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冬十月初十,辰时两刻。
洛阳宫紫薇城,四品以上官员,齐聚乾阳殿内,召开批斗大会,李九亲自主持。右武卫大将军,同安郡公郑仁泰,在漠北全军覆没。此为开国以来,打的最大败仗,必须严肃处理。
御史大夫杨德裔,嘴炮火力全开,列数仁泰罪过。根据唐律推科,理应判处绞刑,至少革职查办。杜君绰李孟尝,联合玄武朋党,与其针锋相对。漠北突降雪暴,并非人力可控,仁泰何罪之有?
李勣和许圉师,显然置身事外;许敬宗和李义府,表示事不关己;武康兴致缺缺,你们爱咋咋地。今天该他执勤,身着明光铁铠,手拄千牛长刀,站在台阶左侧。
神情异常严肃,两耳屏蔽噪音,双眼目不斜视。你们随便怼,不演全武行,我就不会管。反正敬宗、义府,已收到皇后指示,关于仁泰的事,不发表意见。
昨天去找皇后,汇报颜宾楼情况,乐的她眉开眼笑。郑仁泰的效忠,犹如雪中送炭,有了军方支持,屁股更加稳固。这些玄武朋党,各个身居要位,个个举足轻重。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老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驾鹤西归。争吵还在继续,余光扫视宫殿,思绪飘去九霄,开始冥思苦想:屁股和脑袋,谁决定着谁?
昔日项羽破秦,见阿房宫宏伟,大骂始皇奢靡,防火焚烧阿房。然而没过多久,他也建座大宫,规模不输阿房。心思转变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脚下的乾阳殿,是隋炀帝建造,李二攻破洛阳,也是颇为震惊。围着转了两圈儿,指着大殿骂杨广:显耀自己的奢靡,穷尽人世的欲望,国家能不灭亡吗。
于是命令屈突通,放火焚烧乾阳殿。向老百姓表示,伟大的李世民,比隋炀帝高尚。然而贞观三年,他就自打自脸,想重修乾阳殿,被众大臣阻止。
贞观十一年,他始幸紫微城,听说武家二娘,芳龄只有十四,生的花容月貌。于是起了色心,收媚娘入后宫,封了个武才人。
得到美人后,又想修乾阳,又被人阻止。直到显庆元年,其接班人李九,帮他完成夙愿,重建造乾阳殿。由此得出结论,屁股决定脑袋,古往今来如是。烧前朝的宫,是引以为戒;建自己的殿,是理所当然。
时间匆匆溜走,批斗大会结束,李九力排众议,下诏法外开恩。老狐狸郑仁泰,从右武卫大将军,降为左武卫将军。勋级爵位不变,再罚半年俸禄,在家闭门思过。
正三品变从三品,上将变成中将,还是太便宜他。一万四千精锐,因他贪功冒进,死于自相残杀,幸存的八百人,靠吃人肉求生。这种酒囊饭袋,就该一撸到底,省的害人害己。
处理完郑仁泰,朝会继续进行,商讨铁勒问题。最终中枢决定,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铁勒道安抚副使,再次行军漠北,安抚铁勒九姓。
宰相起草诏书,李九御笔朱批,当场下发兵部。礼部选择吉日,太庙祷告之后,兵部授予黄钺。将军拿到公文,领取相应装备,走完全部程序,就能征发府兵。
军国大事结束,李九想去狩猎,大殿反对如潮。文官纷纷劝谏,狩猎劳民伤财,陛下身体欠佳,恳请三思后行。武康恨的牙疼,我姐肚里有球,跑出去浪什么,待在家不好吗?
况且临近年关,冬至日大朝会,元日的大朝会,各种祭祀盛会,还有上元佳节。大大小小活动,我要贴身护卫,已经累成二哈。现在又想打猎,增加额外工作,难道我累成京巴,你才心满意足?
