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保安把他们架出来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万不可拘泥于什么拳招架势,碰上群殴一样歇菜,还是拼命比较管用。
不过求大师的理论基础还是扎实的,我在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太极的一般修炼程序。
学太极首先要练拳架,就是说要打上几个月的拳,熟悉各招各式的走位、拳路、虚实、顺逆、收发、聚散、上下左右身前身后等等等等。
然后是改拳,得上三山,寻访名师,让其对拳招动作做进一步的圆整,务必要让全身气劲贯通“要使动作符合技击的要求,力求周身灵活,对称平稳,要求每个习练者有规矩的外型,完整的内劲,鲜明的技击法,扎实的功力,优美的太极神韵”
改拳之后就算入了门,后面就是一些推手、单式、功力、技击等等的功力训练。
当年我一听这玩意就头大,实在不像是人练的东西,再说名师难寻,求大师也不像这块料,也就搁了下来。
现在旧事重提,阿东愿意教,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个人喜欢实战的,貌似应该从推手练起。
“你练推手干嘛?推手是那些练到深处的高手们磨练实战用的,功夫不到,那就是个花架子。”阿东又开始训话“要说实战,你已经不用再入门了,只要日后慢慢磨练就好。咱们现在练太极,为的是让你寻气路,壮生机,把你那可怜的真气锻炼出来。”
这样啊,我大失所望,看来又要同那些老头老太为伍,养生延年了。
这些天的药补兼练气,让我体内终于有了那么一丝微弱的真气,来回的游走。阿东让我领着这股真气,试着在打拳的同时,尽量意到气到,含而不发。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经常动作僵硬,把以前的家传拳发力方法给带了进来,弄得不伦不类,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虎虎生风的乱打,两个字——难看。
我是不在乎,反正江上风大,这时候也没人上甲板,每人看见也就算不上丑陋。再说了,阿东自己也说了,招式如何并不需要挂心,关键是要体会到气走诸脉,挥洒自如的感觉。
不过阿东说他对我的动作是惨不忍睹,已经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他老人家实在受不了,先去精神深处闭关去也。
不看就不看,nnd,老子还不在乎捏。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内气在打拳时候被驱动的快感,那一丝热气运转不休,从丹田循着各脉再到发力各处,渐渐的由快到慢,由弱转强。
练到此时,我反而没有了一开始的火气,那种一出拳就要分出胜负生死的完全消失,动作渐渐的飘逸自如,但是其中蕴含的力道却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如何之大。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这种感觉很奇妙,仿如就像太极拳经上讲的那种“中正安舒,四肢百骸劲分阴阳,逢上必下,逢左必右,前发后塌,八面支撑,气走丹田,发劲松活弹抖,轻沉兼备,虚实俱全。有声有色,潇洒庄重,舒展紧凑,有快有慢,有刚有柔,节节贯通,使人感到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将你带进一种美妙的境界中”
当然了,这种所说的我肯定没做到,但是感觉却是应当如此。
原来练气还有这好处,都成境界了。或许我家传的拳法也能做到,只是我功力不到,领会不得而已。
精神世界当中我没有实体,体会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相当容易,而这次是在现实世界当中第一次,来之不易,我不敢打断,浑然忘我的打了一套又一套。
此时已经是早上六七点,这一趟下来浑身大汗,只觉得浑身舒爽无比,觉得差不多了,我缓缓的收了功。
一声中气十足的叫好声从后面响起,打断了我的回味。一扭头,甲板上站着两个人,叫好的是一个老人,头顶精光滑溜一根毛都没有,身穿白色对襟,脚下一双黑色布鞋,拄着一根红木雕龙拐棍,人虽老却是很精神。
老人身旁站着一个年轻人,西服革履,低眉顺目,剃着个小平头,稍稍露出的手腕筋骨粗大,肌肉虬结,看起来相当的强壮。
两人慢慢的走近,老人哈哈笑着问我:“你娃拳打得好,好地很啊。啥时候练起地?”
好家伙,这口音川味太浓,我差点没听懂,老人看我发楞,又放慢语速重复了一遍,这次口音略减,我这才了然。
“您老好,不过是庄稼把式,入不得方家法眼,呵呵。”我连忙谦虚一下,毕竟眼前这两位看起来不像平常人,老人倒也罢了,这么大年纪走路稳当的异常,气度不凡。那年轻人更是了不得,龙行虎步,那么大的块头不显笨拙,看着就让人有安全感。
寒暄了几句,基本情况就清楚了,老人心直口快直接说了他的来历,自称姓吴,今年八十有五,祖籍四川,现在是是台湾人过来旅游的,几十年没回来,顺便归乡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