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音乐一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 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 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祇格, 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

    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虞廷振干羽之容,周人立弦诵之教。洎苍精道丧,战 国尘飞,礼乐出于诸侯,雅、颂沦于衰俗。齐竽燕筑,俱非皦绎之音;东 缶西琴,各写哇淫之状。乃至播鼗入汉,师挚寝弦。延陵有自郐之讥,孔子起闻 韶之叹。及始皇一统,傲视百王。钟鼓满于秦宫,无非郑、卫;歌舞陈于汉庙, 并匪咸、韶。而九成、六变之容,八佾、四悬之制,但存其数,罕达其情。 而制氏所传,形容而已。武、宣之世,天子弘儒,采夜诵之诗,考从臣之赋,朝吟 兰殿,暮奏竹宫,乃命协律之官,始制礼神之曲。属河间好古,遗籍充庭,乃约 诗颂而制乐章,体周官而为舞节。自兹相袭,代易其辞,虽流管磬之音, 恐异茎、英之旨。其后卧听桑、濮,杂以兜离,孤竹、空桑,无复旋 宫之义;崇牙树羽,惟陈备物之仪。烦手即多,知音盖寡。自永嘉之后,咸、洛为 墟,礼坏乐崩,典章殆尽。江左掇其遗散,尚有治世之音。而元魏、宇文,代雄朔 漠,地不传于清乐,人各习其旧风。虽得两京工胥,亦置四厢金奏。殊非入耳之玩, 空有作乐之名。隋文帝家世士人,锐兴礼乐,践祚之始,诏太常卿牛弘、祭酒辛彦 之增修雅乐。弘集伶官,措思历载无成,而郊庙侑神,黄钟一调而已。开皇九年平 陈,始获江左旧工及四悬乐器,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非吾此举, 世何得闻。”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隋氏始 有雅乐,因置清商署以掌之。既而协律郎祖孝孙依京房旧法,推五音十二律为六十 音,又六之,有三百六十音,旋相为宫,因定庙乐。诸儒论难,竟不施用。隋世雅 音,惟清乐十四调而已。隋末大乱,其乐犹全。

    高祖受禅,擢祖孝孙为吏部郎中,转太常少卿,渐见亲委。孝孙由是奏请作乐。 时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始命孝孙修定雅乐,至贞 观二年六月奏之。太宗曰:“礼乐之作,盖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隆替, 岂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 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以 是观之,盖乐之由也。”太宗曰:“不然,夫音声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欢者闻 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民必苦, 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 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 宗然之。孝孙又奏: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 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 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祭圆丘 以黄钟为宫,方泽以林钟为宫,宗庙以太簇为宫。五郊、朝贺、飨宴,则随月用律 为宫。初,隋但用黄钟一宫,惟扣七钟,馀五钟虚悬而不扣。及孝孙建旋宫之法, 皆遍扣钟,无复虚悬者矣。祭天神奏豫和之乐,地祇奏顺和,宗庙奏永 和。天地、宗庙登歌,俱奏肃和。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 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政和。皇太子轩悬出 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 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五郊迎气,各以月律而奏其音。 又郊庙祭享,奏化康、凯安之舞。周礼旋宫之义,亡绝已久,时莫能 知,一朝复古,自此始也。及孝孙卒后,协律郎张文收复采三礼,言孝孙虽创 其端,至于郊禋用乐,事未周备。诏文收与太常掌礼乐官等更加厘改。于是依周 礼,祭昊天上帝以圆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奏豫和之舞。 若封太山,同用此乐。若地祇方丘,以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奏顺和之舞。禅梁甫,同用此乐。祫禘宗庙,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 徵,应钟为羽,奏永和之舞。五郊、日月星辰及类于上帝,黄钟为宫,奏豫 和之曲。大蜡、大报,以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等调奏豫和、 顺和、永和之曲。明堂、雩,以黄钟为宫,奏豫和之曲。神州、社稷、 藉田,宜以太簇为宫,雨师以姑洗为宫,山川以蕤宾为宫,并奏顺和之曲。飨 先妣,以夷则为宫,奏永和之舞。大飨宴,奏姑洗、蕤宾二调。皇帝郊庙、食 举,以月律为宫,并奏休和之曲。皇帝郊庙出入,奏太和之乐,临轩出入, 奏舒和之乐,并以姑洗为宫。皇帝大射,姑洗为宫,奏驺虞之曲。皇太子 奏狸首之曲。皇太子轩悬,姑洗为宫,奏永和之曲。凡奏黄钟,歌大吕; 奏太簇,歌应钟;奏姑洗,歌南吕;奏蕤宾,歌林钟;奏夷则,歌中吕;奏无射, 歌夹钟。黄钟蕤宾为宫,其乐九变;大吕、林钟为宫,其乐八变。太簇、夷则为宫, 其乐七变。夹钟、南吕为宫,其乐六变。姑洗、无射为宫,其乐五变。中吕、应钟 为宫,其乐四变。天子十二钟,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六,大夫四,士三。 及成,奏之。太宗称善,于是加级颁赐各有差。

