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十三,口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去京师二千一百 里,去东都三千一百九十里。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匡州置,后随州移徙

    归仁 旧兰池州之长泉县。开元二十六年,置归仁县

    怀德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塞门县置。

    胜州下都督府 隋置胜州,大业为榆林郡。武德中,平梁师都,复置胜州。天 宝元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领县二,户四千一百八十七,口二万 九百五十二。去京师一千八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榆林 隋旧

    河滨 隋榆林郡地。贞观三年,置云州于河滨,因置河滨县。四年,改为威州。 八年废,河滨属胜州。

    麟州下 天宝元年,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 郡。乾元元年,复为麟州,领县三,户二千四百二十八,口一万九百三。去京师一 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新秦 天宝元年,分连谷、银城二县地置

    连谷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银城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 都护府。北至阴山七十里,至回纥界七百里。旧领县一,户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 十八。去京师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在黄河之北。

    阴山 天宝元年置。

    河南道

    东都 周之王城,平王东迁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内东北隅,自赧王已后及东汉、 魏文、晋武,皆都于今故洛城。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 是也。北据邙山,南对伊阙,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 东西十五里七十步,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都内纵横各十街,街分一百三坊、 二市。每坊纵横三百步,开东西二门。

    宫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城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一十五步。宫城有 隔城四重。正门曰应天,正殿曰明堂。明堂之西有武成殿,即正衙听政之所也。宫 内别殿、台、馆三十五所。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即 宫城,北连禁苑。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正门曰提象,正殿曰观风。其内别殿、亭、 观九所。上阳之西,隔谷水有西上阳宫,虹梁跨谷,行幸往来。皆高宗龙朔后置。 禁苑,在都城之西。东抵宫城,西临九曲,北背邙阜,南距飞仙。苑城东面十七里, 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苑内离宫、亭、观一十四所。

    河南府 隋河南郡。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 谷、嵩、管、伊、汝、鲁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 陆浑、伊阙等九县。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 洛州都督府,领洛、怀、郑、汝等四州,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元年,割谷州之新 安来属。七年,又割谷州之寿安来属。八年,移治所于河南县之宣范坊。十八年, 废都督府,省缑氏、嵩阳二县。显庆二年,置东都,官员准雍州。是年,废谷州, 以福昌、长水、永宁、渑池等四县,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郑州之汜水来 属。龙朔二年,又以许州之阳翟,郑州之密县,绛州之垣县来属。乾封元年,以垣 县隶绛州。咸亨四年,又置柏崖、大基二县。其年,省柏崖县。上元元年,复置缑 氏县。永淳元年,复置嵩阳县。光宅元年,改东都为神都。垂拱四年,置永昌县。 载初元年,置武临县。天授元年,置武泰县,寻废。仍改郑州之荥阳、武泰来属。 三年,置来廷县。神龙元年,改神都复为东都;废永昌、来廷三县;改武泰、荥阳 还郑州。先天元年,置伊阙县。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二十二年,置河阴县。 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也。天宝,领县二十六,户十九万四千七百四十六,口一 百一十八万三千九十三。在西京之东八百五十里。

    河南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司隶台。贞观元年,移治所于大理寺。贞观二年, 徙理金墉城。六年,移治都内之毓德坊。垂拱四年,分河南、洛阳置永昌县,治于 都内之道德坊。永昌元年,改河南为合宫县。神龙元年,复为河南县,废永昌县。 三年,复为合宫县。景龙元年,复为河南县

    洛阳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大理寺。贞观元年,徙治金墉城。六年,移治都 内之毓德坊。垂拱四年,分置永昌县。天授三年,又分置来廷县,治于都内之从善 坊。龙朔元年,废来廷县。神龙二年十一月,改洛阳为永昌县。唐隆元年七月,复 为洛阳

    偃师 隋县

    巩 隋县

    缑氏 隋县。贞观十八年省。上元二年七月复置,管孝敬陵,旧县治西北涧南。 上元中,复置治所于通谷北,今治是

    告成 隋阳城县。武德四年,割阳城、嵩阳、阳翟置康城县,又置嵩州,治阳 城。贞观元年,割阳翟隶许州。三年,省嵩州及康城县,以阳城、嵩阳属洛州。登 封元年,将有事嵩山,改为告成县

    登封 隋嵩阳县。贞观十七年省。永淳元年七月,复置。二年,又废。光宅元 年,又置。登封元年十二月,改为登封县。神龙元年二月,改为嵩阳。二年十一月, 复为登封

    陆浑 隋县

    伊阙 隋县

    伊阳 先天元年十二月,割陆浑县置

    寿安 隋县。义宁元年,移治九曲城,属熊州。贞观七年,移今治,属洛州。 长安四年,立兴泰宫,分置兴泰县。神龙元年废,并入寿安

    新安 隋县。义宁二年,置新安郡。武德元年,改为谷州,领新安、渑池、东 垣三县。四年,省东垣入新安。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渑池,新安移入废州城,改属 洛州。显庆二年十二月,废谷州,以福昌、新安、渑池、永宁,并怀州之河阳、济 源、温、王屋,郑州氾水,并隶洛州

