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刁雍 王慧龙 韩延之 袁式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高祖攸,晋御史中丞。曾祖协,从司马叡渡江, 居于京口,位至尚书令。父暢,司马德宗右卫将军。初,暢兄逵以刘裕轻狡薄行, 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执而徵焉。及裕诛桓玄,以嫌故先诛刁氏。雍为暢故吏所 匿,奔姚兴豫州牧姚绍于洛阳,后至长安。雍博览书传,姚兴以雍为太子中庶子。

    泰常二年,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国。上表陈诚,于南境自效。太宗许之, 假雍建义将军。雍遂于河济之间招集流散,得五千余人,南阻大,扰动徐兗,建 牙誓众,传檄边境。刘裕遣将李嵩等讨雍,雍斩之于蒙山。于是众至二万,进屯固 山。七年三月,雍从弟弥亦率众入京口,规共讨裕。裕遣兵破之。六月,雍又侵裕 青州,雍败,乃收散卒保于马耳山。又为裕青州军所逼,遂入大乡山。

    八年,太宗南幸鄴,朝于行观。问:“先闻卿家缚刘裕,于卿亲疏?”雍曰: 是臣伯父。”太宗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又谓之曰:“朕先遣叔孙建等攻 青州,民尽藏避,城犹未下。彼既素惮卿威,士民又相信服,今欲遣卿助建等,卿 宜勉之。”于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给五万骑,使别立义军。建先 攻东阳,雍至,招集义众,得五千人。遣抚慰郡县,土人尽下,送租供军。是时攻 东阳,平其北城三十许步。刘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城内凿地道,南下入渑水涧,以 为退路。雍谓建曰:“此城已平,宜时入取。不者走尽。”建惧伤兵士,难之。雍 曰:“若惧伤官兵者,雍今请将义兵先入。”建不听。夔欲东走,会义符遣其将檀 道济等救青州。雍谓建曰:“贼畏官军突骑,以锁连车为函阵。大岘已南,处处狭 隘,不得方轨。雍求将义兵五千,要险破之。”建不听,曰:“兵人不宜水土,疫 病过半。若相持不休,兵自死尽,何须复战?今不损大军,安全而返,计之上也。” 建乃引还。

    雍遂镇尹卯自固。又诏令南入,以乱贼境。雍攻克项城。会有敕追令随机立效, 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民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延和二年,立徐 州于外黄城,置谯、梁、彭、沛四郡九县,以雍为平南将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 侯。在镇七年,太延四年,徵还京师,频岁为边民所请。世祖嘉之,真君二年复授 使持节、侍中、都督扬豫兗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

    三年,刘义隆将裴方明寇陷仇池,诏雍与建兴公古弼等十余将讨平之。五年, 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至镇,表曰:

    臣蒙宠出镇,奉辞西籓,总统诸军,户口殷广。又总勒戎马,以防不虞,督课 诸屯,以为储积。夙夜惟忧,不遑宁处。以今年四月末到镇,时以夏中,不及东作。 念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 皆饥俭。略加检行,知此土稼穑艰难。

    夫欲育民丰国,事须大田。此土乏雨,正以引河为用。观旧渠堰,乃是上古所 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 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余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为之,高 于水不过一丈。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浸射, 往往崩颓。渠溉高悬,水不得上。虽复诸处按旧引水,水亦难求。今艾山北,河中 有洲渚,水分为二。西河狭小,水广百四十步。臣今求入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 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 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 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讫。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 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 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余顷。 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官课常充,民亦丰赡。

    诏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 必限其日数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

    七年,雍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 五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 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度 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余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业。车牛艰阻, 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 以闻。臣闻郑、白之渠,远引淮海之栗,溯流数千,周年乃得一至,犹称国有储粮, 民用安乐。今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船胜谷二千斛。 一舫十人,计须千人。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一运二十万斛。方舟顺流,五日而 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六十日得一返。从三月至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 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倍有余,不费牛力,又不废田。”诏曰:“知欲造船运谷, 一冬即成,大省民力,既不费牛,又不废田,甚善。非但一运,自可永以为式。今 别下统万镇出兵以供运谷,卿镇可出百兵为船工,岂可专废千人?虽遣船匠,犹须 卿指授,未可专主也。诸有益国利民如此者,续复以闻。”

    九年,雍表曰:“臣闻安不妄乱,先圣之政也。况绥服之外,带接边城,防守 不备,无以御敌者也。臣镇所绾河西,爰在边表,常惧不虞。平地积谷,实难守获。 兵人散居,无以依恃。脱有妖奸,必致狼狈。虽欲自固,无以得全。今求造城储谷, 置兵备守。镇自建立,更不烦官。又于三时之隙,不令废农。一岁,二岁不讫,三 岁必成。立城之年,必在水陆之次。大小高下。量力取办。”诏许之。至十年三月, 城汔。诏曰:“卿深思远虑,忧勤尽思,知城已周讫,边境无不虞之忧,千载有永 安之固,朕甚嘉焉。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尔功也。”

