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清说过,宋三少这一套奔雷剑法一共三十九招。
眼下都已经使出来了,想必穆清已心中有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穆清眼下不需要破解宋三少的这一套剑法,只需要知道怎样让宋三少无法破解他的杀招便可!
台上的胶着仍在继续,但台下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无趣,只因这场面实在太过激烈惊心,两人的身法都快到肉眼几乎难以看清的地步,宋三少一鼓作气连续攻击了近六十招,却丝毫未见其身形有半点凝滞之处,可见内力之雄厚绵长。
而穆清在这样万马奔腾般的气势压顶下,面上竟然也无半分紧张窘迫之相,即便是未能反击,但能在宋三少这一路奔雷剑法下不受一点伤的防守住,已经足够让那些尤其是亲身领教过宋三少这一路剑法的年轻子弟们心生佩服了。
不少人面露惋惜。
就连米君行也流露出一丝可惜之色。
以他的眼力自然比众人看得更清楚,以穆清如今的功力必不能负荷这般极致的身法太久,一旦超过百招之外,穆清必然落败!
米君行淡了几分兴致,原本也跟着两个儿子站起来观看,此际觉着意兴阑阑,于是也坐了回去。
可就在他坐下去的那一瞬,擂台上的局势却突然起了变化!
一直处于闪躲防守阶段的穆清身法忽地又快了一分,台下众人几乎没看清,转瞬间,穆清已经变了位置,长虹贯日一般,秋水刀宛若从天而至,由上而下地正面朝宋三少的剑身力劈而下!
宋三少这一式本是虚招,并未注入多少内力,没想到竟然被穆清看穿,一个是虚招,一个是实打实的实招,纵然宋三少内力深厚,但在只使出了五层内力的情况下也无法同穆清的九层内力相抗衡!
但招式已经使老,身法位置也走死,他不能再变招,为了不被穆清这突如其来的一招反击将自己的宝剑击飞,他只能立时全力施为将内力注入剑身,这一招在宋三少看来,既是危机也是机会,只要他能挡下这穆清的这一招,他就能用“粘”字诀将穆清的秋水刀困住,除非穆清放弃武器,否则就只能和他硬拼内力!
一旦穆清内力不济,他绝不会给穆清出口认输的机会!
电光火石间,众人只听得一声几乎响彻云霄的金铁交鸣声,下一刻,寒光雪光却一触既分,穆清借着双方兵器相接的这股力道高高跃起,犹如大鹏展翅一般从宋三少头顶掠过,宋三少看也不看,只顿了一瞬,估摸着穆清快要落到位置,宋三少的目光朝身体右后侧位置扫了一眼,一招反手剑法若春日惊雷一般从自己左侧腋下反手刺向身后的穆清!
这是宋三少使得再习惯不过的一招。
按他往常的经验,穆清即便能躲过这一招,也必定狼狈,通常的对手在此时只怕他在这个位置用更加顺手的右侧反手剑,由下往上挑刺,这般更利于变招,且穆清是从高处落下,正好两厢迎上,而这般使招,威力也会更大。
可是,这是常人的想法,却不是宋三少的想法。
在宋三少看来,穆清的身法速度太过鬼魅,脚下的步法也是从未见过的精妙诡异,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穆清认为他会用右侧反手剑,必然会朝左侧躲闪,那么他这故意迟了一瞬的左侧反手剑的剑尖就正好能挑穿穆清的下腹丹田!
宋三少目**狠,这一招去得又快又急!
他几乎想好了这一招取胜后,自己该如何表情……
与此同时,台下也响起了惊呼声!
宋三少只以为台下众人是在为穆清惊呼,可下一刻,耳畔风声传入,他忽地心生不对,宝剑已经刺到尽头,却是空空如也,招式已经完全使老,心生不妙之下,他正欲变幻身法,可已经来不及了!
雪光幽幽秋水刀正正架在他左侧大动脉之处,穆清站在宋三少身体右侧,眉目如画,平静相望!
早前的惊呼声已经消失,擂台四周一片寂静。
陡然翻转的局面让众人看得目不暇接,而这一刻,众人都在等待着宋三少的认输。
穆清虽然是以刀背格住了宋三少的脖颈,但众人心中皆是清明,因为宋三少使的是反手剑,背对穆清,如若穆清用刀刃相向,万一宋三少因不知稍有疏忽,以秋水刀吹毛断发的锋利程度,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
万一正好划破大动脉,大罗金仙也回天乏力。
穆清宅心仁厚。
众人静静等待。
就在这一刻,众人皆以为这一场惊险万分的龙争虎斗已经实打实的尘埃落定之时,宋三少余光一瞥,眼中阴冷闪过,下一刻,他手中宝剑陡然由下而上毒蛇吐信般钻出,而穆清此际的右手正持刀架在他脖颈之上,已经停住了身形,宋三少这一招毫无阻挡的正正刺到了穆清的右手上臂处!
穆清足尖一点,一个凤点头腾升而起,旋身滑开一丈之外,堪堪落下!
一路血迹斑驳洒落。
穆清一落地,左手并指如戳在肩臂之处连点几下,封住几处穴道,将血止住,立定站处,冷冷抬首看向宋三少!
台下哗然声大起!
从穆清以刀锁喉那一瞬起,在场所有人心中提起的那口气皆不约而同的松懈了下来,没有人不认为这一场比试已经尘埃落地,再无翻转!
可落下去的那口气还没落到底,情势竟然又发生了惊天变化!
宋三少非但没认输,还一剑刺伤了穆清使刀的右臂!
一瞬呆愣后,人声喧哗,不少人面露鄙夷,甚至还有人不顾情面的刻意扬声,场地四周“无耻卑鄙”之类的字眼不绝于耳。
“宋长安,你……你怎么能这样!你明明都输了!”
凌珍呆愣一瞬后回神过来,冲到擂台下气急质问,义愤填膺之下,她气得连话差点都没说顺畅。
皇室看台处,太后已经站了起来,眼见穆清没有伤到要害才面色稍缓。
皇后看了一眼太后,似欲言又止,隆武帝却未有做声,神色不动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