    福昌 隋宜阳县。义宁二年,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又于新安 县置新安郡,领新安一县。武德元年,改宜阳郡为熊州,新安为谷州,割熊州之渑 池又置东垣县属之,仍改熊州之宜阳为福昌县。三年,割熊州永宁置函州。四年, 省东垣县。八年,废函州,复以永宁属熊州。贞观元年,省熊州,以永宁属谷州, 寿安属洛州。显庆二年,废谷州,福昌隶洛州也

    渑池 隋旧,治大坞城。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所于此,领福昌、渑池、永宁三 县。三年,县南移于双桥。其年,谷州又移治双桥。六年,又移理于福昌。显庆二 年十二月,废谷州,渑池隶洛州

    长水 隋长泽县。义宁元年,改为长水。武德元年,属虢州。贞观元年,属谷 州。显庆二年,隶洛州

    永宁 隋熊耳县所治。义宁二年,置永宁县,治永固城,属宜阳郡。武德元年, 改属熊州。三年,移治同轨城,改属函州。八年,复属熊州。贞观元年,改属谷州。 十四年,移于今所。十七年,移治鹿桥。显庆元年,谷州废,改隶洛州

    密 隋县。武德三年,置密州。四年废,县属郑州。龙朔二年,割属洛州

    河清 咸亨四年,分河南、洛阳、新安、王屋、济源、河阳置大基县。先天元 年,改为河清

    颍阳 载初元年,析河南、伊阙、嵩阳三县置武临县。开元十五年,改为颍阳。

    河阳氾水 温 河阴 已上县会昌三年割属孟州,阳翟还许州,济源还怀州, 王屋还怀州。

    孟州上 本河南府之河阳县,本属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河南府。以城临大河, 长桥架水,古称设险。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阳,太尉李光弼以重兵守河阳。及雍 王平贼,留观军容使鱼朝恩守河阳,乃以河南府之河阳、河清、济源、温四县租税 入河阳三城使。河南尹但总领其县额。寻又以氾水军赋隶之。会昌三年九月,中书 门下奏:“河阳五县,自艰难已来,割属河阳三城使。其租赋色役,尽归河阳,河 南尹但总管名额而已,使归一统,便为定制。既是雄镇,足壮三城,其河阳望昇为 孟州,仍为望,河阳等五县改为望县。”寻有敕,割河阴隶孟州,河清还河南府。 时河阳节度,以怀州为理所。会昌四年,又割泽州隶河阳节度使,仍移治所于孟州, 户口籍帐入河南府。

    河阳 隋县。武德四年,于隋河阳宫置盟州,领河阳、集城、温三县。八年, 废盟州,省集城入河阳县,以河阳、温属怀州。显庆二年,以河阳、温属洛州

    氾水 隋县。武德四年,分置成皋县。贞观元年,省入氾水,属郑州。显庆二 年,割属洛州,仍移治武牢城。垂拱四年,改为广武。神龙元年,复为氾水。开元 二十九年,移治所于武牢。成皋府在县北

    河阴 开元二十年,割氾水、荥泽二县置,管河阴仓

    温 旧属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洛州

    济源 隋旧县。武德二年,置西济州,又分置飗阳、蒸川、邵原三县。四年, 废西济州及邵原、蒸川、頠阳三县入济源,改隶怀州。

    郑州 隋荥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郑州于武牢,领氾水、荥阳、荥泽、 成皋、密五县。其年,又于管城县置管州,领管城、须水、圃田、清池四县。贞观 元年,废管州及须水、清池二县,以废管州之阳武、新郑四县属郑州。七年,自武 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旧领县八,户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三,口九万三千九百三十七。 天宝领县七,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八十一。至京师一千一 百五里,至东都二百七十里。

    管城 郭下,隋旧

    荥阳 隋县。天授二年,分置武泰县,隶洛州,又改荥阳为武泰。万岁通天元 年,复为荥阳,寻又为武泰。神龙复

    荥泽 隋旧

    新郑 隋旧

    中牟 隋圃田县。武德元年,改为中牟,属汴州。龙朔二年,改属郑州

    原武 隋旧。

    陕州大都督府 隋河南郡之陕县。义宁元年,置弘农郡,领陕、崤、桃林、长 水四县。二年,省崤县。武德元年,改为陕州总管府,管陕、鼎、熊、函、谷五州, 仍割长水属虢州。其年,复立崤县。二年,复割崤县属函州。三年,又置南韩州、 嵩州,并属陕府。四年,东都平,割熊、谷、嵩三州属洛州总管府。其年,罢洛州 总官,复以熊、谷、嵩三州来属;仍省南韩州入洛州。八年,废函州,以崤县来属。 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又以废芮州芮城、河北二县来属。十四年,改崤县为峡石县。 大足元年,割绛州之夏县来属,寻却还绛州。天宝元年,改为陕郡,置军。至德二 载十月,收两京。乾元元年,复为陕州,因割蒲州之解、安邑,绛州之夏县来属; 仍改安邑为虞邑。广德元年十月,吐蕃犯京师,车驾幸陕州,仍以陕为大都督府。 天祐初,昭宗迁都洛阳,驻跸陕州,改为兴德府,县次畿赤。哀帝即位,省,复为 大都督府。旧领县五,户二万一千一百七十一,口八万一千九百一十九。天宝领县 七,户三万九百五十,口十七万二百三十八。在京师东四百九十里,东至东都三百 三十里。

