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洪定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辟邪喝住王举府中家人,一个也不许随便走动出门。成亲王也骑马赶到,拿出亲王印信叫人往九门提督袁迅处调兵,封锁将军府,他又亲自坐镇,隔绝内外消息。辟邪连夜赶往宫里,紫南门遇见游云谣当值,匆匆向他说明事关紧急,郑璧德闻讯也赶出来,开了宫门容他直进乾清宫。

    值宿的李及却素来是个不知好歹的人,听见声音从值房里出来,挽住辟邪,口中笑道:“万岁爷?自然在椒吉宫慕娘娘那里。”

    小顺子上前一把将他推开“李爷,对不住,一会儿再和你闲聊。”

    辟邪心倒全静了下来,先嘱咐李及道:“我深夜回宫的事,你切不可向别人多言。”

    李及怔住道:“六哥儿看我平时是这等人么?”

    辟邪笑道:“小顺子,你给我服侍李爷,等着天亮万岁爷回乾清宫。”

    “哎!等等。”李及不明所以,上前纠缠,被小顺子拦住。

    辟邪在椒吉宫门前整理宫衣,请吉祥通报,片刻的功夫皇帝便在里面叫。寝殿里火烛才点起来,尚觉昏暗,帘后美人衣裙不安地飘动,想必慕徐姿也惶恐地起身了。皇帝披着衣裳俯下身道:“快起来说。”

    “王举和良涌在王举府中被刺。两人都已身亡。”

    “都死了?”皇帝在一瞬的沉默后有点茫然地追问。

    “是。”

    皇帝裹紧衣裳,靠入椅背里闭目不语。

    “皇上,”辟邪道“现今两人被刺身亡一事尚未泄漏,到了天明,纸里包不住火,京城轰动,再做补救就难了。”

    “知道了!”皇帝道“朕要想一想。都出去。”

    辟邪和吉祥退到门外,相顾无语。明月照人,原本是温润甜美的春夜,不料瞬间斗转星移,无数人的命运就在今夜皇帝的一念之间翻天覆地。门内传来皇帝焦躁的踱步声,良久之后愈为沉重,最后猛地停在门前,再无动静,仿佛心跳猝然休止,让人愕而透不过气来。

    更声在死寂中惊起涟漪,渐透深宫,原来已是三更天了。

    “哗啦”的一声,皇帝拉开了门,微微发紫的嘴唇中透出安静的声音“辟邪,你进来。”    四月十五日深夜,华东门在寂静中洞开,沉沉甬道另一端的白玉天庭,恰是满地月华如水。挎刀侍卫游云谣眼下职位尚低,但俨然已是紫南门侍卫的领袖,平时微笑的嘴角今晚却让灯火下的阴影刻上一派杀伐决断的威严。他扶剑相望,两匹骏骑正从御马监方向喧嚣飞奔而来,从华东门一掠而过。游云谣目送他们穿出青龙门,才翻身上马,放声高喝:“关门!皇上旨意,除紫南门、朱雀门外清和宫诸门严禁出入。”聚在他身周数人手持火把,拨转马首,响鞭急作,四处飞传皇帝严旨。

    此时那两骑已过奉天桥,赶至城南时,抚民门守军听得鸾铃大振,忽明忽暗的火把之下望到明黄的王旗招展,忙不迭开拴放桥。马上人验过火牌,毫不迟疑,从门缝里一前一后窜出,跃到桥头,不顾桥未放稳,狠抽一鞭提马腾空跃至护城河彼岸,立即分道扬镳。吉祥手持王旗直奔小合口大营,辟邪士卒服色,背负靖仁剑转向西南官道疾驰。

    直至晨曦微现,官道汇与金回港相齐。路上行人已很多了,见他飞驰狂奔,纷纷往岸边树林里闪避。辟邪向南而望,果然有两骑战马正在此涉浅滩渡河而来。两人衣着、马衣鞍辔都已除去京营字号,李师负剑当先,黎灿长枪挂于马腹,紧随其后,裹蔽枪尖的红缎被水溅得滴血般深红。两人在行人惊呼中冲至岸上,见辟邪仅一箭之遥却不肯稍减马速,都是不住高骂。再行二十里,便是驿站,辟邪换马之际被两人赶上。他喝了几口水,用长巾裹住口鼻遮风,拍马便走。黎灿和李师眼睁睁看着,已顾不上喘口气,换了马紧追。

