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探寻合肥逍遥津张辽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重历史。这位英雄最终魂归何处?如果是长眠在古庐州,当然是合肥山水有幸。

    我为此特意征询逍遥津公园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她让我联系逍遥津内三国历史文化馆杨馆长。杨馆长告诉我,两座张辽墓都是供后人凭吊的衣冠冢。

    一位大英雄的衣冠冢,如果是从汉代走来,它自然积聚了无数人的崇仰和历史文化积淀。地方史志应该是有记载的。杨馆长告诉我可以去合肥城建陈列馆去查,但陈列馆办公室人员明确告诉我没有张辽墓的历史记载。

    这是很可惜的。因为对英雄的景仰,自然想知道更多的英雄故事。我又查阅手头一些合肥的县志等文史书籍,都没找到张辽墓的记载。倒是清光绪年间所修的亳州志中有记载“张辽墓在城南观音山前。”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考古验证。

    我特意咨询环巢湖文化研究专家宁业高教授,他阅读的史料无数,也没看到这个记载,为此,他现场翻阅合肥市志,可惜在合肥古代墓葬栏目中也没找到张辽墓。

    为什么不是文保单位?

    对于一个公园内为何出现两个衣冠冢,逍遥津公园相关人员表示,可能是古代贵族出葬时为防止别人盗墓,同时出现许多墓葬。

    这个说法是忽略了地理变迁和史实依据的。史书记载:公元222年,张辽病逝于江都(今扬州),享年54岁。当时交通、信息都不发达,张辽在扬州病逝的消息不会立马传到合肥,更不会在合肥相距才几十米处出现两个墓葬,哪怕是为了防盗,掩人耳目。

    此外,1700多年前的那场逍遥津战争,是发生在逍遥津附近,而不是局限在今天的逍遥津公园。据宁业高教授考证,三国时期,巢湖水域很大,今天的合肥包河区基本上都在巢湖水下,包括今天的逍遥津公园。张辽去世时,按照汉代人心理,自然不会把他葬到水下或者沼泽里,包括衣冠冢。所以说,今天逍遥津公园内的飞骑桥等都是取其纪念意义,如果真是孙权越过那小河沟,他也就不会彪炳史册的。

    实际上,逍遥津公园也是历经变迁。自宋代乾道年间,合肥城扩大,逍遥津才被圈入城内。明代它是官僚窦子偁的私家园,称为“窦家池”清代,也先后是王家、龚家私家花园,称为“斗鸭池”、“豆叶池”“古逍遥津”的匾额也是龚家请帝师陆润庠题写的。解放后,才扩大建成逍遥津公园。

    一位张姓老人告诉我,他一直生活在逍遥津附近。小时候没听说过张辽墓,今天张辽墓碑亭后的墓丘是后来堆起来的。至于,市民询问的张辽墓为什么不是合肥市级文物,合肥市文物部门一位领导说,评为文保单位是有一定程序和条件的。

    因为崇仰,所以探究。张辽一生最辉煌的战绩在合肥完成,他与逍遥津紧密相连。大江东去,风云变幻。他是不是葬身合肥,衣冠冢是不是古代留下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够有一处凭吊这位英雄的地方,这就足够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