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年间的三曲坊内更是喧嚣。
布置精美文雅的室内,醉酒的男女已经没有了刚进门时的端庄仪态。
琴声,歌舞,也更加纷乱。 “高兴埃”坐在正中的男子敞着怀,带着醉意拍着大腿,“今年真是过个高兴的年。”
旁边有人笑说:“国舅说错了,应该是年年高兴。”
国舅杨春看身旁的人。
此人膝头摆着琴,似乎正准备弹奏。
杨春伸手拍他的肩头:“沈青,真是多谢你,按照你说的告诫了皇后,皇后真听进去了。”
这些年皇帝跟皇后的关系看起来如旧,实际上越来越不好,这一点杨家感受最直接。
皇帝登基五年了,杨家的封赏少的可怜。
杨父在家没少咬牙抱怨。
他也是委屈的很。
皇帝有今天,离不开杨家,如今日子好过了,就不把杨家放在眼里了。
但皇帝真要忘恩负义,最终倒霉的还是他们。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让皇后与皇帝修复关系。
“国舅客气了。”沈青说,“皇后与陛下是结发夫妻,历经苦难,到底是心心相映,一点即通。”
通什么啊,以前也劝过,根本就没想开过,没想到这次他再去劝,竟然真听进去了,杨春也很高兴。
“国舅与皇后同心,想陛下之所想,忧陛下之所忧,与陛下同悲喜,自然就能成为一个贤德皇后。”沈青含笑说,握住了杨春的手。
杨春饮酒的燥热瞬间散去,心神宁静。
沈青的声音再次传来。
“国舅用心说,娘娘就会听进去。”
用心。
杨春看着他,慢慢点头:“我会用心,我与皇后同心。”
沈青松开手,俯身施礼:“沈青先退下了。”
杨春含笑点点头,看着沈青退了出去,他则端起酒杯,脸上带着木然的笑,一杯,又一杯。
室内的琴声,美妓的歌舞声,都被拉上的门隔绝。
走廊里黄娘子含笑而立,拉开另一扇门:“沈琴师请。”
沈青走进去,黄娘子在后跟进来,将门关上。
“这些蠢人都生了心思,接下来有热闹瞧了。”她笑说。
沈青从袖子里拿出竹笼。
竹笼里的蝴蝶安静不动。
“娘娘最近很少醒来。”黄娘子担心地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先前。”
那晚本来要引娘娘来的梦境突然打断,沈青说原本给白小娘子织造的梦境也被打破了。
白小娘子本性渐显,梦境有些难控制,不想让娘娘冒险。
但黄娘子不太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借着截住信,跟周景云表明娘娘的事。
这种匪夷所思的事,还是让娘娘醒来后告诉他更好。
“既然娘娘已经见过他了,就该让他知道。”沈青说。
但周景云不信啊,岂不是添乱?
沈青笑了:“我要的就是他不信,他不信,就会问。”
黄娘子迟疑一下:“你是想要让他问白小娘子,是不是娘娘?”
沈青笑着点头:“问什么都行,只要问,他问,她也问,有问才有疑,有疑才有惑,有惑就有念,有念…..”
他看向竹笼里的蝴蝶。
“念就能生息。”
到时候不用他织梦,梦自生了。
……
……
除了京城,整个大周都沉浸在年节中,而且又要迎来上元节。
冬日艳阳下,登州城的大街上不断有小童们举着各色花灯跑过,除了街边的店铺,还有不少人挑着担子叫卖花灯。
或许是因为做花灯生意的人太多了,挑担子的小贩也不得不抢生意。
当看到一个妇人挎着篮子从一间糕点铺子走出来,小贩立刻冲上去“大婶,挑一个花灯吧,有年年有余,节节高升,花开富贵——”
一连串的话蹦出来,那妇人被逗笑了。
“你这人花样还挺多。”她笑着说,驻足看花灯,似乎再斟酌。
那小贩指着其中一个:“大婶,这个莲花灯好,吉祥如意,只要五个钱。”
妇人摇头说声谢谢,继续向前走。
小贩拦着追上:“那这个呢?周公吐哺。”
妇人看他一眼,再次笑着摆手向前。
“还有景星庆云,还有——”小贩锲而不舍。
妇人突然似乎恼了:“别问1她瞪眼看着小贩。
小贩握着花灯愣了愣,讪讪:“也不贵——”
妇人恢复了温和:“我不买。”她看着小贩,缓缓摇头,“别问了。”
说罢越过小贩向前去。
小贩这次没有再追上。
“庄夫人。”街上响起喊声。
刚走过去的妇人回头,见是两个妇人跟过来,手里都拎着篮子。
“你也来花糕啊?”
“刚才怎么了?”
她们关心地问,看向路边的小贩。
庄夫人有些无奈:“做生意的,非要我买花灯,家里又不缺这个。”
两个妇人忙点头“别买街上的,不好看。”“我知道哪家花灯好,明日给你送去。”
庄夫人说着不用了,跟着两人结伴一起向前去了。
那小贩看着她们的背影一刻,将担子挑起,沿着街再次叫卖,汇入热闹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