    如此换马四次,疾驰六百里,日暮时已至桐州西境,再向西便入夸州。辟邪在驿站稍歇,叫下饭菜等不多时,黎灿与李师各持兵器也走了进来。李师将斜月剑拍在桌上,伸手抓起馒头狼吞虎咽,黎灿松散筋骨走动几圈才坐下。驿卒十分周到巴结,围着三人不住陪笑伺候,盯着黎灿和李师的长枪利剑乱看。辟邪和黎灿都是一言不发地吃毕,李师也顾不上多嘴。此时门外马也已备好,辟邪起身笑道:“两位外面稍等,我一会儿便来。”

    黎灿应了一声“好”走出门外。李师早上了马,不耐烦左顾右盼,忽听驿站内有人一声惨呼,不由惊而转眼看着黎灿。黎灿恍若未闻,正将长枪挂在鞍旁,整顿行装。

    李师急问:“里面可是出了事?”

    在外伺候马的两名驿卒脸色已变,转身想奔,被黎灿长枪闪出,搠杀在地。

    李师阻之不及,勃然大怒,长剑出鞘指着黎灿喝道:“住手!”

    辟邪袖着手出来,地上望了一望,确定两名驿卒已然断气,飞身掠上鞍桥。

    李师见他二人若无其事,不由惊怒得浑身乱战,尚未开口,辟邪已道:“不必罗嗦,不然就回离都去。”

    “为什么?!”李师大声怒吼,跟在辟邪马后不住追问。

    片刻便至夸、桐两州边界,辟邪在界碑前勒住马“此去便是夸州,自适才驿站,到处都是藩王耳目,我若不杀了那些驿卒,不出小半个时辰,我等的动向就会传遍夸、青、洪三州,你我想保住性命机密,都不可再投官驿换马,须弃了官道,转投小路。”他看着李师又冷冷道“我并不喜欢杀人。”

    李师正想张口争辩,黎灿一笑,忙上前道:“今日传旨到京营的可是吉祥?”

    李师闻言奇道:“那便是吉祥?”

    辟邪道:“正是大师兄。若非事出紧急,你怎么见得到他?”

    “皇帝最亲信的总管大太监亲至京营传我们随你西行,必有大大的勾当,忍了一天,不知现在可以问了么?”

    “我们现已到了鬼门关前,自然不必再瞒。”辟邪抬起眼睛笑道“只问你们,五千铁骑之中,以我三人之剑挟持当今枭雄性命,你们可有胆为之么?”    当日上午卯时一过,百官纷至朱雀门内各部正堂归班,有人领了差事外出,却被朱雀门当值的首领郁知秋拦下。

    他轩眉冷笑,比平时更为英俊骄傲,朗声道:“各位大人,今日领了皇上的旨意,朱雀门只入不出,内外严禁传递私物,见谅吧。”

    “难道是出了大事?”小吏之中也有消息灵通者,联系到昨夜九门提督衙门圈围大将军府,不久便有王举犯禁,遭皇帝查抄府第的谣言传遍朱雀门内府部院寺。后见紫南门也戒备森严,不容出入,更有人猜测皇后已然被废。几百朝廷命官既然无处走动,难免私下议论不禁,如此一来,辟邪悄然出宫的事,却反倒淹没在朝臣不安的动荡里。

    针工局管理太监张固得知此事,已过巳初,耳听得这个消息从李及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只觉明晃晃的太阳照得自己眼前刹白的一片。

    他喝了口水问道:“去向哪里?他不是最近兼了小合口的监军么?”

    “断不是小合口。”李及道“吉祥才从小合口宣了姜放回来,两个最亲信的人都奔一个地方,断没有这个必要。”

    “知道了。”张固点头,拉住李及的手,袖子里递过银票去,口中道“辛苦你跑了一趟。”

    李及笑嘻嘻自回乾清宫,张固见他走远,忙拉开椅子坐下,以蝇头小楷细细写清了十几个字,搓成卷,塞在细竹管内,拿出来开了廊下的鸟笼,将竹管系在鸟儿足上,松开手放飞。张固用袖子蔽日,目送那鸟儿振翅窜上晴空。不料它还未越过屋脊,突然一记疾风“啪”的一声,羽飞血溅,连哀鸣也未有半声,直挺挺摔在院子地上。

    “谁!”张固大惊。

    “张爷爷,您老可好啊。”小顺子从院子月亮门处探出头来,嬉皮笑脸地讨好。

    “混账!怎么射死了我的鸟儿?”张固又急又怒,不禁开始破口大骂。

    小顺子忙道:“张爷爷别怒,早知道您今儿放生,我就过来报个信儿:皇上、皇后两位主子都是身子不爽快,歇着又嫌春天的鸟儿叫得心烦,叫我们一众小子们拿着弹弓赶尽杀绝呢。”

    小合子这时又兴冲冲提着弹弓来唤小顺子,张固听见“赶尽杀绝”四字已然魂飞魄散,挥手烦躁道:“都滚、都滚。”

    “是。”小顺子哭丧着脸道“要不小的替您葬了这只鸟,给您赔个不是?”

