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怀念我的外曾祖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曾祖用它来当作木枕头,里面放着曾祖喜欢的有关占卜的书籍和一些我们最喜欢吃的小甜点。我们兄妹闻着那木匣子传来的苹果味,贪恋着枕头匣子里的小甜食。曾祖就会爱怜的弹一下我们的小脑袋,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块糕。

    在我的记忆中,曾祖的那个盒子曾被我偷偷翻过好多次,那个箱子,从来就没上过锁,总是充满着诱人的水果的香味第一次打开它,我首先发现了一堆颜色各异的水果糖,然后看见了一个发黄的布包,上面放着一个眼镜,还有一个象大大的卷尺一样的东西,好像还有指针和刻度,当时就非常好奇,拿起来看了又看,想起了老师说过的指南针,很茫然,然后我慢慢的打开那个带线绳的包裹,发现里面是一本象茶水浸过般的发黄的草纸书,书是从右边线装的,字好象是毛笔,又好像是粗钢笔印上的那种,那时就很好奇,觉得和我平常见到的书不大一样,而且字我也不大认识,全是些繁体字。我生怕曾祖发现箱子被动过的痕迹,然后又很细心的将它们放回原位,顺手牵羊的拿了一颗洋糖塞进嘴里,高兴而去。

    后来我才知道,那用一块带线绳的印花方布包着的是易经书,那个象卷尺一般的东西是一只罗盘,那个老花镜是一副很好的石头眼镜,戴上它,眼睛会很舒服。

    多少年来,洛水两岸的乡邻,婚丧嫁娶,动土、开工、上梁择日、看墓穴,甚至丢了猫狗牲畜之类的事情,都会找曾祖来给掐算,这些东西就会派上用场。而曾祖掐算的总是很准确,又因为曾祖是村西头年纪最大的人,所以村子里人们善意的称曾祖为“西半仙”那些占卜用的书、罗盘和那副石头镜,现在已经随着曾祖埋进了深深的泥土中。记得葬礼那天,我在曾祖的那个木盒子里,放满了水果之类的东西,我们姐妹几个在曾祖灵柩的两侧,号啕大哭,一直到送他老人家平安入土。

    (四)

    小时候,我们在曾祖家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这些都是曾祖带领全家人在田间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曾祖家有菜园,瓜园,桃园,冬天里还会有各种香喷喷的干果。曾祖家的院子里也栽了一些果树,进门是一个很大的林金树,内院里有颗石榴树,一直伸向房顶,旁边还有一颗梨树,后院有一颗杏树。我们那时候从果树开花就盯上了这些果树,天天数着树上的果子,盼望着它们长大。记得那时候,最早让我们解馋的是庭院里的那棵林金树,盛夏里会挂满小果子,压的树枝沉甸甸的,我们姐妹在林金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开始偷着摘了,那时候最经典的动作就是一跑二跳三拉枝,总是怕被曾祖发现,他要弹一下脑袋的;那颗梨树很高,结的果子我们够不着,等梨还是青色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惦念了,可曾祖总说要等黄了的时候才能摘,于是我们就天天盼着它自己掉下来。

    曾祖不仅田间地头是个能人,还会做许多的家务活。儿时的我,总感觉曾祖是个无所不能的人。

    曾祖的手很巧,每年的端午,曾祖都会亲自给我们全家包粽子,鲜红的大枣,晶莹的糯米,碧绿的芦苇叶。曾祖包的种子十分好看,有棱有角;曾祖还是个大厨师,农家邻里过事,他也会去帮忙掌勺。逢年过节的,曾祖还会炸油条,做油糕。水盆羊肉也做得很不错,记得那年过腊八节,曾祖用煮好的羊肉,红白萝卜,豆腐,白菜,做成的腊八面,现在想起来还会让我流口水。曾祖还教会了我擀面条,记的那年暑假,13岁的我在外婆家做手工面,半天擀不好,曾祖从地里回来,洗过手,就亲自给我教如何擀面条,虽然那时他已经70多岁,但是看上去,动作很干脆麻利,一会儿,一张比案板还大的圆圆的面片就在眼前。现在每次擀面条,我都能想起他老人家。

