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了之后开元乃至中晚唐的风光,也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洛典、祀典那种大事,李潼就不参与了。不过大酺献乐这种轻松欢快的场合,倒是可以搞一搞。
即便不能勇争人前,也不能落于人后,总不能真等着太平公主走出家变阴影再向他奶奶引见,那他真的只能坟头唱歌了。
“浅才闲趣,偶或勃发。庄重任事,那也不必。不过你等所制部曲,我倒也想提前一览,之后几日,也会闲来走动。”
虽然这乐正面目在李潼眼中已经变得可爱起来,但他还是一副兴趣不大的表情,倒也没有把话说死。
那乐正听到这话,才松了一口气,只要永安王还愿意出入坊间,他也就还有补救的机会,将恶劣印象稍作回挽。
这么一想,老脸便笑成一朵菊花:“大王才趣旷达,能得赏评已是至幸,岂敢再推案事相扰。”
对于这个小乐正能否保送他作品直达大酺典礼,其实李潼期待不大,他的身份毕竟有敏感之处。
眼下内教坊是老虎不在家,猴子当老大,但等到前边大礼完成,肯定会有品级更高的官员回转坐镇,未必还愿意让他参与其中,毕竟身份越高,越清楚他这个所谓郡王究竟是个啥货色。
但他也肯定也要想办法借力消力,努力争取。就算最后真的无有所成,起码也是忙着去死,而不是百无聊赖的等死,人生尚留一点尊严。
讲到这里,他才与李守礼一同离开,回到内文学馆拿起小书包,汇合了长兄李光顺一同返家。至于今日内教坊诸事,那自然是只字不提的。
之后几天,生活依然没有太大的波澜,但李潼每天的活动,还是变得前所未有的充实。用专业术语来说,接连打开了内文学馆和内教坊这两个副本,活动空间与内容得以大大扩展开。
内文学馆里,他没有什么太大的需求,只是想跟直案钟绍京联谊一下。可钟绍京身在外廷,久不露面,实在鞭长莫及,除了每天送长兄李光顺来上学,待在内文学馆时间很少。
至于内教坊,成了他白天主要的活动场所。
太平公主威风余韵仍在,内教坊乐官对他们兄弟也都恭敬有加。不过除了几个技术性乐官之外,李潼也懒得搭理其他几个。
再骟一遍之类不过偶发噱念,欺负几个内教坊卑官也没什么意思,如果能在武家人如武承嗣、武三思之流面前抖起来,那才是真威风。
当然这愿望挺美好,难度也挺大。且不说彼此少有机会碰面,眼下武家人忙着给他们姑姑履极造势,完成武周革命后又满眼盯住储位,皇帝李旦与其身后一众李唐遗老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
至于李贤这死鬼的儿子,他们还真不正眼看。李潼再怎么想找刺激,也不会无聊到去撩拨武家人。
所以他在内教坊里,主要还是翻阅乐籍曲谱,顺便学习一些乐理知识,并翻阅一些乐府旧诗和曲子词,温故知新。
虽然内教坊也有康多宝等翻曲人才可以提供帮助,但基本的声韵乐理他也还是需要了解一下,搞起文抄来,也能更有针对性。
做这些的时候,自然要把李守礼带上,要善用这小子的天赋,培养成一个能够随身带着的曲子库。
李潼也发现了真正有天赋的人是怎么精进的,他这二兄真是有歪才,李潼是眼看着他头天还有些笨拙的摆弄琵琶,第二天傍晚离开内教坊之前,居然已经可以磕磕绊绊的勉强弹出一曲完整杂调,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笳管居然也已经呜咽成调。
原来你小子才是一个真正的酒色之徒!
“我也只是随手一试,没想到这么简单。”李守礼如是说。
有了这些新发现,李潼吃味之余,也有几分欣喜。毕竟正如太平公主所言,他们这样的人,即便有别的才干也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反而会成为招惹祸患的由头。他二兄有这样的天赋,且被挖掘出来,挺好的。
原本挺美好的小日子,结果又发生一桩意外,令得李潼心情瞬间转为阴霾。
这一天上午,兄弟三人再如往常一般来内文学馆,便见又有数人立于门前相迎。
李潼远远看到站在正当中那一抹蛤蟆皮身影,心情顿时振奋起来,脚步都加快几分,那感觉就像是……不好形容。
可是当他来到近前,看清楚对方模样后,一时间却是愣住了,眼前这人虽然也是身穿绿色圆领袍,但体型要更高瘦,胡子要更长一些,年龄更大十几岁,绝不是他心心念想的直案钟绍京。
就算钟绍京三十好几还在发育期,也不可能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大上十几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