    “别动它!滚!”张固抢回鸟儿的尸首,扯下竹管掖起来。

    小顺子拉着小合子连滚带爬逃了,到了远处,才笑道:“老棺材瓤子,果然不安分。”

    小合子道:“如今六师叔所说的几个要紧地方和人物都已肃清,我要速回乾清宫禀告师傅。你仍悄悄地盯着。”他转回乾清宫,据实禀明了吉祥。

    吉祥点头道:“现在阁臣都要进来,等过了今天再与他们理会,你们只管看紧了,等万岁爷旨意。”

    此时刘远、翁直和姜放三人都大约知道了消息,神色凝重中鱼贯而入。吉祥迎过去请他们地下站住,通报后引他们入内。

    皇帝在侧殿的深处,阴暗中微微侧着身坐在榻上,静静看他们行礼。

    “你们都知道了?”

    “各处消息把得紧,”刘远道“臣只是略有耳闻。”

    “震北军两员统帅一夜间皆被刺身亡,你们看今后震北军交给谁?”

    刘远等人面面相觑,翁直壮着胆子道:“皇上,臣得知这个噩耗之后一直不住思量,此刻仍未有良策。”

    皇帝见刘远和姜放无语,坐直了身子,慢慢道:“朕,已决意亲征。”

    “皇上!”刘远大惊失色,被皇帝抬手阻住话头。

    “你们都是朕最亲信的人,朕的心思想必你们也知道。”皇帝道“原本匈奴大兵南下,朕只需坐纛中原,遣功高权重的亲王出征即可,洪王、凉王都是盖世英杰,无一不佳。前朝几代都是如此,却捧出个颜王来,把持震北军及旧京营多年,最后竟要弑上篡位。说起来当今天下藩王拥兵自重,割据为政,都与颜王有脱不了干系。前车之鉴,何以再重蹈覆辙?”

    刘远急道:“皇上的意思老臣明白,可皇上轻涉险地,仍是万万不可。皇上若有半点闪失,必然社稷动摇。最坏的情形无非一战而败,皇上还年轻,今后的威信何在?”

    皇帝一阵冷笑“朕本非先帝长子,更非嫡子,年幼即位,至今一事无成,说什么海内众望所归,嘿嘿,绝非如此。若无必胜的勇气决心,只是委屈在藩王膝下,今后还有何威严体面可言?”

    “皇上,”翁直出人意外地平静劝道“现今并非意气用事之际。皇上亲征,须有必行的缘由,拿皇上刚才的话,是说不通太傅的。”

    皇帝喘了口气道:“现在的北方前线只需一个人压住阵脚,把持住必隆就好,原来王举加上良涌才差不多能担此任,不料死得如此突然,环顾朝中,善战多谋者甚众,但位尊权重、能抗衡必隆、洪失昼者似乎除了朕,再无他人。”

    “成亲王呢?”刘远忙道“皇上的同胞兄弟”

    皇帝摇头“景仪年级尚幼,又喜沉迷声色,散漫惯了。他这样的人,在京中尚有作为,军前绝不能重用。”

    姜放此时插口道:“皇上如果决定亲征,就是活生生往虎口里送,即便本来能胜,也必遭凉王和洪王暗算,诱震北军与匈奴火拼,大军一败,必隆与洪失昼各领藩兵南北夹击,全歼匈奴,届时皇上已遭不测,洪王携胜利之师南下,空虚中原岂不是他的囊中之物?更不要说东王西王窥视中原已久,皇上亲征之际,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那么朕不亲征呢?”皇帝问“二十万中原兵马给了必隆,送给他容易,要回来却难了。只怕到时候吃的连骨头也不剩呢。”

    翁直道:“臣这么想,如果将必隆撤回凉州,朝廷再遣大将”他看看姜放笑道“比如姜放,也不失是稳妥的法子。”

    “少了凉州八万善战骑兵,只有震北军八九万残军,和十万新勇,此战有必胜的把握么?”