    兴光二年,诏雍还都,拜特进,将军如故。和平六年,表曰:

    臣闻有国有家者,莫不礼乐为先。故乐记云:礼所以制外,乐所以修内。 和气中释,恭敬温文。是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俗移风,莫善于乐。 且于一民 一俗,尚须崇而用之,况统御八方,陶钧六合者哉?故帝尧修五礼以明典章,作 咸池以谐万类;显皇轨于云岱,扬鸿化于介丘。令木石革心,鸟兽率舞。包天 地之情,达神明之德。夫感天动神,莫近于礼乐。故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 同节。和,故百物阜生;节,故报天祭地。礼行于郊。则上下和肃。肃者,礼之情; 和者,乐之致。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违。揖让而治天下者, 礼乐之谓欤?

    唯圣人知礼乐之不可以已,故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所以承天之道,治人 之情。故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虞夏殷周,易代而起。及周之末,王政陵迟。 仲尼伤礼乐之崩亡,痛文武之将坠,自卫返鲁,各得其中。逮乎秦皇,剪弃道术, 灰灭典籍,坑烬儒士,盲天下之目,绝象魏之章,箫韶来仪,不可复矣。赖大 漠之兴,改正朔,易服色,协音乐,制礼仪,正声古礼,粗欲周备。至于孝章,每 以三代损益,优劣殊轨,叹其薄德,无以易民视听。博士曹褒睹诏也,知上有制作 之意,乃上疏求定诸仪,以为汉礼。终于休废,寝而不行。及魏晋之日,修而不备。

    伏惟陛下无为以恭已,使贤以御世,方鸣和鸾以陟岱宗,陪群后以升中岳,而 三礼缺于唐辰,象舞替于周日。夫君举必书,古之典也。柴望之礼,帝王盛事。臣 今以为有其时而无其礼,有其德而无其乐。史阙封石之文,工绝清颂之飨,良由礼 乐不兴,王政有阙所致也。臣闻乐由礼,所以象德;礼由乐,所以防淫。 五帝殊时 不相沿,三王异世不相袭。事与时并,名与功偕故也。臣识昧儒先,管窥不远,谓 宜修礼正乐,以光大圣之治。

    诏令公卿集议,会高宗崩,遂寝。

    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并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 处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颂论并杂文,百有余 篇。又泛施爱士,怡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导子孙。太和八年 冬卒,年九十五。赐命服一袭,赗帛五百匹,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将军如故, 谥曰简。

    雍长子纂,字奉宗。中书侍郎。早卒。

    纂弟遵,字奉国。袭爵。

    遵弟绍,字奉世。武骑侍郎、汝阴王天赐凉州征西府司马。

    绍弟献,字奉章。秘书郎。

    献弟融,字奉业。汝阴太守。

    融弟肃,字奉诚。中书博士。

    遵少不拘小节,长更修改。太和中,例降为侯。景明中,除相州魏郡太守。还 为太尉谘议参军。年七十,志力不衰。尝经笃疾,几死,见神明救免,言是福门之 子,当享长年。延昌三年,迁司农少卿。寻拜龙骧将军、洛州刺史。遵招诱有方, 萧衍新化太守杜性,新化令杜龙振、平阳令杜台定等,率户三千据地内附。熙平元 年七月卒,年七十六。赠平东将军、兗州刺史,谥曰惠侯。有子十三人。

    长子楷,字景伯。州举秀才。早卒。

    子冲,字文助。在儒林传。

    楷弟尚,字景胜。本州治中。早卒。

    尚弟整,字景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郡功曹。太和十五年,奉朝请。高祖 都洛,亲自临选,除司空法曹参军。

    高祖南讨,以广阳王嘉镇荆州,整为嘉外兵参军事。寻转太尉、咸阳王禧外兵 参军。景明中,除给事中,领本州中正。寻除尚书左中兵郎中。正始中,萧衍江州 刺史王茂先来寇南境,平南将军杨大眼讨之,诏整持节为大眼军司,大破茂先,斩 衍辅国将军王花等。永平初,以军功除员外散骑常侍,仍除郎中。延昌三年秋,世 宗亲选百官于朝堂,拜右军将军,仍除郎中。寻转骁骑将军。未几,丁父忧。

