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六十多年后,二百伍去世时虽然备享尊荣,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国际知名人士都纷纷以未来的传感方式向她的儿子表示慰问,请她儿子“节哀顺变”但是,这位中国未来伟大的杰出人物垂暮之年在人脑互联网上推出的二百万言的回忆录中,写他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对他有深刻影响的女性只有他姑母陆姐一人。他是由他姑母抚养成人的,没有他母亲的任何资料。这位伟大的杰出人物母亲的出身情况,比如:籍贯何处、生于何地、出生年月日、家庭状况、父母姓名等等一概阙如。所以,作者必须在这里专辟一章介绍一下二百伍。

    二百伍的大名叫伍小巷,但决非取自陆游的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小巷”绝对与那种高雅不沾一点边。她不知是被父亲还是母亲、或是其他什么人偷了来丢在一条小巷里的弃婴。那条小巷深藏于离陆姐和一亿六老家不远的一个贫困县的小镇。小镇不像城市,每条街巷都有名字,小镇的小巷是没有名字的,不然,二百伍很可能就以这条小巷的名字为名字了。

    大清早,有人在那条小巷中发现了她,报告给派出所。派出所的治安员跑来一看是个女婴,只包了块薄薄的烂花布,光着小身子一丝不挂。那时,在“只生一个好”的号召下,遗弃女婴已成为“多发性的社会现象”有时上公共厕所都会捡个回来,人们都见怪不怪了。而这个女婴看起来却很健康,外表没有一点毛病,圆滚滚白生生的很可爱。治安员抱回派出所。当时,这个穷县还没有儿童福利院,要送进儿童福利院还需翻山越岭抱到它上级的市里去。派出所所长说,当下眼前她就要吃、要喝、要穿、要尿、要拉屎,谁来给她换尿片喂汤喂水还不如看镇上哪家想要娃儿的,就叫哪家养起算了,哪怕每月由镇上贴点钱,也比隔山过水地送到城里的儿童福利院省事。

    恰好,这镇上有家姓伍的纸扎匠老夫妇俩没儿没女,听说派出所捡了个女娃儿就跑来想认领。纸扎匠夫妇俩都六十多岁了,平时靠给有丧事的人家扎纸人纸马过活。老头还是个残疾人,一条断腿自膝盖以下安了一条假腿。老妇人想要个女娃儿比较好,大了还能帮着干些家务活。于是派出所就与这老两口商定,每月由镇政府给他们五块钱补贴。老两口就抱了回去养着。

    在纸扎匠家,二百伍养到四五岁,女娃儿就能干点简单的家务活了。纸扎匠老头特别满意,每天晚上老头脱下假肢,被摩擦了一天的膝盖和假肢的接触部位,让女娃儿用小手按摩舒服得很。女娃儿每天晚上就用一双小手在光光的截肢面来来回回转着圈给老头按摩,那个光光的截肢面就是她小时候的玩具。除此之外,女娃儿整天就在纸人纸马问穿梭,没有一个玩伴。很快长到十二岁,镇上给老两口的补贴也由五块钱涨到八块,而老两口也过了七十岁了,对女娃儿越来越依赖,做饭洗衣买东西打扫房屋都由她干。女娃儿还很乖,从无一句顶撞老人的话,可以说是逆来顺受。原先镇上来催过多次,叫老两口让女娃儿上学。老两口都推三阻四地挡了回去,今年推明年,明年推后年。后来镇政府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儿童教育越抓越紧,就跟老两口说,如果再不让女娃儿上学,不但要停止给女娃儿的补贴,还要罚他们老两口的款。老两口被逼无奈,这才让女娃儿上学。

    上学要有个名字,老两口去学校给女娃儿报名的时候,小学校教务室职员问起来,老两口这才想起,从小到大都喊她“女娃儿”高兴时亲热一点叫她“女女”要上学,叫个什么学名好呢老头忽然想到,镇上人人都知道她是被人丢在一条小巷子里的,干脆就叫“小巷”吧。

    于是,女娃儿到十二岁时才有了个正式的姓名,跟老头姓伍,叫“伍小巷”

    十二岁的伍小巷才上小学一年级,当然跟六七岁的同班同学玩不到一起去,跟高年级的同学玩,人家不理睬她。伍小巷在学校,仍然像在纸人纸马中间一样,何况她每天回家还要做饭洗衣,也没有多少玩的时间。伍小巷孤独寂寞地上了四年学,居然连续跳级,把小学六年读完了。十六岁时小学毕业。而姓伍的老两口就在她小学毕业那年先后去世。镇政府就把伍小巷安排进了镇上的中学住校,开始读初中一年级。