    翁直闭紧了嘴,刘远也是一筹莫展。姜放道:“皇上亲征有两件必备之事,一是中原安定,二是有必胜的把握。”

    刘远阻拦道:“姜放你这是在说什么?此时切不可再撺掇皇上轻举妄动了。”

    “你讲。”皇帝瞪了刘远一眼。

    姜放接着道:“中原还有零零碎碎屯兵数万,以这些兵力确保东南两边安宁,并非不可为,只需好好掂量。匈奴再凶残善战,中原毕竟与他周旋了百年之久,况他如今内局不稳,仓促南下,并非不可大破。皇上亲征,京营可随驾北上,臣虽不才,愿豁出性命保圣上平安回京。现今最最要紧的,只是洪王一件。”

    “此话有理。”翁直也道。

    “不错。”皇帝道“无论朕亲征与否,处置好洪王都是当务之急。”

    刘远知道皇帝年轻气盛,此时的心意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劝回来的,不由叹道:“就算翁直与姜放都说得不错,可是鞭长莫及,又如何把握洪王呢?”

    皇帝笑道:“洪王一生谨慎多谋,无懈可击,只有一件不算称心如意的事。”

    刘远惊道:“难道皇上要”

    “人多贪念,”皇帝冷笑道“谁叫给他些便宜,他便将手伸得长了?”    四月十八日清晨,洪定国率亲兵五百,轻骑悄悄离开多峰大营。西去的官道上一片青白冷素,潮湿的晨雾让洪定国浑身不自在,他扶辔蹙眉,满面阴郁。

    夸桐边境驿站是离都洪州两地之间的必经之路,更是洪王指向京城的重要枢纽,多年来传递密报从无差错,不料昨日细作竟飞鸽报知安设多年的耳目被人杀得一个不剩,而王举确实身亡的消息也足足晚了半日,深夜才传至多峰营内。洪王遣来的贴身内监李呈,催行了多次,无奈夜间不便行军,和范树安商量下来,只得拖到次日天明。

    洪定国将几件事摆在一起,不由莫名焦躁,隐隐不安。他见周围都是亲兵环护,李呈的坐骑不住擦着自己大腿,更是郁闷,便催马赶在队伍最前,仰面深吸了口气。

    前方狭隘人称摄魂口,东风飙急,山岚萦绕身周,飞卷而去,如丝丝白色游魂飞蛾扑火般抢入山魅血口之中。

    “前面隘口里是有人么?”洪定国回头问。

    李呈紧跟在他身旁,道:“世子爷看得不错。”

    不过又向前走了几丈远,大雾便被风吹入旷野,眼前一片清明。黯淡的山阴里,孤零零三骑伫立,静静看着洪定国一行。洪定国勒住了马,李呈高声道:“昭勇将军洪王世子正在军前,前面什么人?”

    “御前内书房掌笔,辟邪。”正中青衣少年宦官催马迎面缓缓而来,每近一步,神光流动的双目便更清冷一分。

    ——这是最近最赫赫有名的人物,年纪虽轻,却自有一股超然绝然的静谧气势——洪定国收缩起瞳孔,仔细看了看。

    辟邪跳下马,怀中解开皇帝谕旨的黄封套,占据北首,笑道:“既是小洪王爷,那正巧了。奴婢奉圣上手谕,正要往多峰营中宣示,世子爷听旨意吧。”

    洪定国见到他便知离都已然生变,微微一笑,跃下坐骑。随从的五百亲兵跟着下马行跪礼,山谷里甲胄响成一片,瓮瓮回声。

    “奉谕平羌洪州亲王世子,上轻车都尉洪定国:”辟邪宣道“北伐在即,战事渐紧。洪王世子洪定国功勋世家出身,谙熟军务,近年镇守多峰剿匪,战绩骄赫,着为御前参详军机,衔领军务要职。克日启程赴京任事,断不可拘泥家务藩务,稍涉迟延,致北伐大局或有变迁贻误,钦此。”

    如此风风火火召至离都,便是挟持进京的意思了——洪定国抿着嘴冷笑,叩头谢恩——原本要提出洪王病重,叩请回洪州探视的打算,也让这道旨意算计在里面。洪定国接过旨意,看着辟邪行礼,一边笑道:“既是如此,小公公随我回多峰大营,安排好就启程。”

    辟邪道:“世子爷请上马。向西隘口出去,便出了多峰,奴婢已奉旨在离水边上备下船只,顺流而下,不过两三天的功夫就到京了。多峰大营皇上自有圣命安排,何必辛苦世子爷特意兜回去延误行程?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不怪世子爷谨慎尽责,倒要责备奴婢伺候不周,多此一举,累着了世子爷。”

    寄望于拖延时日,也是不行了。洪定国有点微微的恼怒,让李呈捧过圣旨,上了马对他道:“你是父王身边来的人,你看呢?”