    十四年,敕曰:“殷荐祖考,以崇功德,比虽加以诚洁,而庙乐未称。宜令所 司详诸故实,制定奏闻。”八座议曰:“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三祖在天,式章 于严配。致敬之情允洽,大孝之道宜宣。是以八佾具陈,肃仪形于缀兆;四悬备展, 被鸿徽于雅音。考作乐之明义,择皇王之令典,前圣所履,莫大于兹。伏惟皇帝陛 下,天纵感通,率由冥极。孝理昭懿,光被于八埏;爱敬纯深,追崇于百叶。永言 锡祚,斯弘颂声。钟律革音,播铿锵于飨荐;羽籥成列,申蹈厉于烝尝。爰诏典司, 乃加隆称,循声核实,敬阐尊名。窃以皇灵滋庆,浚源长委,迈吞燕之生商,轶扰 龙之肇汉,盛韬光于九二,渐发迹于三分。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 再造生灵。恢恢帝图,与二仪而合大;赫赫皇道,共七曜以齐明。虽复圣迹神功, 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敬备乐章,式昭彝范。皇祖弘农府君、 宣简公、懿王三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庙乐,请奏大基之舞。 世祖元皇帝庙乐,请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皇帝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 德皇后庙乐,请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请每室别奏。”制可之。二十三年, 太尉长孙无忌、侍中于志宁议太宗庙乐曰:“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 上帝,以配祖考。’请乐名崇德之舞。”制可之。后文德皇后庙,有司据礼停 光大之舞,惟进崇德之舞。

    光宅元年九月,高宗庙乐,以钧天为名。中宗庙乐,奏太和之舞。开 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庙奏景云之舞。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准十二年东封 太山日所定雅乐,其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祇。皇 帝行,用太和之乐。其封太山也,登歌、奠玉币,用肃和之乐;迎俎,用 雍和之乐;酌献、饮福,用寿和之乐;送文、迎武,用舒和之乐;亚 献、终献,用凯安之乐;送神,用夹钟宫元和之乐。神社首也,送神用林 钟宫顺和之乐。享太庙也,迎神用永和之乐;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 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之舞,世祖元 皇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之舞,太宗文皇帝酌献用 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献用钧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献用太和 之舞,睿宗大圣贞皇帝酌献用景云之舞;彻豆,用雍和之舞;送神,用黄 钟宫永和之乐。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时。自有事东巡,亲谒九庙,圣情慎礼, 精祈感通,皆祠前累日考定音律,请编入史册,万代施行。”下制曰:“王公卿士, 爰及有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为名者,斯至公之事,朕安得而辞焉。然则 大咸、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乐章,今之所定,宜曰 大唐乐。”皇祖弘农府君至高祖大武皇帝六庙,贞观中已诏颜师古等定乐章舞 号。洎今太常寺又奏有司所定献祖宣皇帝至睿宗圣贞皇帝九庙酌献用舞之号。

    天宝元年四月,命有司定玄元皇帝庙告享所奏乐,降神用混成之乐,送神 用太一之乐。宝应二年六月,有司奏:玄宗庙乐请奏广运之舞,肃宗庙乐 请奏惟新之舞。大历十四年,代宗庙乐请奏保大之舞。永贞元年十月,德 宗庙乐请奏文明之舞。元和元年,顺宗庙乐请奏大顺之舞。元和十五年, 宪宗庙乐请奏象德之舞。穆宗庙乐请奏和宁之舞。敬宗庙乐请奏大钧 之舞。文宗庙乐请奏文成之舞。武宗庙乐请奏大定之舞。

    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太宗谓侍臣曰:“朕昔在籓,屡有征 讨,世间遂有此乐,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 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示不忘于本也。”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进曰:“陛下以圣武 戡难,立极安人,功成化定,陈乐象德,实弘济之盛烈,为将来之壮观。文容习仪, 岂得为比。”太宗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 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为过矣。”德彝顿首曰:“臣不敏,不足以知之。” 其后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 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水之滨, 赋诗十韵。其宫即太宗降诞之所。车驾临幸,每特感庆,赏赐闾里,有同汉之宛、 沛焉。于是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等于乐府,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 令童兒八佾,皆进德冠、紫袴褶,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国有大庆,与 七德之舞皆奏于庭。七年,太宗制破阵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 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令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 人,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 数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 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武臣列将咸上寿云:“此舞皆是陛下百战百胜之 形容。”群臣咸称万岁。蛮夷十馀种自请率舞,诏许之,久而乃罢。十四年,有景 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硃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宴 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也。

    永徽二年十一月,高宗亲祀南郊,黄门侍郎宇文节奏言:“依仪,明日朝群臣, 除乐悬,请奏九部乐。”上因曰:“破阵乐舞者,情不忍观,所司更不宜 设。”言毕,惨怆久之。显庆元年正月,改破阵乐舞为神功破阵乐。二年, 太常奏白雪琴曲。先是,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来,此声顿绝,虽 有传习,又失宫商,令所司简乐工解琴笙者修习旧曲。至是太常上言曰:“臣谨按 礼记、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 歌。又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