    陕 郭下。隋县

    峡石 隋崤县。义宁二年省。武德元年,复置。二年,割属函州。三年,自石 隖移治鸭桥。八年,改属陕州。十四年,移治峡石隖,因改为峡石县

    灵宝 隋桃林县。天宝元年,以掘得宝符,改为灵宝县

    芮城 隋县。武德二年,置芮州,领芮城、河北二县。贞观元年,罢芮州,以 芮城、河北属陕州

    平陆 隋河北县。义宁元年,置安邑郡,县属焉。天宝三载,太守李齐物开三 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为平陆县

    安邑 隋为虞州,郭下置安邑县,领安邑、解、夏、桐乡四县。贞观十七年, 废虞州及桐乡县以安邑、解县属蒲川,夏县属绛州。乾元元年,割属陕州,改安邑 为虞邑。大历四年,复为安邑县

    夏县 旧属虞州。贞观十七年,改隶绛州。乾元元年,改属陕州。

    安邑、夏县,天宝后,加管户一万八千五百。

    虢州望 汉弘农郡。隋废郡为弘农县,属陕州。隋末复置郡。义宁元年,改为 凤林郡,仍于卢氏置虢郡。武德元年,改为虢州,改凤林为鼎州。贞观八年,废鼎 州,移虢州于今治,属河南道。开元初,以巡按所便,属河东道。天宝元年,改为 弘农郡。乾元元年,复为虢州,以弘农为紧县,卢氏、硃阳、玉城为望县。天宝领 县六,户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万八千四十五。西至京师四百三十里,东至东 都五百五十三里。

    弘农 汉县,隋废。大业三年,于今湖城县西一里置,寻随郡移于弘农川。神 龙元年,改“弘”为“恆”开元十六年,复为弘农,州所治也。

    阌乡 隋县

    湖城 汉湖县,后加“城”字。乾元元年,改为天平县。大历四年,复为湖城。

    硃阳 隋县

    玉城 隋县,分卢氏置。

    卢氏 隋县。

    汝州望 隋襄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伊州,领承休、梁、郏城三县。 贞观元年,以废鲁州鲁山县来属。其年,省梁县,仍改承休为梁县。八年,改伊州 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证圣元年,置武兴县。先天元年,置临汝县。开 元二十六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仍改为临汝郡。 乾元元年,复为汝州也。旧领县三,户三千八百八十四,口一万七千五百三十四。 天宝领县七,户六万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在京师东九百 八十二里,至东都一百八十里。

    梁 隋承休县。贞观元年,改为梁县

    郏城 隋旧县

    鲁山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鲁州,领鲁山、lm阳二县。贞观元年,州废, 仍置lm阳县,以鲁山县属伊州。八年,改伊州为汝州

    叶 隋县。武德四年,置叶州。五年废,县属许州。开元四年,置仙州,领叶、 襄城、方城、西平、舞阳五县。二十六年,废仙州,以叶属汝州,襄城、舞阳属许 州,方城还唐州,西平属豫州

    襄城 隋旧县。武德元年,于此置汝州,领襄城、汝坟、期城三县。贞观元年, 废汝州及汝坟、期城二县,以襄城属许州。开元四年,属仙州。二十六年,还属许 州。其年,改属汝州也

    龙兴证圣元年,分郏城、鲁山置武兴县。神龙元年,改为中兴县。其年,又改 为龙兴

    临汝 先天元年置。贞元八年,以梁县西界二乡益之,兼移县于石壕驿。

    许州望 隋颍川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许州,领长社、长葛、许昌、 繁昌、黄台、氵隐强、临颍七县。贞观元年,废黄台、繁昌、氵隐强三县,以洧州 之扶沟、鄢陵,汝州之襄城,嵩州之阳翟,北沣之叶县来属。十三年,改置都督府, 管许、唐、陈、颍四州,而许州领长社、长葛、许昌、鄢陵、扶沟、临颍、襄城、 阳翟、叶九县。十六年,罢都督府。显庆二年,割阳翟属洛州。开元四年,割叶、 襄城置仙州。二十六年,仙州废,以叶、襄城、阳翟来属。其年,又以叶、襄城属 汝州。二十八年,又以襄城来属。是岁,又以叶属汝州。天宝元年,改为颍川郡。 乾元元年,复为许州。长庆三年,废溵州为郾城县,属许州。旧领县九,户一万五 千七百一十五,口七万二千二百二十九。天宝领县七,户七万三千二百四十七,口 四十八万七千八百六十四。在京师东一千二百里,至东都四百里。

    长社 郭下。隋颍川县。武德四年,改为长社,取旧名

    长葛 隋分许昌县置,取旧名

    许昌 旧县

    鄢陵 隋置洧州,后废为县,属许州

    扶沟 隋县。武德四年,置北陈州。其年,州废,县属洧州。九年,洧州废, 来属

    临颍 隋旧县。建中二年,隶溵州。贞元元年,州废来属

    舞阳 汉县,治所在古城内,属仙州。开元二十六年,隶许州。元和十三年, 移治于吴城镇

    郾城 本属豫州。长庆元年来属。

    汴州上 隋荥阳郡之浚仪县也。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汴州总管府,管汴、 洧、杞、陈四州,领浚仪、新里、小黄、开封、封丘等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 废开封、小黄、新里三县入浚仪,复以废杞州之雍丘、陈留,管州之中牟,洧州之 尉氏来属。龙朔二年,以中牟隶郑州。延和元年,复置开封县。天宝元年,改汴州 为陈留郡。乾元元年,复为汴州。建中二年,筑其罗城。旧领县五:浚仪、雍丘、 陈留、中牟、尉氏,户五万七千七百一,口八万二千八百七十九。天宝领县六,户 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在京师东一千三百五十里,东都四 百一里。

