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mdas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国人对玉的认识,一般都从文学开始。比如形容女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玉立";形容男人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玉树临风"。"玉树临风"一词,来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杜甫当时作了一首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白、张旭、贺知章等人,做了一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高傲。玉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一般形容男子漂亮就用这个词。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用什么词呢?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为了保持气节,要做出牺牲。为什么要说"宁为玉碎"呢?因为玉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人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文学含义,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还有一首唐诗,我们都很清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我自己就很喜欢,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非常著名的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当时王昌龄送别他的朋友,写下这首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高洁,表达了他心中像玉一样的情感。如果他说"一片冰心在茶壶",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中华民族对玉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双方引发了矛盾,一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怎么来的呢?玉、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玉。可见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用玉作为敬语,比如"玉成此事",就是说请对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还有"玉体欠安",就是说对方身体不舒服。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玉音",就是等你给我回信。这些都是中国人对玉的一些初步理解,这种理解都是从文学开始的。

    玉文化的四个时期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实物论,玉已有八千年的历史。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玉文化首推中华民族。

    玉器文化大致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它的童年时期,在阶级形成之前。我们用科学的词汇去表述这个时期,就是新石器时代。

    第二个时期就是少年时期,在阶级形成之后。阶级形成于奴隶社会,现在说就是夏商周这三个时期。当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玉进入少年时期,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过去玩玉的人,一说就是"三代玉"。三代玉,是指夏商周时期的玉器,也有商周汉的说法。

    玉文化是一个没有间断的文化,跟人一样,它有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就会有青年时期,这是什么时候呢?今天回过头去看,大致是封建社会的前期,也就是汉唐时期,这个时期就形成了完全系统化的玉文化。

    最后一个时期,是玉文化的壮年时期,宋元明清,时间比较长。汉唐以后,玉器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