    洪王只有洪定国一子,自小寄予厚望,珍爱异常。若为皇帝挟持在京畿,无疑牵动洪王心肺,掣肘将来的布置。洪王在离都生变之前急遣李呈召洪定国回洪州,也是担忧朝廷此举。不料皇帝应变竟然这么迅即,最后还是让辟邪星夜急驰堵截在此。

    但多峰古来就是匪穴,钦差不过三人,就算死在当地,也只是剿匪不力的罪名,总比进京受制于人强上万分。

    李呈心领神会地走过来,握住辟邪的手,缓缓拍着他的肩膀道:“在洪州就久仰小公公的大名,是我们这行拔尖的人物,一定聪明绝顶,怎么会不明白世子爷谨慎从事的苦心?”他用上了十分的功力,指望将辟邪心脉一举震断。辟邪目中金光大盛,手上也紧了紧,内息奔转,直透李呈丹田。李呈顿觉气血翻涌,开始时声音还很高亮,后面却渐渐气馁般低沉了下去。

    辟邪微笑道:“早听说老洪王爷身边伺候的人都是人杰,藏龙卧虎,皇上也十分艳羡,今日见了李公公,才知道此言不虚。”

    李呈听他报出自己的姓氏来,吃了一惊,强忍胸口的疼痛,慢慢松开手,退回洪定国马前,趁着辟邪上马的功夫,向洪定国摇头使了个眼色。洪定国见他脸色煞白,转瞬的功夫便愈见难看,这才动容。既然连李呈这样王府中绝顶的高手也奈何不了他半分,只得出下策以五百骑兵剿杀眼前三人了。洪定国抬手坚定一挥,五百精骑立时整齐压上。

    辟邪哧的一笑“世子爷,皇上的旨意里只召世子爷一人,可没有说要世子爷带兵进京啊。”

    远远伫立良久,一直不出声的黎灿和李师,此时提马上前立定辟邪身后。黎灿解开了所覆红缎,漫不经心地用雪亮的枪刃照着自己疲惫的脸色,唉声叹气。李师似乎是看到了什么嗜好的佳肴,咋着嘴上上下下不住打量着洪定国,突然眉开眼笑。

    “这个人”李师笑道。

    辟邪扭头呵斥道:“世子爷面前不得无礼。”

    “噢。”李师赶紧闭上了嘴。

    三个人好整以暇等着洪定国开口说话。洪定国展开薄薄的嘴唇,冷笑道:“如此”话音才起,便被一声尖利的响箭截断,山谷之上顿时是泼雨般的铁蹄声,隘口东首一人响亮的呼哨,刹那间又归复沉寂。

    “世子爷。”押后的参将艾生悄悄上前对洪定国道“两面山顶上少说也有两三千人。只怕是白大亲自到了。”

    隘口东首乳白色的云雾里更有一骑白亮得刺目。高大的汉子裹在银色的盔甲中,斜着身子坐在银鞍白马上,阳光还是稀薄的时候,便觉他满身生光。看这付行头和吊儿郎当的嚣张气焰,应是多峰匪首“出海银龙”白大无疑。洪定国在此驻守近两年,还从来没有和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打过照面,此时虽然仍看不清他的面目,也能感受到他流露出的轻屑冷笑。

    辟邪的脸上没有半分的错愕惊讶,令洪定国顿时悟到了其中绝大的干系“原来如此。”他道“朝廷用心良苦,小公公的主意也不少。”

    辟邪眨了眨眼睛,奇道:“奴婢人微言轻,有什么主意?就说现在,世子爷踌躇不前,贼寇虎视眈眈,奴婢早就方寸大乱,没了主意。正要请教世子爷该怎么办?”

    满山精骑利箭笼罩之下,此事已无转机,洪定国大大方方道:“只有让标下五百骑兵抵挡片刻,我遵上命即刻赴京才是要紧。”

    辟邪终于心满意足地点头“世子爷的精兵,以一当百,必能全胜回营,世子爷大可放心。”

    洪定国对艾生低声道:“你领兵回去,贼寇不会阻拦,见着范先生,请他设法处置。”自己只带了李呈和两名亲兵,向辟邪点头“小公公,请吧。”

    辟邪欠欠身,拨马让出路来。艾生眼睁睁看着辟邪三人从五百骑兵中挟持洪定国缓缓出了摄魂口,不住跌足叹气。

    “艾将军请回吧——”山头人众嬉笑,谷中回音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