上,未能看到今日局面。

    耿庸、周衢、徐盛、刘政、李通、谢荣、孙观……

    许多面孔都已经渐渐模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刘备回到宫中,见到甘皇后和糜贞。

    前者在刘备出征前又有了身孕,如今数月过去,已经显怀。

    刘备携了她手,小心领着在御花园内散步。

    糜贞喜孜孜地在旁边跟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刘备,笑靥如花,脸颊上偶尔又飘过一丝羞涩。

    刘备出征之前也跟她圆了房。

    糜贞知道刘备到宫中肯定第一个来见甘皇后,当即就至后者院里候着。

    甘皇后比糜贞大了四岁,做刘备的夫人已经三年多,能力和手腕逐渐锻炼出来,原本对糜贞前来“争宠”之举有些不乐,但见她天真烂漫,毫无心机,也只得收拾心情,放下猜忌。

    如今感受着刘备粗糙而温暖的手掌,甘皇后仅有的一丝不妥帖也烟消云散——所嫁之人既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又对自己宠爱有加,恩爱不移,真是幸福喜乐,有时候甚至怀疑是在梦中。

    希望这种日子一直保持下去。

    刘备陪着甘皇后散了一会步,侧目看到她快乐的模样,日间群臣提到的一个劝谏却是不便向她提起,免得坏了她心情。

    礼部尚书应劭劝刘备纳妃。

    理由是刘备如今只有一子,乃是由于嫔妃过少之故。故中郎将蔡邕

    之女蔡琰,性情贤淑,博学多才,如今春秋正盛,可纳为嫔妃。

    应劭是文士儒生的代表,见刘备征战数年,士民疲惫,担心内部生变,建议重文抑武,与民休息,认为不出五年,必然四方宾服,诸侯来归,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矣。

    在应劭看来,蔡琰承其父衣钵,既才且贤,身出名门,清高望重,实乃母仪天下之最佳人选;甘氏出身小门小户,糜氏出身商贾之家,皆不如蔡琰;刘备若纳蔡琰,更能彰显其重视文士儒生之态度,可激励天下士人之心。

    刘备素仰蔡琰才名,不忍她落入匈奴,凄惨半生,遂在入青州后,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命张镇将蔡琰一家接到青州。

    蔡琰到后,刘备只见过她一面,说服她在青州学宫担任音乐教习。后面就再没见过。

    蔡琰担任教习不久,就有流言传出,说刘备对其有意,并议论蔡琰名门之后,不知肯否做妾。

    刘备发怒欲穷治传谣者,经简雍、郭嘉劝解方才作罢。

    此后繁忙的军务、政务,将刘备偶尔兴起的一丝心思挤压得烟消云散。

    忽忽数年过去,刘备粗定中原,大事略成,有了些闲情逸致,加上应劭正容提出谏议,不由心中微动,就想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但念及甘氏,又有些犹豫,遂对应劭的上书留中不发,不驳回,也不批复。

    应劭摸不着头脑,纳闷数日。

    有一日,应劭去拜访郑玄,屏人说起此事。

    郑玄捻着稀疏的胡须,笑道:“陛下既未明言拒绝,适足以说明有意矣。”

    应劭恍然。

    数日后再次上书。

    刘备命令中枢大臣讨论。

    所谓中枢大臣,即尚书令华歆、司徒第五巡、司空张昭、军政尚书贾诩、军谋尚书郭嘉、军备尚书沐并、礼部尚书应劭、吏部尚书王朗、户部尚书徐璆等十几人。

    众臣都赞同应劭提议。

    刘备遂下诏纳蔡琰为贵人。

    蔡家接诏后,各人反应不一。

    蔡琰之兄蔡琏惊喜交加,难以自抑,对其妻大笑道:“我早就说陛下不远千里救我等出兵灾,必有缘故。原来却是为此!”

    蔡妻也欢天喜地,笑道:“小姑乃有福之人,数年蹉跎,一朝得志也!”

