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胡二先生家唱堂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见过平民富豪如关家的大方,再见过第一权门左相府的威势,连皇宫都进去瞻仰过了,秀儿以为她不会再为任何人家的豪奢程度所打动。可到了胡家,还是小小的吃惊了一下。

    倒不是说胡家比关家或左相府还阔气,而是,本以为普通的乡绅人家,顶多只是齐整而已,想不到却也给人富豪的派头,大到亭台楼阁,小到一草一木都十分讲究。庭院竟然设计成江南水乡的模样,池塘里还种着各色荷花,不时有锦鲤游来游去---虽说秀儿从未到过江南,那江南的迷人景致,画儿上还是常见的。

    据说当年金主完颜亮就是因为听人唱柳永写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企羡江南的繁华,这才动了侵吞南宋之心。为此,宋人谢驿还专门写过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一个北方蛮荒之地茹毛饮血的小民族,吞并了北宋本来已经很满足很骄傲自得了,偏偏你们又自夸江南怎么怎么美,好嘛,财宝外露,就别怪人家贼惦记着。

    站在胡家江南庭园式的水榭里,秀儿有点好奇这胡家的背景,若说只是个无官无爵的普通百姓家,历经战乱之后,怎么会在短短数年间便有了这般财势?

    而且在蒙古人的朝廷中得势的几个汉人中,好像并没有姓胡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奇归好奇,这些也与秀儿无关就是了。

    胡府请堂会的原因是胡家老太太过七十大寿。所以戏班地人进门后,照例先给老太太请安拜寿。坐了吃了一杯茶,然后就在胡家的大厅里摆开阵势。到这时,秀儿才算是发现。地方富绅和大都富豪到底还是差了一个档次,最起码。家里没戏台吧。

    第一次在平地上演戏,秀儿开始很有点不适应。偌大一个厅堂,客人们都在四周围坐着,唱戏的就拿客厅后面地穿堂当后台,从那里进进出出。因为演员和观众隔得太近。有时候一甩袖子简直要甩到人家脸上去。更有些不懂事的孩子,直接跑到演员队伍里穿来穿出,嘻嘻哈哈,虽然很快会被人吆喝着喊回去,还是破坏了整场演出地情绪和气氛。

    凡此种种,都让秀儿感到郁闷,觉得很难放开手脚,很难真正地投入感情,因为。太家庭化,太随意化了,根本就不像专门的演出。倒像一帮票友随便串着玩儿一样。以前在家里跟父母打打闹闹演戏的时候,就是这个调调。

    让秀儿意外的是。想到父母。想到小时候一家人“唱戏”的温馨场景,她地感觉突然变好了。然后很快就调理好自己的情绪,慢慢放开起来。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堂会”或曰堂会的本意吧。那种家里有戏台的堂会,事实上还是舞台的感觉,跟在戏院演出没两样,只不过不公开卖票而已。

    像现在这样,在人家的堂屋里,直接面对来宾唱“堂会”其实更易跟观众互动,更灵活,跟便于现场发挥。

    而这,本来就是秀儿的长项。她能在大都一场戏而红,靠的就是这份许多名伶不及地灵活机智。

    比如,唱到第三折“拜月”的时候,秀儿就把词改成了:“这一柱香,愿胡家老安人福寿绵长;这一柱香,愿通州四境平顺,百姓康宁安乐;这一柱香,愿天下间夫妇永不分离,教俺两口儿早得团聚”

    坐在主位的老太太当时满脸地皱纹都笑开了。等这一折唱完,立刻吩咐身边的丫头端着一小簸箕铜钱过来说:“老太太怜珠小姐唱戏辛苦,赏她买点心吃地。”

    秀儿出来道了一声谢,可没东西装钱,又不好兜起裙子包,最后还是黄花拿了一块布出来兜了进去。秀儿瞅了一眼,好像是一面演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