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我穿行在东大路,对这条路,有太多的滋味沉淀于心。
在这条路上工作、学习、生活,有关这条路的一切都会引起我的关注。在我1992年工作之初的印象中,8月的福州很炎热,走在滚烫的东大路上,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单位大门内的两株白玉兰和单位前边的两棵凤凰树。当时,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这几棵树,东大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曾经在一本关于福州的书上看到了几张资料图片,有一张1958年改建前的东大路,黑白照片上狭长的街道和两根高高的电线杆让我很难把它和现在的东大路挂上号。后来我才知道,东街、东大路曾经统称东大路。在明清时期,这条路主要是官府、书院所在地。民国时期,这条街成为了文教街。新中国成立后,东大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和东街一起也统称为东大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改名为东方红大街,直到1979年,才又恢复为东大路,指的是从五四路口到晋安桥的这部分道路。
说到东大路,不得不提秘书巷。秘书巷北接永安街,南连东大路。相传北宋年间,这里居住着陆藻、陆蕴两兄弟,陆氏兄弟功名及第后都任过秘书郎官,其官府就被称为秘书第,巷也称为秘书巷了。福州地名歌谣里有“陆府昔日秘书第”这样的句子。秘书巷的牌坊已经被拆除了,花开富贵大厦屹立在秘书巷右侧,大厦底层是好又多超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夏天的傍晚,我常常和同事一起出来散步,从单位一直走到五四路,每一次都要经过秘书巷。
遥想当年的秘书第门口也应该是门庭若市吧!而今时过境迁,当年秘书巷里的那些达官贵人后来都流向了何方,他们的后人现在又在何处?这总让我想起刘禹锡那一首著名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大路曾经引以为荣的当数东湖宾馆。以前,我乘公交车回单位,都是在“东湖宾馆”这一站下车的。我记不清多少次对同学、朋友说:乘十一路车到东湖宾馆下车,我到车站接你。
十几年过去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站被改成了“八方大厦”这让人感慨世事的变迁。
东大路在上一次改造后,路面宽阔了许多,两旁种上了榕树。现在尽管是夏天的中午,你走在东大路的榕荫下,也不会有“烈日炎炎似火烧”的感觉,你能真正感受到你正行走在榕城的街道上。现在的东大路,除了依然是设计院研究所聚集的地方外,与此相关的晒图、复印、文件处理这一行业在这条路上兴盛起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条路上竟然汇集了十几家银行及证券公司,如果你有兴趣,从力宝天马大厦的交通银行或者禾盛大厦的光大银行开始,往塔头街方向走走吧!你会发现,这里早已成为继五四路之后的另一条金融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