    蔡琏之子蔡袭年方六岁,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但看到父母如此情状,也不由跟着抚掌蹦跳大乐。

    蔡琰幼妹蔡瑶已十一岁,笑靥如花,向姐姐道喜道:“恭喜阿姊!”

    蔡琰秀眉微蹙,心情复杂,一颗心飘飘荡荡,不知是喜是忧。

    时光如梭,转眼就到了良辰吉日。

    等到入得宫来,蔡琰尚如在梦中。

    刘备仔细打量蔡琰。

    蔡琰身量甚高,容貌秀丽,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带着一股书卷的清气,气质高华,让人心生仰慕,而又自惭形秽。

    如今她低首敛眉,面露羞怯,气质与平时大不相同。

    刘备牵起蔡琰的手,入手绵软细腻,柔弱无骨,心中怜惜,并肩坐在她身边,看着她清丽的侧脸,笑道: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今晚,你准备怎么对待你的夫君良人呢?

    蔡琰两颊火热,低声道: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今晚,你准备怎么对待面前的美人呢?

    刘备大笑。

    要是一般的女子,听了刘备的调笑,大概率是不回应的。而蔡琰,虽然羞涩低头,却勇敢地回应了刘备,怎不让刘备心中欢喜?

    一夕欢愉,琴瑟和鸣。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次日,天色微明,刘备仍旧以莫大的毅力起床。

    在宫女服侍着洗漱完毕后,刘备先在羽林卫陪护下,做些导引、拉伸,然后是十里慢跑。

    导引、拉伸动作都是刘备请华佗留下的,结合了华佗所创的“五禽戏”以及刘备后世所学。

    刘备每日清晨均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无日或辍。

    戎马倥偬的生涯、日理万机的辛劳,虽然让他面有风霜,但筋骨康健,远胜同龄之人。

    最宝贵的永远不是什么技巧,而是意志。

    只要精神如铁,意志如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半个时辰后,刘备与梳妆完毕的蔡琰一起用了早膳,自去办理政务。

    刘备拿起一封奏章,是陈郡太守石韬奏报的袁氏兼并土地之事。

    他放下奏章,皱眉思索。

    陈郡袁氏,可不是一般门第。

    天下二袁,汝南袁氏,陈郡袁氏,乃是出自一脉。

    袁氏老祖宗袁良,西汉时举明经,平帝时(公元前1年即位)任广陵太守。袁良一子袁昌迁家到汝南,开启汝南一支。袁昌之子即为袁安。袁安之孙袁汤,袁汤之孙为袁绍。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成了天下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陈郡袁氏,与汝南相比,则略见逊色。袁良幼孙为袁滂,与袁安齐辈,但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袁安在汉明帝时官至司空、司徒。袁滂则是在灵帝时官至司徒。

    袁滂之子即现为刘备庐江太守的袁涣。

    同样一个老祖宗,汝南袁氏已传到第七代袁绍,身为诸侯,割据数州;陈郡袁氏才传到第四代袁涣,官拜太守,执政一郡。

    袁涣比袁绍的爷爷还长一辈。

    袁涣有堂弟袁霸、袁徽、袁敏等,皆一时俊彦。

    袁家开枝散叶,亲戚盘根错节。

    袁滂与蔡邕之母是兄妹,袁涣乃是蔡琰的表舅。

    蔡琰既然成了刘备之妃,袁涣便也成了皇亲国戚。

    唔,从这条线算下来,刘备还是袁绍的爷爷辈呢。

    总而言之,处理这种大家族还是要谨慎。要就事论事,不能随意扩大打击范围。

    奏章上有尚书令华歆的意见:“臣窃以为宜穷其情状,秉公办理。”

    刘备在华歆意见上画了个圈,批复曰“可”。

    兵部尚书任燠在奏章中引用马援的话道:“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

    民有马一匹者,可免二口之徭役。”

    奏章上有华歆的意见,他表示反对,认为“中原养马,靡费过重,得不偿失,不如鼓励农桑。”

    刘备批复道“交由兵部、军谋部、军备部复议,三日后廷议。”

    刘备是支持民间养马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