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章新挑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取代“海鹰”的新式舰载战斗机即“海雕”已经在一九四四年中期完成了试制在一九四四年底通过了海军验收正式进入了工程生产阶段但是“海雕”的量产工作并没正式展开。

    主要就是海军并不急于获得这种性能先进的战斗机。

    当然海军给出的理由是“海雕”的采购价格比“海鹰”高得多而实际作战能力并未提高多少因此采购“海雕”不比采购“海鹰”更加划算比对已有“海鹰”进行改进相比就更不划算了。

    此外还有一个海军没有提到的原因。

    这就是“海雕”实际还算不完善至少在故障率严重偏高。

    事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大战期间保证武器装备的生产按照计划进行要比研制出性能完善的武器装备重要得多。如此一来在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的时候军方往往能够容忍一些无关痛痒的瑕疵甚至会因此而降低某些标准。比如装备的可靠性。

    问题是这只是战争紧要阶段的方式方法。

    当战争需求开始降低而且已有装备已经能够满足战斗需要的时候军方就不会对质量问题放任不管了。

    当时“海雕”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性能“海雕”不是只比“海鹰”好一点而是好了很大一截。比如其最大平飞速度在五千米高度能够达到每小时七百四十公里比“海鹰”高了一大截也超过了包括f-4u在内的所有舰载战斗机即便在所有战术战斗机中也仅次于p-51的最新改进型为当时世界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之一。即便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海雕”都是飞得最快的舰载战斗机之一。“海雕”在大战期间的最后一种改进型最大水平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七百八十公里而俯冲时的极限速度更是在每小时八百四十公里以而这几乎是活塞螺旋桨战斗机的极限速度了。要知道这个速度已经接近音障而活塞螺旋桨飞机根本无法突破音障。

    可以说如果中国海军需要更先进的战斗机“海雕”就是理想选择。

    只是“海雕”太不可靠了。

    在进行海军验收试飞的时候就有四架“海雕”坠毁。如果不是成飞与海军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当时另外几家飞机制造厂设计的新式战斗机在性能都差得太远海军肯定不会让“海雕”进入量产阶段。

    当然海军提到的理由也非常关键。

    要知道在形成生产规模之前“海雕”的定价是“海鹰”的两倍。

    显然对于装备规模庞大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来说要用如此高昂的价格采购一种新式舰载战斗机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更何况“海鹰”又不是到了非退役不可的地步。

    事实“海鹰”还有一定的改进潜力而且其改进型的性能已经足够了至少能够对付美军最新式的舰载战斗机。

    综合这些因素中国海军就没有急于大批量采购“海雕”

    当然海军这么做也迫使成飞去解决“海雕”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努力提高其性能的同时想方设法的降低生产成本。也正是如此“海雕”才在一九四五年年底的时候获得了海军的大订单并且在战争结束之前完成了两次升级改进其最终产量超过了三千架并且在一线部队全面取代了服役数年之久的“海鹰”成为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在战争后期的主力战斗机。

    所幸的是在一九四五年初“海鹰”绝对不是差劲的舰载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绝对不缺素质优秀的飞行员。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飞行呀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但在中**队里是数一数二的即便放眼全世界也绝对是翘楚。主要就是中国海军有大批飞行时间在一万小时以、参加了数百次战斗、取得了数十个、甚至是百个战果的王牌飞行员而且这些飞行员大多依然在基层部队服役。能把优秀飞行员留在基层与中国海军的人事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中国海军中有大批校级别的飞行员主要就是为了提高飞行员的待遇留住人才。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对中国海军来说挑战依然是现实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顾祝同要做的就是克服问题战胜挑战把中国海军在太平洋取得的胜利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