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提到,斯普鲁恩斯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所罗门群岛上的守军,阻止中**队攻占这座极为重要的群岛。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不考虑运气因素的情况下,美军几乎没有胜算。除了兵力上的差距,还有双方战斗力上的差距。
美国海军开赴战场之前,中国海军已经在战火中磨练了一年多。
虽然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看得起中国海军,甚至没有多少美军官兵熟悉中国,但是斯普鲁恩斯早就认识到,中国海军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不是中国没有打造世界级海军的实力,而是中国的海军领导人非常清楚未来的海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具有超乎寻常的战略眼光。
当然,最初的时候,斯普鲁恩斯也不相信航母能够取代战列舰。
直到一九三三年,中国海军几乎在仅一靠一艘只能搭载三十多架战机的小型航母的情况下,击败了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日本海军,赢得了中日朝鲜半岛战争的胜利,斯普鲁恩斯才猛然认识到,中国海军走在了最前面。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斯普鲁恩斯只是一名海军上校,而且是一个没有发言权的上校。
虽然在此之后,美国海军也加快了建造舰队航母的步伐,一口气建造了三艘“约克城”级,还建造了“突击者”号“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则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去除了所有与航空作战无关的设备。但是仅仅有航母是不够的,关键还得看是否知道该如何使用航母。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开始关注海军的航空作战战术。
事实上,很多时候,斯普鲁恩斯都在向中国海军学习。大战爆发后,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漂亮战斗,不但让斯普鲁恩斯开了眼界,也让他坚信,航母将取代战列舰主宰海洋。
可惜的是,斯普鲁恩斯依然是人轻言微。
虽然深得尼米兹的器重,但是斯普鲁恩斯在海军中没有什么根基,也不像哈尔西那样有极佳的人缘关系。
为此,斯普鲁恩斯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这就是,在开赴西南太平洋之前,斯普鲁恩斯就向尼米兹提出建议,把三支航母大队编在一起,并且暗示尼米兹,他有能力来指挥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并且有把握击败不可一世的中国海军。
只是,尼米兹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尼米兹信任斯普鲁恩斯,也知道斯普鲁恩斯有这个能力,他也不可能把六艘舰队航母全部交给斯普鲁恩斯。原因很简单,斯普鲁恩斯还不够格,排在他前面的舰队指挥官多了去。
当时,尼米兹能做的,就是任命哈尔西为战区舰队司令官,从而让哈尔西不能直接干预舰队作战。
问题是,弗莱彻也是舰队指挥官,而且资历在斯普鲁恩斯之上。
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并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舰队指挥权,不得不跟弗莱彻、这个资质平庸的将领平分指挥权。
显然,结果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在“珊瑚海大海战”中,弗莱彻没有犯原则性错误,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即如果是斯普鲁恩斯在指挥第一航母大队,那么在明知道中国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而且有可能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动,加上另外两支航母大队正从珊瑚海北部海域全速南下的情况下,他肯定会让舰队全速北上,而不会花时间进行补给作业。这样一来,在第一航母大队遭到中国舰队攻击的情况下,派出去的侦察机就有很大的把握发现中国舰队。如果侦察机首先发现了中国舰队,就有时间组织舰队防空。即便没有能够提前发现中国舰队,也能够及时为友军提供至关重要的情报。这样一来,在第二天的战斗中,美军就能掌握主动权,也就有更大的把握击败中国舰队。
显然,弗莱彻太谨慎了。
实战已经证明,以航母为核心的航空作战最不需要的就是谨慎,特别是在战机一闪即逝的情况下,谨慎只会错失机会。在海战中,错过击败对手的机会,等于丧失主动权。原因很简单,机会对双方来说是均等的,一方错过了机会就等于让另外一方获得机会,也就等于让对手发起攻击。
显然,在航母的战斗中,发起攻击的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
当然,也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