    浚仪 古县,隋置,在今县北三十里,为李密所陷。县人王要汉率豪族置县于 汴州之内,要汉自为县令。义宁元年,于县复置汴州,以要汉为刺史。武德四年, 移县于州北罗城内。贞观元年,移于州西一里,延和元年六月,割浚仪十四乡分置 开封县

    开封 汉县,在今县南五十里。贞观元年省,并入浚仪。延和元年六年,析浚 仪复置,并在郭下

    尉氏 隋县,属颍川郡。武德四年,于县置洧州,领尉氏、扶沟、康阴、新汲、 鄢陵、宛陵、归化七县。贞观元年,废洧州及康阴、宛陵、新汲、归化四县,以扶 沟、鄢陵属许州,尉氏属汴州

    陈留 隋县,属汴州。武德四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废杞州,陈留属汴州

    封丘 隋县

    雍丘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杞州,领雍丘、陈留、圉城、襄邑、外黄、济 阳六县,权于州内以仓院置。贞观元年,废杞州及济阳、围城、外黄三县,以襄邑 属宋州,陈留、雍丘属汴州,而移县入废杞州。

    蔡州上 隋汝南郡。武德四年四月,平王世充,置豫州总管府,管豫、道、舆、 息、舒五州。豫州领安阳、平舆、真阳、吴房、上蔡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 舆、道、舒、息四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平舆、新蔡二县,复以道州之郾城, 息州之新息,朗州之朗山,舒州之褒信、新蔡五县来属。天授三年,又置平舆、西 平两县。开元四年,以西平属仙州。二十六年,省仙州,复以西平来属。天宝元年, 改为汝南郡。乾元元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改为蔡州。旧领县十,户一万二千 一百八十二,口六万四百一十五。天宝领县十一,户八万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万 二百五。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六百七十里。

    汝阳 隋旧县。治郭下

    朗山 汉安昌县,隋改为朗山

    遂平 隋吴房县。元和十二年,讨吴元济于文城栅,置行吴房县,权隶溵州。 贼平,改为遂平县,隶唐州。长庆元年,复隶蔡州

    郾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道州,领郾城、邵陵北武、西平四县。贞观元 年,废道州及北武、邵陵、西平三县,以郾城属豫州。本治溵水南。开元一十年, 因大水,移治溵水北。元和十二年,于县置溵州。长庆元年,废溵州,以郾城隶许 州

    上蔡 隋县

    新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舒州,领新蔡、褒信二县。贞观元年,废舒州, 新蔡属豫州

    褒信 后汉县

    新息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贞观元年, 废息州及淮川、长陵二县,以新息属豫州

    平舆 隋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

    西平 汉县。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元和十二年,隶溵州。州废,隶蔡 州

    真阳 汉慎阳县,隋为真阳。载初元年,改为淮阳。神龙元年复。

    滑州望,隋东郡。武德元年,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也。二年,陷贼。及平 王世充,复置,领白马、卫南、韦城、匡城、灵昌、长垣七县。八年,废长垣县入 匡城,以废东梁州之酸枣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复为滑州。 旧领县七,户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口六万四千九百六十。天宝,户七万一千九百 八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七百九十。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五百三十里。

    白马 郭下。汉县。卫南 隋楚丘县。后以曹有楚丘,乃改为卫南县,治古楚 丘城。仪凤元年,移治西北滨河之新城。永昌元年,又移于楚丘之城南

    韦城 隋分白马县置于古城韦氏之国城

    匡城 汉长垣县,隋改为匡城

    胙城 汉南燕县,隋改为胙城,隶滑州

    酸枣 汉县

    灵昌 隋分酸枣县置。灵昌者,河津之名。

    陈州上,隋淮阳郡。武德元年,讨平房宪伯,改为陈州,领宛丘、箕城、扶乐、 太康、新平五县。贞观元年,废扶乐、箕城、新平三县,复以沈州之项城、溵水二 县来属。长寿元年,置武城县。证圣元年,置光武县。天宝元年,改陈州为淮阳郡。 乾元元年,复为陈州。旧领县四,户六千三百六十七,口三万九百六十一。天宝领 县六,户六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在京师一千五百二十里, 至东都七百一十七里。

    宛丘 郭下。隋县

    太康 汉阳夏县,隋改太康,以县东有太康城

    项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阳、南顿、溵水五县。 贞观元年,废沈州,以县属陈州

    溵水 汉汝阳县。改为溵水。建中二年,隶溵州。兴元元年,废溵州,县隶陈 州

    南顿 隋县。武德六年,省入项城。证圣元年,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 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

    西华 汉县。武德元年,改为箕城县。贞观元年,省入宛丘。长寿元年,割宛 丘置武城县,以县本楚武王所筑故也。神龙元年,复为箕城。景云元年,改为西华, 复古名也。

    亳州望 隋谯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亳州,领谯、城父、谷阳、鹿邑、 酂五县。五年,置总管府,管谯、亳、宋、北荆、颍、沈六州。七年,改为都督府。 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亳州不改。十七年,废谯州,以临涣、永城、山桑三县来属。 天宝元年,改为谯郡。乾元元年,复为亳州也。旧领县八,户五千七百九十,口三 万三千一百七十七。天宝,户八万八千九百六十,口六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一。至 京师一千七百里,至东都八百九十八里。

