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所在的地方,是黄河沿岸的大平原,土质主要为黄土,个别地方比较肥沃,属于黑土。黄土的黏性大,所以挖红薯窖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不会出现坍塌之类的事故。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杏花村西坑边上的张善民,挖红薯窖的时候就被直接埋了进去,如果不是他婆娘连忙喊了门上的几个大男人过来帮忙,恐怕早就见了阎王爷。
后来,这件事直接成为远近闻名的反面教材,谁家要是挖红薯窖,旁边人必然会叮嘱这么一句,“当心着点,别学善民,差点把自己埋地下出不来”,再到后来直接当成笑话来讲了。
很多事情,因为在乎,所以带来不少烦恼和忧虑;而一旦想开了,放之任之,反倒能获得一份清净。
黄四娘的事情,就是如此。
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我们该怎么活还怎么活。这样等他们说着说着没趣儿了,自然也就住嘴了。
天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
鸡鸣声已经告一段落,狗吠正此起彼伏。
韩玉用手背沾沾额头上的细汗,长长地舒了口气,又长长吸了一口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甩着胳膊,踢着腿,往堂屋里去。
“小玉姐,我起来晚了。”
黄四娘推开房门,正好看到韩玉,不好意思地说道。
“不晚。”韩玉莞尔而笑,过来摸摸她的肩膀,说道,“搁在旁人,都还没起来呢。慢慢天冷了,以后不用起这么早。瞧你眼睛红的,是不是昨儿个哭得。都过去了,没事了。”
黄四娘点了点头,像个听话的孩子。
“我打了红薯稀饭,前头听你说喜欢吃红薯,快去洗漱下好好吃吧。”
韩玉说着就往堂屋里走,“我去喊阿泽起来,今儿个盖作坊的几个老生儿该过来了,得好生招呼着才是,不能上来就给人家一个赖印象,毕竟都是咱们的长辈。”
“别叫了。你在外面动静这么大,说话声音也这么大,我哪里还能睡得着。真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
这个时候,正好白泽整理着袖子,从东间里走出来,脸上的还残留着一丝睡意,“等吃了晌午饭。得再眯一会儿才行。”
“我动静真的很大吗,我还专门轻手轻脚的,就怕吵到你。”
韩玉一脸的不可思议,有点争辩的意思,说道,“不过。你这个吃了晌午饭眯一会儿的打算,可能实现不了了,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作坊今天开工。从西院搬回来这么多红薯、萝卜跟白菜,如果不赶紧挖红薯窖,恐怕都要坏掉的。”
白泽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说道:“那还等什么。作坊开工,咱红薯窖也开工。晌午不能睡就不睡了,反正也没啥大问题。”
“瞧你这精神劲儿,好像能挖出金子似的。”
看到白泽本来一脸的迷迷糊糊,听说挖红薯窖,瞬间就打了鸡血一般,韩玉忍俊不禁,“哈哈哈,不用急,接下来有你挖的,到时候别喊着累就行。”
“这话说的,多伤人。想我堂堂男儿,生有七尺之形,死有一棺之土,岂能被一个红薯窖给难住?!”
白泽拍了拍胸脯,一副雄心勃勃的模样,“做的啥饭,赶紧吃,吃完干活!”
这个时候,在门外不远处的十字路口,一帮三四十岁的汉子,有的扛着铁锨,有的拿着瓦刀,有的提着被一层黄泥覆盖的竹桶,还有今儿个的主角:打夯的桩子。除了这些干砖瓦活必须的工具,还有一些嘟噜喇叭的小部件,如测量用的墨斗,走直线用的白绳子,打夯时用到的肩膀棉垫子、护手棉手套等,说说笑笑往东边走来。
吃罢早饭的韩子丰在十字路过无所事事地站着,笑哈哈地说道:“好长时间没见你们这帮子人聚到一块儿了啊。”
农家盖新房的人并不是年年都多,就算是多的年份,也寥寥无几,除非被嫁女儿的一方要求男方必须有新房,另一种情况就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实在没办法住人,这才会咬着牙勒紧裤腰带盖新房。
“是啊,这还不是沾你们老韩家的光。”
领头的一个年级稍大的汉子,来到韩子丰的跟前,笑得两排牙齿都露出来了,“墩儿家的闺女要盖作坊,地里没啥活,我们这些人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能出来挣几个就几个,总比吃了睡睡了吃强,你说是不是?”
这帮子工匠,领头的就是村北头的张孝祥,绰号叫蛤蟆,不为别的,因为他的嘴巴比较大,自幼便得了这么一个外号。
“那当然是,谁都没有你精。”
韩子丰在他胸前不轻不重地捶了一拳,说道,“蛤蟆,啥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