    伍小巷自养父母去世后,在学校住校,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不用洗衣做饭了,玩的时间多了。可是同学们都知道她无父无母无家,是个弃婴,看不起她,不愿跟她一块儿玩耍。伍小巷看着同学们玩耍非常羡慕,可是自己一参加进去,人家就喊“去去去”!就是讨好地替同学们抬起飞出的毽子或是皮球送还到同学手上,也遭人白眼相向。

    可想而知,伍小巷自小就有强烈的自卑感,盼望着有人接近她,有人看得起她,有人愿意跟她一起玩耍,一起聊天,甚至想别人能接受她的关心,也心满意足。而这时,镇上的一个著名的小混混就趁虚而入。

    这个小镇虽然偏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繁荣起来。小镇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桌球室、电子游戏厅、打麻将的茶馆和卡拉ok厅等等游乐场所。这个小混混外号叫“皮猴”十四岁时就被学校开除,直到二十岁再也没进过学校,一天到晚就在这些娱乐场所穿梭进出。他爹是个不争气的赌鬼,妈也不工作,成天东家进西家出,传播张家长李家短的信息,一家三口靠大儿子大女儿在武汉打工挣的钱生活。

    一个星期六,皮猴在路上偶然遇见伍小巷,发现这女娃儿又白又嫩,穿着镇上中学的校服,身材圆滚滚的,性感诱人,可是脸上却是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就上去搭讪:

    “嗨!要不要到哪里耍一耍呀啷个了嘛是你妈打了你呀”

    伍小巷星期六没地方去,一个人跑到街上散心,正好碰上一个热情的小伙子主动跟她说话,马上高兴起来。

    “哪个妈打我哟!我倒盼个妈来打我,就是没得妈来打!”

    “嗨!那是为啥子唦哪有盼着挨打的你真生得贱!”

    两人一对话,皮猴才知道她是那个镇上人人皆知的弃婴,靠镇政府补贴养活大的,去年养父母也死了,没人管。这天,皮猴就带她去喝了啤酒,又打了会儿游戏机。伍小巷玩得心旷神怡,喜不自胜,第一次尝到了人间的快乐。分手时,两人约好了第二天星期日下午在镇边上的树林里见面。

    皮猴说:“那里有条小河,还有大树,树下面长好多花,叫你摘都摘不完!”

    第二天下午,伍小巷兴致勃勃地来到树林想跟皮猴一起摘花。下面的事就不用说了,皮猴哄着就在那棵大树下搞了她,反而摘了她的花。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教师的职责只是照本宣科,在课堂上能管住课堂秩序就很不错了,整个教育理念中严重缺乏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伦理教育;政治课尽是些离人们现实生活非常遥远的空洞教条,仅供背下来考试用;另方面,伍小巷从小就没有受过收养她的老两口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又没和女同学接触,从来没人教她知道什么是女性应有的羞耻感,只知道男女厕所是应该分开的;用纯粹中性的语言说,伍小巷“不知羞耻二字”更不懂得什么是“贞操”皮猴搞了她,她对这种事既不认为不对,也不觉得有什么害臊。只是那天皮猴喝了点酒,动作粗鲁,弄得她很疼,所以她对此也没有任何兴趣。但为了保持与皮猴的“友谊”不失去一个难得的“朋友”皮猴要搞她的时候,她就出来让皮猴搞一下。她丝毫没感到有什么快感和兴奋,只是能享受到还有一个人需要她的快乐。她完全是出于一种“友情联络”

    皮猴在镇上不止搞了伍小巷一个女娃儿,还有好几个。皮猴还特别喜欢吹嘘自己在女娃儿身上的“魅力”搞了一个就到处宣扬。镇上公路边有个私人老板开的招待所,楼下有电子游戏机,皮猴经常在那里打电子游戏,欠了老板二十多块钱,拖了好久还不起。这家招待所的常客是过路的卡车司机,来往熟了,司机就问老板有小姐没有。

    “没得小姐,哪个鬼才来住你这个破招待所啊!”这个小镇哪来的小姐,要当小姐也不会在这个小镇上做生意。老板心思一动,就想到皮猴。跟皮猴说,你说你搞了那么多女娃儿,我看是吹牛。不是吹牛的话,你找个女娃儿来给司机玩,不但不再问你要那二十多块钱,你每找来一个,一次还给你十块钱。

    皮猴想这真是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可是找别的女娃儿都有家长,弄不好会惹出一身麻烦,只有伍小巷是最佳人选。于是又哄伍小巷,蜕是他欠了招待所老板的钱,还不起的活,老板要把他送到派出所拘留,央求伍小巷救救他,如果招待所来了要小姐的司机,她就跟司机做和他做过的那种事情。皮猴把那种事叫做“干事”“干事”了几次,就把欠老板的钱还清了,他就不会被拘留了。伍小巷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求过她,觉得帮助一个朋友是她的责任,义不容辞。何况那又不是自己做不到的什么大事,不过就是“干事”嘛!

