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张春君和向南起床之后,便继续回到修复室里,修复那件还未完成的青铜羊觥。
张春君在前一天已经锉好了焊口,接下来就可以焊接了。
由于青铜器的年代、种类、性质、残破和腐蚀情况不同,焊接的难易也不同,所以在焊接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文物焊接,主要应用的还是“锡焊法”。
锡焊法所需温度对焊件的影响比较小,对青铜器保养来说,这无疑是它最大的优点。缺点是焊接强度小,不能承担过重的物质或物体,不耐压力和冲击力,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容易脱焊。
不过,这一缺点对于文物而言并不存在,因为青铜器无论是在博物馆里还是在收藏家手中,都会受到细心呵护,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小,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受到外力作用。
而且,这件青铜羊觥属于小件文物,锡焊法反而是最合适的。
张春君取来电烙铁插电加热,然后开始将断裂的羊角和羊腿一点一点小心地焊接起来。
这个过程对于老专家的他而言,并不复杂,做得很熟练。
而向南则仍然坐在一旁,用錾刀在素面铜片上錾刻纹饰。
他将錾刀刀刃紧贴素面铜片的表面,对准纹饰描线进行捶击,随錾刀进展,逐渐形成纹形,当所有的纹饰描线被雕刻一遍,形成阳纹图象后,再用细钢锉将纹饰两侧卷起的毛刺给锉平。
花纹的雕刻是青铜器修复技术中最难的一种技术,不仅十分耗时间,也很需要耐心,所幸的是,向南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他一遍一遍地雕刻着纹饰,素面铜片上的纹饰也渐渐清晰了起来,逐渐朝着原器物上的纹饰靠拢。
“这小子,速度还蛮快的嘛,就是不知道雕刻的质量怎么样?”
张春君速度很快,已经完成了羊角和羊腿的焊接,此刻正将青铜羊觥整个地放进蒸馏水中,洗刷焊口上残留的焊剂等物质。
他回头看了一眼向南,看到补块上的纹饰已经呈现出繁复、古朴的韵味,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看来,我还是先将变形的盖子矫正过来好了,等他雕刻完了,再一起做后面的工序。”
打定主意后,张春君回过头来,将洗刷干净的青铜羊觥从蒸馏水中取出来,放到一旁不再管它,等它自行晾干,转过头来拿起已经变形严重的青铜盖子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件青铜羊觥脊背上的青铜盖子并不厚,胎壁很薄,有着类似锅盖一样的弧形。
这盖子似乎是重物砸中了一般,隆起的部位往下凹了一块,而边缘处又像是被顶了一下,凸出来了一块,想要将它恢复成原状并没有那么容易。
捶打整形法显然是不行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铜质延展性好,韧性强的青铜器,这件青铜羊觥是商朝晚期的文物,至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延展性和韧性肯定谈不上好。
模压法也只适用于韧性好的青铜器,自然也不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