    谯 郭下。贞观十七年,自古谯城移入州城置

    酂 汉县。隋属沛郡。武德四年,改属亳州。开元二十六年,移于汴城垣阳驿 置

    城父 隋旧

    鹿邑 隋旧

    真源 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 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临涣 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省,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 属徐州。县本治铚城,十七年移治所于废谯州。元和九年,割属宿州

    永城 隋县,属谯州。贞观十七年废,属亳州。旧治于马浦城东北三里。武德 五年,移置于马浦城

    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

    颍州中 汉汝南郡。隋为汝阴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于汝阴县西北十里置 信州,领汝阴、清丘、永安、高唐、永东等六县。六年,改为颍州,移于今治,省 高唐、永乐、永安三县。贞观元年,省清丘县。八年,又以废涡州之下蔡县来np。 天宝元年,改为汝阴郡。乾元元年,复为颍州。长庆二年,以颍州隶滑郑节度使。 旧领县三,户二千九百五,口一万四千一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七百七, 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二十里,至东都九百六十里。

    汝阴 郭下。汉县

    颍上 隋置治所于古郑城。武德四年,移于今治

    下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涡州,下蔡隶之。八年,州废,县属颍州也

    沈丘 古曰寝丘,至隋不改。神龙二年,改为沈丘。

    宋州望 隋之梁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宋州,领宋城、宁陵、柘城、谷 熟、下邑、砀山、虞城七县。其年,以虞城属东虞州。五年,废东虞州,仍以虞城 来属。贞观元年,废杞州,以襄邑县来属,仍省柘城县。十七年,以废戴州之单父、 楚丘来属。永淳元年,又置柘城县。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乾元元年,复为 宋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一千三百三,口六万一千七百二十。天宝领县十,户一十 二万四千二百六十八,口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七 百八十里。

    宋城 郭下。治古睢阳城。汉睢阳县,隋改为宋城

    襄邑 隋置。武德二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属宋州

    宁陵 汉县,久废。隋特置。贞观元年,并柘城县入

    虞城 隋分下邑县置。武德四年,属宋州。其年,于县置东虞州。五年,州废, 县属宋州。

    砀山 旧安阳县,隋改为砀山,属宋州

    下邑 汉县

    谷熟 汉县。武德二年,于县置南谷州。四年,州废,县属宋州

    单父 古邑。隋于县置戴州,大业废。武德五年,复置戴州。贞观十七年,戴 州废,县属宋州

    楚丘 治古巳氏城,属戴州。贞观十七年,属宋州

    柘城 秦县,久废。隋复置。贞观初废。永淳元年,析谷熟、宁陵复置。

    曹州上 隋济阴郡。武德四年,改为曹州,领济阴、定陶、冤句、离狐、乘氏, 并置蒙泽、普阳等七县。其年,省普阳县。五年,以废梁州之考城来属。贞观元年, 省定陶、蒙泽二县入济阴。十七年,以废载州之成武来属。天宝元年,改曹州为济 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曹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二百四十四,口五万四千九百八十 一。天宝领县六,户十万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万六千八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 千四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东北六百五十七里。

    济阴 郭下。隋县

    考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梁州,领考城县。五年,州废,以县属曹州

    冤句 汉县。武德四年,分县西界置济阳县,属杞州。贞观元年,废济阳,并 入冤句

    乘氏 汉县,春秋之重丘地也

    南华 汉离狐县,累代不改。天宝元年,改为南华

    成武 汉县。隋属戴州。州废,属曹州。

    濮州上 隋东平郡之鄄城县也。武德四年,置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 濮、昆吾、濮阳、永定、安丘、长城九县。五年,废安丘、长城二县。八年,废昆 吾、永定、廪城三县。贞观八年,割济州之范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濮阳郡。乾 元元年,复为濮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二十八,口四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天宝, 户五万七千七百八十一,口四十万六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五百七十里,至东 都七百三十五里。

    鄄城 古县。后汉于县置兗州。武德四年,分置永定县。八年,并入鄄城。

    濮阳 隋旧。武德四年,分置昆吾县。八年省,并入濮阳

    范 汉县。武德二年,置范州,治昆吾城。五年,州废,县属济州。贞观八年, 改属濮州。

    雷泽 汉县。武德四年,分置廪城县。贞观八年,省入雷泽

    临濮 武德四年,分雷泽置。五年,省长城县并入。

    郓州上 隋东平郡之须昌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于郓城置郓州,领郓城、 须昌、宿城、钜野、乘丘五县。又以废寿州之寿张来属。其年,置总管府,管郓、 濮、兗、戴、曹五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仍以钜野属戴州。又废宿城、乘丘二 县。八年,自郓城移治须昌。景龙元年,又置宿城县。天宝元年,改郓州为东平郡。 乾元元年,复为郓州。旧领县三:须昌、郓城、寿张;户四千一百四十一,口二万 一千六百九十二。天宝领县五,户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四千五百三十。 天宝十三载,废济州,其所管五县,并入郓州。济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九百五,口 三万四千五百一十。天宝,领户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九,口二十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九, 并入郓州。在京师东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去东都东北九百七十三里。今领县十。