    曾祖虽没上过学,但在村子里是个很有文化的人,他识文断字,并且通晓易经。记忆力也特别好,能将许多的历史典故娓娓到来,曾祖还乐善好施,对人宽厚仁慈,亲朋有难,曾祖必会助之。

    听外婆讲,多年前,一户从河南逃难而流落村中的人,因无处落脚,曾祖就让那人住在自家的屋里,和那家人共用一个灶火轮流做饭。这户人一住就是几年,后来才安家搬出,就成了乡邻,与曾祖家关系很好。还有一户人家,因为儿子结婚没房,曾祖就把自家的一间房子借做新房。平日里遇见乞讨流浪的人,曾祖也不忘递上一些干粮,送上一口开水。

    曾祖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但他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待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疼爱。我母亲年少时,村中女孩子基本没有上学读书的,而曾祖却支持母亲,并且还给母亲买了辆那时不多见的自行车,让母亲去几十里外的地方读书。

    在农村,还有个习俗,那就是每年的清明祭祀,家中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去,女孩子一般是不允许去上坟的。

    记得那时,曾祖从来都不在乎那些陈规陋习,更何况我们还是重外孙女(外姓)。他总是带着我们姐妹和舅舅的儿子,提上一个很漂亮的竹笼,里面放上一壶酒,盛上两碗颜色不同的凉面条,一碗白面,一碗用刺角(一种野菜)做成的绿面条,还有一些用白纸剪成的钱串子和几卷烧纸,几把香,前去上坟。曾祖让我们把钱串子插在坟头,率我们跪在曾祖母亲,也就是我外公的奶奶坟前,虔诚的祭拜。然后会带我们去外公的母亲,我们的曾奶奶坟前,最后会把那些白花花和绿油油的面条用筷子挑起,均匀地洒在坟堆上,给我们说:“孩子们,给你们曾奶奶磕头了。让她们来吃面了。”我们一个个趴在地上叩首,起来后立刻就在田地里嬉笑打闹,而细心的小小的我却还是发现了曾祖迷蒙的双眼和沉默的表情,不禁会问:“老爷,(平日的称呼)她们真会吃掉那些面条吗?”曾祖看着我,笑着摸摸我的脑袋:“会的,不信,你下次来这里看看,这些面条准不见了?”傻傻的我还真信了,呵!那时侯,我根本不会去体谅曾祖的心情

    (五)

    我们姐妹的童年里,曾祖过大寿是我们最盼望和高兴的日子。那天,妈妈总要象过年一样,给我们换上崭新的衣服和棉鞋。从外婆发面蒸白馒头开始,我们姐妹就兴奋起来,因为又可以象过年一样大吃筵席了。前来祝寿的亲朋很多,还有村子里的人,筵席从中午一直会持续到晚上。印象最深的是给曾祖拜寿了,曾祖站在房前,磕头的人从中院门一直排到大门口,我看见曾祖笑呵呵的,面向大家,两手平摊徐徐抬起,招呼大家“起身”那时,小小的我总是排在最后,看看前面那么多人向曾祖叩首,我忽然感觉曾祖就象一个“大人物”一样。曾祖过完寿,我们最开心了,因为有了很多吃橘子罐头和糕点的机会。

    我出生时,曾祖已经63岁了,以后的三十年里,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总是精神矍铄,步履生风,直到他离开我们时,身体状况也非常好。去世的前天还在炕头上看日历,跟舅舅说话,很遗憾的是,我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

    那是年关岁末,我们路过外婆家,其实车子已经到了二舅家门前,因为车上还有单位其他人,丈夫就催了我,我只是将买好的东西让外婆捎给曾祖,却没有去大舅家看看曾祖,回来的路上,我心情就很不好,还为一件小事情跟丈夫赌气,在车上哭得很伤心,我其实心里就觉得他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我得去看看。

    记得很清楚,大年初一,我跟妹妹通电话,就知道了他老人家的消息,2003年农历大年初二,他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所以这件事很是让我难过。现在只能在梦里再看看他老人家,只能在电脑中看看我亲自为他老人家做的电子相册和刻录的葬礼光盘,每每看到,我都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曾祖去世后,舅舅请我们那里的一位文化人士,为曾祖写挽联。因为那人有事在西安,所以这副挽联是在电话中一个字一个字传过来的。