    相州刺史、中山王熙在鄴起兵,将诛元叉等。事败,传首京师,熙之亲故莫敢 视。整弟妇即熙姊,遂收其尸藏之,后乃还熙所亲。叉闻而致憾,因以熙弟略南走 萧衍,诬整将叛,送整与弟宣及子恭等幽系之。赖御史王基、前军检事使魏子建理 雪,获免。后自征虏将军出除范阳太守。时已兵乱,整郡获全。去郡之后,寻被陷 没。灵太后反政,除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元略曾于整坐泣谓黄门王诵、尚书袁翻 曰:“刁公收敛我家,卿等宜知。”整以母老,河北丧乱,时整族弟双为西兗州刺 史,整遂携家依焉。永安初,拜金紫光禄大夫。二年,兼黄门。元显入洛,用为沧 州刺史。庄帝还朝,坐免官。后归乡里。及庄帝杀尔朱荣,就除镇东将军、行沧州 事。普泰初,假征东将军、沧冀瀛三州刺史、大都督,将军如前。寻加车骑将军、 右光禄大夫。逢本乡贼乱,奉母客于齐州。加卫大将军。天平四年,卒于鄴。赠司 空公,谥曰文献。整解音律,轻财好施,交结名胜,声酒自娱。然贪而好色,为议 者所贬。

    初雍与从弟宝惠俱入国。宝惠,字道明,太祖以为上客。卒,有六子。子连城, 为冀州开府掾。

    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

    雍族孙双,字子山。高祖薮,晋齐郡太守。薮因晋乱居青州之乐安。父道履, 皇兴初,除平原太守。至双始还本乡。双少好学,兼涉文史,雅为中山王英所知赏。 拜西河太守。

    正光初,中山王熙之诛也,熙弟略投命于双,双护之周年。时购略甚切。略乃 谓双曰:”我兄弟屠灭已尽,唯我一身漏刃相托。卿虽厚恩,久见容蔽,但事留变 生,终恐难保。脱万一发觉,我死分也,无事相累卿。若送吾出境,便是再生之惠, 如其不尔,辄欲自裁。”双曰:“人生会有一死,死所难遇耳。今遭知己,视死如 归,愿不以为虑。”略后苦求南转,双乃遣从子昌送达江左。灵太后返政,知略因 双获免,徵拜光禄大夫。时略姊饶铵公主,刁宣妻也,频诉灵太后,乞徵略还朝廷。 乃以徐州所获俘江革、祖恆二人易之。以双与略有旧,乃令至境迎接略。

    肃宗末,除西兗州刺史。时贼盗蜂起,州人张桃弓等招聚亡命,公行劫掠。双 至境,先遣使谕桃弓,陈示祸福,桃弓即随使归罪,双舍而不问。后有盗发之处, 令桃弓追捕,咸悉擒获。于是州境清肃。庄帝初,行济州刺史,以功封曲城乡男。 出帝初,迁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三年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齐 州刺史,谥曰清穆。

    王慧龙,自云太原晋阳人,司马德宗尚书仆射愉之孙,散骑侍郎缉之子也。幼 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初,刘裕微时,愉不为礼,及得志,愉合家见诛。 慧龙年十四,为沙门僧彬所匿。百余日,将慧龙过江,为津人所疑,曰:“行意匆 匆彷徨,得非王氏诸子乎?”僧彬曰:“贫道从师有年,止西岸,今暂欲定省,还 期无远,此随吾受业者,何至如君言。”既济,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荆州前 治中习辟疆。时刺史魏咏之卒,辟疆与江陵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土人王腾等谋 举兵,推慧龙为盟主,克日袭州城。而刘裕闻咏之卒,亦惧江陵有变,遣其弟道规 为荆州,众遂不果。罗修将慧龙,又与僧彬北诣襄阳。司马德宗雍州刺史鲁宗之资 给慧龙,送渡江,遂自虎牢奔于姚兴。其自言也如此。

    泰常二年,姚泓灭,慧龙归国。太宗引见与言,慧龙请效力南讨。言终,俯而 流涕,天子为之动容。谓曰:“朕方混一车书,席卷吴会,卿情计如此,岂不能相 资以众乎?”然亦未之用。后拜洛城镇将,配兵三千人镇金墉。既拜十余日,太宗 崩。世祖初即位,咸谓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闻慧龙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见慧龙,曰:“信王家 兒也。”王氏世齄鼻,江东谓之齄王。慧龙鼻大,浩曰:“真贵种矣。”数向诸公 称其美。司徒长孙嵩闻之,不悦,言于世祖,以其叹服南人,则有讪鄙国化之意。 世祖怒,召浩责之。浩免冠陈谢得释。及鲁宗之子轨奔姚兴,后归国,云慧龙是王 愉家竖僧彬所通生也。浩虽闻之,以女之故,成赞其族。慧龙由是不调。

    久之,除乐安王范傅,领并荆扬三州大中正。慧龙抗表,愿得南垂自效。崔浩 固言之,乃授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及刘义隆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引 慧龙为援。慧龙督司马卢寿等一万人拔其思陵戍,进围项城。晦败,乃班师。后刘 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 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授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 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 家,号为善政。

    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 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 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世祖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 毅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 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 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 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 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 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慧龙自以遭难流离,常怀忧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