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了,酒经上面有一句话“尧饮千盅”说明酒的历史是从五千年前就开始了。历朝历代有关酒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
因为酒香味醇厚,喝酒让人心情畅快,因此自古以来人们离不开酒,曹操在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却壮志未酬时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酒不仅仅能够提神还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闷。
人们在有了喜庆的事情时候肯定要用酒来庆祝自己的欢乐,在忧愁的时候来借酒浇愁,在招待宾客的时候更是少不了酒,而饮酒之后激发自己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更是让古今文人离不开酒。
大诗人杜甫曾经有一首诗饮中八仙歌把当时的著名诗人贺知章、李进、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等人嗜酒的狂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说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乃至于“眼花落井水底眠”说李进(唐玄宗的侄子、封为汝阳王)“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到酒泉”想想这位酒徒子,走在路上看到拉酒曲的车子口水就流了出来,恨不得把自己的封地移到酒泉去,可见其爱酒爱到了极至。当然李白更为厉害,他自己说他“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杜甫赞叹李白“一斗诗百篇”结果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也同时介绍了书法家张旭狂草的来历“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笔如云烟”不过据一些没能纳入正史的书上说,这些嗜酒的名人有几个的后代都是弱智,原因就是因为饮酒过度耽误了后代。
现在我国已经成了饮酒酿酒大国。几乎家家有酒,哪怕家里经济条件再艰苦,哪怕买上二两散酒,也要顿顿有酒。而在家里招待亲朋好友、在单位招待上级领导,就更是“无酒不成席”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各种文化中,酒文化首当其冲。首先是酒厂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的遍布了大江南北,之后是品种不同的酒做广告做的铺天盖地。曾几何时,央视各频道的黄金时段都有名人在絮絮叨叨的说着某种酒的醇香。广告风之后是礼品风,很多酒厂都在酒的外包装里面放上一个小打火机钥匙链之类的礼品,更有甚者,干脆把人民币放到里面――当然价值不多,从一元到十元不等。
酒多了,酒民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些人几乎顿顿饮酒天天醉酒,所以在酒店门口很容易看到走出来的东倒西歪的醉酒者,而那些吐酒更是让人们难以忍受。
历史上有很多因酒误事的人。比如战国时期晋楚大战,楚国三军统帅司马子反竟然在战场上喝的酩酊大醉,结果是楚国大败,司马子反为此被砍头。现如今因酒误事的就更多了。不改签订的合同,在酒过三巡之后,就签订了,也许就是几百万的损失。不该提的干部在连浮三大白之后提了,结果误国害民。所以咱们的老祖宗夏禹有此卓越远见,预料到了“今后当有因酒误国者”
因此看来,饮酒应该适度,否则麻痹神经、败性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