    伍小巷第一次被皮猴领进招待所,就能大胆面对,一副慷慨就义的样子。皮猴把她交给招待所老板,自己在楼下打他的电子游戏,伍小巷就跟老板上楼进到司机房间。司机并没有皮猴那么多连篇的废话,见她进来就叫她脱衣裳。还挺快,有时,她“干事”完了,下楼来皮猴还没打完一局电子游戏。乡镇学校普遍管得松,寄宿的学生晚上回来睡觉就行,没人管学生晚上到什么地方去、做了什么事。即使熄灯后,学生还能翻墙进出,尤其是没有家长的伍小巷,更没人管束她了。这样“干事”了十几次,好像皮猴的债老还不清,还要她继续“干事”而一年时间过去了,她已长到了十八岁。

    有个跟她“干事”了两次的司机,在一个大雨天和她呆的时间比较长,知道了她的出身情况。看她既蒙昧无知、又温顺可欺,有时调皮多话,有时沉默寡语,有时轻佻,有时庄重,有时冷静,有时冲动,一会儿冷冰冰,一会儿热乎乎,好像是个多重性格的集合体。然而,她有眼色,会侍候人,要茶端茶,要烟拿烟,就那么下雨的一会工夫,伍小巷就把司机存下的脏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司机眼下正缺一个“陪跑”的。“陪跑”就是坐在长途汽车司机旁边陪司机说话、防止司机夜间跑长途时打瞌睡出事故的人。市场经济是个“广阔天地”“陪跑”也算一门职业。

    司机就想把伍小巷骗出来跟他“陪跑”这个“陪跑”到任务跑完后还能和她“干事”还能享受她的侍候,真是万分理想。司机就跟她说,你没去过大城市,一天到晚在这么个破镇子呆着有啥意思,那大城市才好玩!你要出去看看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如跟我跑车去,有吃有喝有住还四处旅游。伍小巷根本不需要司机反复动员,马上说:

    “好!”第二天正是个星期天,伍小巷回学校宿舍收拾了一点零碎东西就跟司机跑了。

    司机刚把她拉到c市,就接到他嫂子的电话,说是他家发生了矿难,两个哥哥都埋在矿井下不知死活。这司机的一家人都在矿上,他就是给矿上拉运煤炭的。煤矿一出事故,就会停产整顿好长时间,卡车也跑不成了。司机急着回家,就把伍小巷交给前面出场过的那个年纪大些的流氓,说是暂寄在老流氓那里,等他处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接她,跟他一起跑车。老流氓原来就是在煤矿上给“土鸡”拉皮条的皮条客,所以他们早就认得。

    老流氓说好嘛,要寄在我这里你要交钱,每天她都要吃喝,谁管她饭司机说这女娃儿能自食其力,她会“干事”给你挣钱,交给了你,你还要付给我钱才对!

    老流氓侧过脸用看货物的眼光打量伍小巷:雪白滚圆,身材有线条,该突出的地方突出,该凹进去的地方凹进去。老流氓咂着嘴说:嗯!还不错!能做生意,不过你要给她说清楚,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你要先跟她说好,免得出了事她说是我强迫她的,或是你回来接她的时候找我后账。司机就跟伍小巷说,我走了你就听这个老头的,他叫你跟哪个“干事”你就跟哪个“干事”等我把家里的事办完就回来接你。

    司机临走时,还跟老流氓争吵不休,差点打起来,主要是为了老流氓应该付给司机多少钱。两人争来吵去,拉拉扯扯,老流氓不是年青力壮的司机对手,只好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总共只有二百五十块。司机看看老流氓的出租房里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拿,气鼓鼓地一把抄起桌上的二百五十块钱,急匆匆地走了。

    老流氓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摊开空空的两手,对伍小巷说:

    “你看你看,狗日的!还讲理不讲理!龟儿子拿起我的钱就跑了!这二百五十块,你得给我挣回来!我今天真倒霉!遇到你这个二百五,赔了我的二百五!”

    在屋里坐着的那两个也在前面出场过的小流氓大笑起来。因为他们看见司机和老流氓争吵撕扯时,伍小巷静静地在旁边观看,一言不发,好像他们之间吵架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那句形容傻瓜的俗话:“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在帮着别人数钱。”

    两个小流氓连声笑道:

    “二百五!真是个二百五!这话硬是对头!她就是个二百五!”

    “二百五”的大名就是这样来的。

    伍小巷还没有看见大城市是什么样子,没有领略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落到流氓团伙手上。

    伍小巷也愿意自称“二百伍”是因为到城里后,老流氓带来人跟她“干事”时,偶尔也有“干事”的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告诉人家她叫伍小巷“干事”的人常常分不清她的“巷”是什么“巷”她用手指在人手掌上写出来。本地人和众人相同,念作似银行的“行”音,可是外地人念作似方向的“向”音,常常纠缠不清。所以,她干脆随着那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