    寿张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 寿良入寿张,属郓州

    郓城 汉寿良县。隋改为万安县,仍于县置郓州,寻改万安为郓城。贞观八年, 移郓州治所于须昌县

    钜野 汉县。隋县升为州。寻废,属戴州。贞观十七年,载州废,钜野来属

    须昌 郭下。汉县,故城在今郓州东南三十二里。隋于故城置宿城县,仍置须 昌县于今所。贞观八年,州自郓城移于须昌县。后废宿城县。景云三年十二月,复 分须昌置宿城县。贞元四年,改宿城为东平县,移就郭下。大和四年,改为天平县。 六年七月,废天平县入须昌县

    卢县 汉旧。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领卢、平阴、长清、东阿、阳 谷、范六县。又置昌城、济北、谷城、孝感、冀丘、美政六县。六年,废美政、孝 感、谷城、冀丘、昌城五县。八年,割范县属濮州。贞观元年,又废济北县入长清。 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济州。十三载六月一日,废济州,卢、长 清、平阴、东阿、阳谷等五县并入郓州

    平阴 汉肥城县。隋为平阴,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大和六 年,并入东阿县。开成二年七月,节度使王源中奏置平阴县

    东阿 汉县。隋属济州。州废,属郓州

    阳谷 隋置,取县界阳谷台为名,属济州。州废,属郓州

    中都 汉平陆县,本治殷密城,在今治西三十九里。天宝元年,改为中都,移 于今治。

    泗州中,隋下邳郡。武德四年,置泗州,领宿预、徐城、淮阳三县。贞观元年, 省淮阳县入宿预,以废邳州之下邳,废连州之涟水来属。八年,又以废仁州之虹县 来属。总章元年,割海州沐阳来属。咸亨五年,沐阳还海州。长安四年,置临淮县。 开元二十三年,自宿预移治所于临淮。天宝元年,改为临淮郡。乾元元年,复为泗 州,旧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五十,口二万六千九百二十。领宿豫、涟水、徐城、虹、 下邳。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九。今领县三: 临淮、涟水、徐城。其虹县割隶宿州,宿预、下邳隶徐州。

    临淮、长安四年,割徐城南界两乡于沙熟淮口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三年,移治 郭下

    涟水 隋县。武德四年,置涟州,仍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废涟州,并省金 城县,以县属泗州。总章元年,改为楚州。咸亨五年,还属泗州

    徐城 汉徐县。隋为徐城县,属泗州,治于大徐城。开元二十五年,移就临淮 县。

    海州中 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 州领朐山、龙沮、新乐、曲阳、沐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九县。六年,改新 乐为祝其。七年,以东楚州属扬府,又以沂州来属。八年,废环州及龙沮、祝其、 曲阳、厚丘、利城六县,仍以废环州之东海来属。九年,废涟州。贞观元年,罢都 督府。天宝元年,以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复为海州。旧领县四:朐山、东海、 沐阳、怀仁,户八千九百九十九,口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五百 四十九,口十八万四千九。在京师东二千五百七十里,至东都一千七百五十四里。

    朐山 郭下。汉朐县,后加“山”字

    东海 汉赣榆县。武德四年,置环州,领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八年, 废环州,仍废青山等三县入东海县,隶海州。县治郁州,四面环海

    沐阳 汉厚丘县。后魏改沐阳

    怀仁 后魏置。

    兗州上都督府 隋鲁郡。武德五年,平徐圆朗,置兗州,领任城、瑕丘、平陆、 龚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元年,省曲阜县。其年,又省东泰州,以博城县 来属。八年,复置曲阜县。十四年,置都督府,管兗、泰、沂三州。十七年,以废 戴州之金乡、方舆来属。长安四年,置莱芜县。天宝元年,改兗州为鲁郡。乾元元 年,复为兗州。旧领县八,户九千三百六十六,口一万五千四百二十八。天宝领县 十一,户八万八千九百八十七,口五十八万六百八。中都割属郓州。在京师东一千 八百四十三里,去东都一千七十里。

    瑕丘 郭下。宋置兗州于鲁瑕邑故治,隋因置瑕丘县

    曲阜 隋县。贞观元年省,八年复置

    乾封 隋博城县。武德五年,于县置东泰州,领博城、梁父、嬴、肥城、岱六 县,贞观元年,罢东泰州,省梁父、嬴二县入博城。仍以博城属兗州,兼省肥城。 乾封元年,高宗封泰山,改为乾封县。总章元年,复为博城。神龙元年,又为乾封

    泗水 汉卞县。隋分汶阳县于卞县古城置泗水县

    邹 古邾国,鲁穆公改为邹

    任城 汉县。北齐于县置高平郡。隋废,县属兗州

    龚丘 北齐平原县,隋改为龚丘

    金乡 后汉县。武德四年,于县置金州,领方舆、金乡二县。五年,改金州为 戴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以金乡、方舆属兗州,以单父、楚丘属宋州,成武属曹 州,钜野属郓州