    上联:生于贫弱长于动乱立于解放经历风霜坎坷练就百般武艺农事风水历史商务无所不通可谓出类拔萃。下联:辅其子媳导其存孙抚其曾玄老逢改革盛世乐享五世同堂年丰物阜人旦家兴诸事享顺堪称福寿全归。横批:九宵含笑

    这副挽联总结了曾祖平凡普通而又充满艰辛的一生,曾祖性情耿直,精明能干,为人忠厚,勤勤恳恳,持家以俭。他擅于经商,精于理财,勤于务农,乐于烹饪,好于种瓜,赏识文化,通晓易经,爱护儿孙,近亲睦邻,德高望重。

    曾祖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很多很多的记忆,一直以来都想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做怀念。又逢一年花开时,又是春雨落人间,又到一年清明祭,我知道曾祖已与天地融为一体,但我还是想斟上一杯酒,点上一柱香,捧上一碗面,再一次供奉纪念曾祖父他老人家。

    泪如泉涌,颗颗滴落泥土,怀念曾祖,永远在我心中

    2008年4月1日

    附祭文

    尊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以及所有前来参加吾舅公申老大人葬礼的同仁:大家好!

    吾舅公生于一九一零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吉时,于二oo三年正月二日凌辰三时寿终正寝,享年九旬有三。今天大人驾鹤而去,然大人有生之年恩泽乡邻亲友,不论是男婚女嫁,还是红白喜事,从洛河之滨到五龙山下,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大人的恩典,特别是大人对我xx家族老少,视甥如子,恩重如山,然人间生死两茫然,阴阳相隔无会期,再无报恩之期,此时此情面对灵堂,只能用泪水与语言表白,只恨才识短浅,不周之处,还望大人在天之灵海涵,众亲邻谅情。

    呜呼!苍天无情,祸降良善,惊闻舅公申老大人与世长辞,顿觉天倾地陷,直感万箭穿心,闻满堂哭声,恸彻肝肠,见亲朋纷纷吊孝,更忆生前,贤德舅公,人钦懿讫,其恩之重,甚于泰山,其情之深,过于湖海。今弃儿女别诸邻亲朋,溢然丧世,撒手人寰,悠悠苍天,雨雪纷飞,儿孙泣血,天地同悲。

    大人艰辛的一生,相伴于九十三个春秋,与岁月蹭磨相过,不落的春之花、夏之日、秋之叶、冬之雪,与您相随,然舅公曾告诉小甥,大人生不逢时,命运多歼,未及弱冠,早失怙恃,复逢天灾人祸,饥民盈野之岁,中失家偶,母子相依为命。居此险恶环境,沥尽人生艰难之途,是故自幼看遍冷暖,磨励了意志,遂养成忠厚善良之风,勤劳俭朴之习,立志振家立族。

    图生存、求发展、赡老母、济其妹、携妻室、育子女,昼耕耘于田间,晚作务于灯下,垦荒置田、瓜菜代粮,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无半刻闲暇,毕生对文化颇有赏识,对祖国自然科学易经有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最可贵的是大人一生善于理财,几乎每角钱都能用到合适的位置,用心良苦、伟业有望、才人辈出,使一个衰亡之家,复兴于xx之村。

    大人存亡之秋,谆谆教导子孙亲友学文化、学技术、吃苦耐劳、树德立志、同情穷人、和睦亲邻、勤勤恳恳。

    呼呜!人生难料,归途各殊,星移斗转、拼搏一生,求温饱赤难,大人屡经危难,亡妻献家,抚孤哺婴,遇人祸而节不改,逢天灾其志不移,一生光明磊落,为人禀性刚直,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天资聪颖,机智过人实平凡之圣贤。

    大人匆匆而去,魂归仙境,忆往昔笑容,唯在泪珠中显现,教诲在不尽的思念中存留,惜呼哀哉!

    联曰:

    幼失怙、中遭变、斯人饱经人世沧桑艰

    天垂泪、地泣悲、俊杰无量恩德长留驻

    xx小甥:xxx撰之、xxx定稿

    二oo三年正月初五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