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这就是科举啊!”刘廷在皇宫里面来回的踱步,看得出来此刻他真的很兴奋。与此同时在下面奏报的孟建,还有一盘作为参谋的申夜,却在默默的等待。
其实别说是刘廷,申夜也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个所谓的科举制度,将真正意义上改变大汉的用人方针。不过要普及科考,同样要有很苛刻的条件。
首先就是要有足够的学院授课,另外就是最大限度的扫盲。没有足够的学生基础,就算开设科举,最终也不过是让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光明正大的进入朝廷罢了。
其次便是后续的钱粮,李明还真是财大气粗,一口气拿出了那么多的钱粮,支援那么多的考生。换做是他们,怕就拿不出那么多了。拿得少,会让考生心寒,毕竟爱国不能当饭吃,待遇不好说不得别人还会以为,朝廷并不重视他们,也不重视教育。
“这是一招阳谋!”刘廷尚未发话,申夜也不得不站出来,“我们就算要准备科考,没有五年的时间办不下来!”
刘廷不傻,尤其申夜在他发话前就站出来,他自然会继续思考。最后明白了,这是一个阳谋,朝廷越晚举行科举要完蛋,太早举行也会完蛋。
“李明他们怎么就办下来了?”刘廷顿时皱起眉头。
“臣捋了捋,李明是在六年前,也就是辛未年开始印书,大量的廉价书籍充斥在市场之中。三年后,江东地区识字率从不到三成提升到六成,会稽书院进一步扩建。又过了三年,经过六年的累积,寒门甚至普通百姓出身的读书人,比例再次提升,再加上这次科考针对全国,有不少外来的世家子弟充斥其中,三个阵营互相牵制,李明居中获益,是以他举办的科考,才能毫无顾忌,甚至有了那么多的考生,完全可以进一步补充教育人手不足的问题,这样三年后的科举,只会变得更加正规。”申夜就这几年收集到的情报回答道。
“就算是李明,也花了六年时间,才做到这一步!我们这边,也要花费六年,只是若超过三年不举办科考,怕是要寒了不少百姓的心,相反,世家那边怕也会有点意见。”申夜最后总结道。
“说道他们,今天就有人提议,要让朝廷也举行科考,不能让李明专美于前,你猜猜是谁提议的?”刘廷冷哼一声,“杨彪,又是那个杨彪!”
“这个微臣调查了一下,真正提议的是王允,杨彪只是被推出来而已。对于杨彪来说,若能促成此事,他在世家之间的名望会大大提升,自然也愿意当这杆枪!”申夜回道。
“李明,一场科考,你也能这样搅风搅雨!”刘廷顿时气炸了。很想发泄一下,随即意识到孟建还在,于是故作冷静,让他下去。
孟建自然也意识到,继续呆在这里也不妥当,于是告辞离开。
“现在怎么办?那些三公九卿就等着我们开科,结果你跟他们说要等六年,他们也不傻,岂能不知道我们的打算?李明是怎么让下面的世家服帖的?”刘廷也觉得头痛。
“开,科举必须要开!朝廷缺人,不过需要一个准备期!”申夜想了想,“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我们是朝廷,开科举自然是要全大汉子民一起参加,否则就不像话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