    鱼台 汉方舆县。隋属戴州。贞观十七年,戴州废,县入兗州。宝应元年,改 为鱼台,以城北有鲁公观鱼台

    莱芜 汉县,晋废。后魏于古城置嬴县。贞观初,废入博城县。长安四年,于 废嬴县置莱芜县。元和十五年,并入乾封县,寻却置,属兗州。

    徐州上 隋彭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管徐、邳、泗、鄫、 沂、仁六州。徐州领彭城、萧、沛、丰、滕、符离、诸阳七县。贞观元年,废诸阳 县入符离。二年,省鄫、邳二州,仍以谯州来属。七年,以沂州属海州都督。八年, 废仁州入谯州。其徐州都督,管徐、泗、谯三州。十七年,罢都督府。以废谯州之 蕲县来属。天宝元年,改徐州为彭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徐州。旧领县六,户八千 一百六十二,口四万五千五百三十七。天宝领县七,户六万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 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在京师东二千六百里,至东都一千二百五十七里。

    彭城 汉彭城郡治也

    萧 汉县。隋为龙城县,寻改为萧

    丰 汉县。北齐置永昌郡,寻省为丰县

    沛 汉县,隋废。武德复置

    滕县 古滕国,隋置县

    宿迁 晋宿预县,元魏于县置徐州。州移彭城县,隶泗州,宝应元年,以犯代 宗讳,改“预”为“迁”仍隶徐州

    下邳 汉下邳郡。元魏置东徐州,周改邳州,隋废。武德四年,复邳州,领下 邳、郯、良城三县。贞观元年,废邳州,仍省郯、良城二县,以下邳属泗州。元和 中,复属徐州。

    宿州上 徐州之符离县也。元和四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离置宿州,仍割徐州 之蕲、泗州之虹。九年,又割亳州之临涣等三县属宿州。大和三年,徐泗观察使崔 群奏罢宿州,四县各归本属。至七年敕,宜准元和四年正月敕,复置宿州于埇桥, 在徐之南界汴水上,当舟车之要。其旧割四县,仍旧来躭。州新置,元和已来,未 计户口。

    符离 汉县。隋治朝解城。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元和四年正月,置宿州, 仍为上州

    虹 汉县。隋曰夏丘县,武德四年,属仁州。其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属仁 州。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废仁州,以虹县属泗州,移治夏丘故城。元和四 年,割属宿州

    蕲 汉县。后魏加“城”曰蕲城县。隋去“城”字,属北谯州。贞观十七年, 废谯州,属徐州。旧治谷城,显庆元年,移于今所。元和四年,割属宿州也

    临涣 隋旧。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大和元年,割属宿州。

    沂州中 汉东海郡之琅邪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置沂州,领费、临沂、颛 臾三县。又置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六年,省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入临沂。贞 观元年,省颛臾入费县。其年,省鄫州,以承县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新泰、 沂水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邪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旧领县五,户四千 六百五十二,口二万三千九百。天宝,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 十七。在京师东二千二百五十四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

    临沂 汉县,州所治。后魏置郯郡,又改为北徐州,并在此县。后周置沂州

    承 汉县,隋兰陵县。武德四年,置鄫州,以兰陵隶之,仍改为承县,别置兰 陵、鄫城二县,属鄫州。贞观元年,鄫州与二县俱废,以承县来属沂州。

    费 汉县。春秋时费国。

    新泰 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武德五年,属莒州。贞观八年,莒州废, 县属沂州。

    沂水 汉东莞县。隋改为东安县,寻改为沂水。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领沂 水、新泰、莒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县属密州,沂水、新泰属沂州。

    密州中 隋高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八 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旧领县四, 户三千五百八十,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 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三十里,至东都东一千八百六十九里。

    诸城 州所治,本汉东武县城也。隋移入废高密郡城,因改为诸城

    辅唐 汉安丘县,属北海郡。乾元二年,刺史殷仲卿奏请治于故昌安城,因改 为辅唐

    高密、汉县。隋末大乱,废之。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六年,并高密、 胶西两县,移就故夷安城。城,旧高密县也。仍废胶西县

    莒 汉县,属东海郡。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州废,以县属密州。

    齐州上 汉济南郡,隋为齐郡。武德元年,改为齐州,领历城、山茌、祝阿、 源阳、临邑五县。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东泰、谭、淄、济六州。贞观元年, 废都督府及谭州,省源阳县。又以废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来属。七 年,又置都督府,管齐、青、淄、莱、密五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淄郡。五载,为 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旧领县八,户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三,口六万一千七 百七十一。天宝,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在京师东 北二千六十九里,至东都东北一千二百四十四里。今管县六,并三县也。

    历城 汉县,属济南郡。旧志有平陵县。贞观十七年,齐王祐起兵,平陵人不 从顺,遂改为全节。元和十年正月,以户口凋残,并全节入历城县

    章丘 汉阳丘县。隋为章丘。武德二年,于平陵县置谭州,领平陵、亭山、章 丘、营城四县。八年,废营城入平陵,又以废邹州之临济来属。贞观元年,废谭州 为平陵县,属齐州,章丘亦来属

    亭山 隋县。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章丘县,因废亭山

    临邑 汉县。武德元年,属谭州。州废来属

    长清 隋置,属济州。贞观十七年,属齐州。旧志有丰齐县,古山茌邑也。天 宝元年改为丰齐。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长清县

    禹城 汉祝阿县。天宝元年,以为禹城,以县西有禹息故城

    临济 汉之菅县。隋为朝阳县,寻改为临济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邹州,领临 济、蒲台、高苑、长山、邹平五县。八年,废邹州,县属谭州。州废,属齐州。