李九力排众议,所有反对无效,群臣无计可施。经过商议决定,十月二十出发,地点选在陆浑,就是河南嵩县。可他还嫌不够,难得出去狩猎,必须梅开二度,再加上非山吧。
非山就是嵩山,也在嵩县境内。群臣唉声叹气,朝会结束之后,三五成群离开。武康追上刘审礼,给他偃月刀图纸,您是将作监大匠,给兄弟开个小灶,打造几把偃月刀。
刘审礼翻白眼,图纸装进算袋,直接拂袖而去。武康浑不在意,咱俩可是狱友,不要这么高冷。这时发现前方,有人大步流星,身材异常魁梧,只有一只耳朵。知道此人是谁,立刻迈步追赶。
契苾脚步匆匆,走到则天门外,听到身后呼喊。声音不太熟悉,于是转身查看,是个铁甲大汉。错愕片刻,拱手见礼,声音粗犷:“左骁卫契苾何力,见过武大将军,不知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我挺稀罕你,咱俩唠唠嗑。武康躬身还礼,笑容人畜无害:“你我半年未见,甚是想念将军,可否结伴而行?关于铁勒九姓,有些问题请教,还请不吝赐教。”
契苾欣然应允,两人联袂而行,边散步边闲聊。半刻钟过去了,气氛依旧和谐,武康暗松口气。上次行军燕然,天山坑俘甚众,其中包括契苾族人。怕他心生芥蒂,特意缓和关系。
对于契苾何力,武康心
有好感,他作战勇猛,且忠心耿耿。那是贞观时期,他被铁勒俘虏,自割左耳明誓,永不背叛大唐。李二为赎回他,与薛延陀和亲,下嫁新兴公主。
契苾得以回朝,拜右骁卫大将军,更加忠心不二,为大唐征战四方。等到李二驾崩,他和阿史那杜尔,竟想自杀殉葬,永远侍卫陵寝。李九派人告知,太宗有遗旨,不许他们殉葬,二人这才作罢。
契苾对于武康,同样也有好感,许州连败众将,令人击节赞赏。平时作风低调,一旦上了战场,秒变头号疯子,既能统帅三军,又能前线拼杀。他们是同类人,自然惺惺相惜。
离开紫薇城,开始谈正事,武康淡淡道:“事实已经证明,单靠铁血镇压,不能解决叛乱。请恕武康冒昧,关于铁勒九姓,将军有何看法?此次漠北行军,采用什么策略?”
契苾考虑良久,说出心中想法:“铁勒人反叛,酋长是祸首。不用大动干戈,我选五百精骑,直接进入天山,告知九姓部落:国家知汝皆胁从,赦汝之罪,罪在酋长,得之则已。”
武康瞠目结舌,这是单刀赴会,你的胆子真大。深思熟虑许久,点点头说道:“有七成可能,部落临阵倒戈,自发擒拿酋长,交给将军处理。砍了老酋长,选举新酋长,迎来暂时安定。”
着重强调暂时,武康言辞凿凿:“大唐突厥争锋,铁勒夹在中间,必须做出选择。他们选择正确,出兵协助大唐,共同打击突厥。他们劳苦功高,可朝廷赏赐少,都护府还克扣,他们肯定不满。”
两人停下脚步,契苾何力沉思,武康滔滔不绝:去年十月上旬,思结遭遇雪灾,叶护前来借粮。燕然都护府长史,不仅不借粮,还百般嘲讽。刘审礼得知,立刻报告朝廷,所幸处理及时,没有酿成大祸。
将军你也知道,九姓的生存手段,是游牧和狩猎。都护府的官员,在交易过程中,压价九姓货物,提价汉民货物。交易的不公平,九姓人被压迫,才是叛乱根源。
武康窃以为,本朝对外策略,相比太宗时期,明显强硬很多。若想彻底解决,必须把都护府,迁去九姓境内。保障他们利益,让其高度自治,才能长治久安,将军以为然否?
契苾不置可否,良久淡淡说道:“迁徙都护府,牵涉的太多,恐怕很艰难。变之的意思,是让我上书,这个可以考虑。此去漠北安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