    青州上 隋北海郡。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管青、潍、登、牟、莒、密、 莱、乘八州。青州领益都、临朐、临淄、般阳、乐安、时水、安平等七县。八年, 省乘、潍、牟、登四州,以废潍州之北海,废乘州之千乘、寿光、博昌来属,省般 阳、乐安、时水、安平四县。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青州为北海郡。 乾元元年,复为青州。旧领县七,户一万六百五十八,口五万六千三百一十七。天 宝,户七万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万二千七百四。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五十里, 至东都一千五百七里。

    益都 汉县。在今寿光县南十里故益都城是也。北齐移入青州城北门外为治所。

    临淄 汉县,治古齐国城。久废,隋复置。

    博昌 汉县,治故郡城。乐安,隋县。武德二年,属乘州。州废,属青州。总 章二年,移治于今所

    寿光 汉县。隋移治所于博昌县。初属乘州,州废来属。

    千乘 汉千乘国,后汉改为乐安郡。宋、齐废,隋置千乘县。武德二年,于县 置乘州,领千乘、博昌、寿光、新河五县。六年,废新河县。八年,乘州废,千乘 等县隶青州。

    临朐 汉县。隋为逢山县,寻复为临朐,属北海郡。

    北海 汉平寿县。隋置北海郡。开皇三年罢郡,置下密县于废郡城。大业二年, 改为北海县。武德二年,于县置潍州,领北海、连水、平寿、华池、城都、下密、 东阳、寒水、訾亭、潍水、汶阳、胶东、营丘、华宛、昌安、都昌、城平等十七县。 六年,唯留北海、营丘、下密三县,余十四县并废。八年,废潍州,仍省营丘、下 密二县,以北海属青州。

    淄州上 隋齐郡之淄川县。武德四年,置淄州,领淄川、长白、莱芜三县。六 年,废长白、莱芜二县。八年,又以废邹州之长山、高苑、蒲台三县来属。天宝元 年,复为淄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淄州。景龙元年,分高苑置济阳县,又并高苑。 又割蒲台隶之,后割属棣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三百二十三,口三万四千四百二十 五。天宝,户四万二千七百三十七,口二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在京师东北二千一 百三十三里,东都东北一千四百二十五里。今管县四,并济阳入高苑。

    淄川 郭下。汉般阳县。武德初,属淄州

    长山 汉于陵县。武德初,属邹州。州废,属淄州

    高苑 隋置。初属邹州,州废来属。景龙元年,分置济阳县。元和十五年,并 入高苑

    邹平 汉县。北齐为平原县。隋移治汉邹平故城,因改为邹平。初属谭州,州 废来属。

    棣州上 后汉乐安郡。隋渤海郡之厌次县。武德四年,置棣州,领阳信、乐陵、 滳河、厌次四县,治阳信。六年,并入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于乐陵县,领 厌次、滳河、阳信三县,又割淄州之蒲台隶焉。而乐陵属沧州。天宝元年,改为乐 安郡。上元元年,复为棣州。领县五,户三万九千一百五十,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 五十九。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一十里,东都东北一千三百七十里。

    厌次 郭下。汉富平县。隋属沧州。武德四年,改属棣州。六年,省棣州,复 隶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厌次还属

    滳河 隋县

    阳信 汉县,属渤海郡。贞观十七年,改属棣州

    蒲台 汉漯沃县。隶淄州。割属棣州

    渤海 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

    莱州中 汉东莱郡,隋因之。武德四年,讨平綦顺,置莱州,领掖、胶水、即 墨、卢乡、昌阳、曲城、当利、曲台、胶东九县。六年,废曲城、当利、曲台、胶 东四县。贞观元年,废卢乡,割登州之文登、废牟州之黄来属。麟德元年,置牟平 县。如意元年,割黄县、文登、牟平置登州。天宝元年,改莱州为东莱郡。乾元元 年,复为莱州。旧领县六:掖、黄、文登、昌阳、即墨、胶水,户一万一千五百六 十八,口六万三千三百九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八,口七万一千 五百。在京师东北二千五百九十九里,去东都一千八百五十二里。

    掖 州治 汉东莱郡也。隋置掖县,属莱州

    昌阳 汉县,置于古昌阳城。永徽元年,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

    胶水 汉胶东国地。隋置县于古光州,因改名胶水

    即墨 汉不其邑也。隋置即墨县。

    登州 汉东莱郡之黄县。如意元年,分置登州,领文登、牟平、黄三县,以牟 平为治所。神龙三年,改黄县为蓬莱县,移州治于蓬莱。天宝元年,以登州为东牟 郡。乾元元年,复为登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百九十八,口一十万八千九百。 在京师东三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二千七十一里。

    蓬莱 汉黄县,属莱州。如意元年,于县置登州。神龙三年,改为蓬莱,移于 今所

    牟平 麟德二年,分文登置,属莱州。如意元年,置登州,治牟平。神龙三年, 移治所于蓬莱县

    文登 隋旧县。武德四年,置登州,领文登、观阳二县。六年,以观阳属牟州, 又置清阳、廓定二县,属登州。贞观元年,登州及清阳、廓定二县并废,地入文登 县

    黄 汉旧县。神龙三年,改为蓬莱县,属登州,以为州治。先天元年,又割蓬 莱置黄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